教材優勢改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4 02:11:00

導語:教材優勢改進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材優勢改進管理論文

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化學教材(人教版,以下簡稱“新教材”)編輯思想明確,充分體現了教學大綱的基本精神和要求,符合大多數學校、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充分顯示了它的思想性、科學性、啟發性、可讀性、趣味性和實用性。我市經過幾年的試用,師生對教材的總體反映良好,普遍認為新教材有利于實施九年義務教育,有利于教學改革,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教師通過認真鉆研教材,正確領會教材的編寫思想,更新教育觀念,大膽結合教材優勢改進教學方法,收到較滿意的效果,下面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用好義務教材,更新教育觀念是關鍵

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的推廣使用是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而正確的教育觀是我們教好新教材的基矗傳統觀念認為,人的素質主要是知識素質,教師把學科知識作為一堆現成的成果來教,對學生的要求僅僅是接受、記憶、再現這些知識。由于科學技術的發展要求開發人們的智力,以及當前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的形勢,使教育質量觀發生了改變。在此情況下誕生的新教材有新的內容與新的結構。義務教育教材以九年義務教育初中化學教學大綱的精神和要求為基礎,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大面積提高的“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它吸收了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思想,注入了先進的教育理論和教學經驗,是初中化學諸多版本中最好的,它有如下特點和優勢。

1.拓寬了知識面,降低了難度,精簡了許多次要的概念,降低了習題難度,縮小了計算范圍,注意了化學與生活、生產、科技、社會等的聯系,注重化學在實際中的應用。它有利于培養學生運用化學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解決生活和生產中常見的化學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2.教育內容編排科學合理,重視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教材的知識結構間的合理結合,有利于使學習循序漸進,生動活潑。

3.教材各章篇幅較短,重點易于突出,易總結復習;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

4.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和能力的培養,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科學方法教育。

5.教材語言生動有趣、通俗易懂,圖文并茂,易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6.重視實驗教學,趣味性強。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理解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7.教材印制精良。教材每頁都留有空白,易于學生記筆記和寫學習心得,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如何把握教材特點、充分發揮新教材的優勢、提高學生的素質?我們認為首先必須轉變教育思想、更新觀念。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可以分為三種程度:第一是掌握信息,第二是具有運用知識的技能和技巧,第三是善于創造性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多半只能達到第一、第二程度,要在新教材的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學生眼、耳、腦、手、口的全身心活動,才能使學生處于探索求知的狀態,才能在求知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思維、想象和創造性的發展。義務教育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它要求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花更多精力去精心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問題情景,設計研究途徑,樹立假說,誘導推理,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共同活動中,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去探索結論。這樣的講授方法有望使學生發現、理解、掌握科學形成的過程,而不僅僅是一個科學成果。

實驗教學中,在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技能的同時,必須注意培養學生的實驗智力技能。教學中,通過一個個實驗及實驗的組合,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使學生發現、了解學科的實驗方法和原理,試探著用一些基本操作和初學的實驗技能去做新的組合,去探究解決簡單問題,初步了解一些研究自然的方法。

習題的處理上,避免題海戰術,因為從題海中求得好成績也未必是能力素質的反映。

基本題型是有階段性、局限性的,而知識的應用、思維的發展是無限的,充分利用教學中的一切因素,注意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訓練學生思維,才是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能力的根本途徑。總之,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素質,用好新教材,教好新教材,教師教育觀念的改變是關鍵。

二、結合教材內容,改革教學方法

1.提倡以實驗為主的“引導發現法”或“邊講邊實驗法”進行概念、理論知識的教學。新教材中的一些概念、理論一般編排在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內容之中,是以鮮明的實驗事實引入揭示的。對于這樣的教材內容,課堂上一般以實驗創設問題,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意識,以問題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以探究問題為學習動力,在老師的引導啟發下進行分析問題、揭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和事實的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從而發現、形成概念。

例如,在學習質量守恒定律時,首先由教師演示測定白磷燃燒前后質量變化的實驗,然后由學生分組測定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變化。通過多組學生的實驗事實導出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教師還可以借助現代化教學技術和手段,從微觀去分析化學反應,揭示質量守恒定律的原理。這樣,從宏觀到微觀,從實踐到理論,自然形成,學生學習起來興趣高,學習內動力大,對理論問題認識清楚。再如,在學習燃燒的條件時,教師做白磷燃燒的實驗前,首先對學生提出觀察要求,當銅片上的白磷開始燃燒時,及時提出問題,為什么水中的白磷和銅片上的紅磷沒有燃燒?引導學生分析、對比,得出結論。教師還可以進行強化鞏固概念,如向熱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氣,使水中的白磷燃燒,也可增加一些有趣的實驗。如白磷溶解在CS2中并用其浸泡的濾紙、甘油滴在KMnO4晶體上著火等。這種方法教師要有意識創設問題情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學生去分析對比,概括形成概念。使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在實踐中認識概念,理解概念,從直觀感知到理性認識,確信理論概念的正確。

2.提倡采用“邊講邊實驗法”及“對比遷移法”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九年義務教育化學教學大綱指出:“為了使學生學好元素化合物知識,在教學中要注意緊密聯系實際,加強直觀教學、實驗教學和電化教學,讓學生多接觸實物,多做實驗,以增加感性認識”。新教材重視實驗教學,全書安排84個演示實驗、10個學生實驗及9個選做實驗。還有一些家庭小實驗,并改進了一些實驗,這些實驗在大多數學校都有條件能使學生親自做。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盡可能把一些實驗引入課堂中,采用“邊講邊實驗法”進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教學。這種方法是教師在傳授某種物質的性質時都要盡可能多地讓學生接觸實物,教師演示實驗時,要求學生注意觀察,提出問題,啟發學生自覺觀察的積極性,并要求觀察時認真細致,逐步培養觀察能力。

有條件的要在演示實驗后,再讓學生親自做一遍實驗。學生通過在實驗中觀察到的大量生動、有趣的化學反應現象,從而了解物質變化的事實,掌握物質的性質,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氧氣的性質”的教學中,教師做好C,S,P和Fe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是學生認識氧氣化學性質的關鍵。當教師演示實驗后,可讓學生把學生實驗“氧氣的性質”放在課堂上做,以增強感性認識。當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以后,教師可用“對比遷移法”引導學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內在聯系,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質、制法和用途間的聯系。例如,在第五章的教學中,教師在引入新知識的時候,可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對比遷移衍生發展到新知識。

3.提倡用“講練結合法”進行化學用語、化學計算等的教學。化學用語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工具。化學用語和化學計算是初中的難點,教材在編排上注重難點的分散。因此對這些難點的教學適宜采用分散教學,宜采用教師精講、學生勤練的“講練結合法”,這種教學法避免教師“滿堂灌”的“注入式”教學,強調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教學活動。有教師的精講,也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勤練,并強調教師要把化學用語、化學計算的內容分散到平時的教學中,對這些知識進行有計劃地復習、鞏固,不斷強化記憶。在化學用語的教學中,教師精講,提出練習任務,說明練習的目的和要求,并經常地讓學生寫每一個元素符號或化學方程式時要會聯想相應的實物和化學反應現象。在化學計算的教學中,教師要講明練習的方法并作出必要的示范,由學生獨立練習,教師進行分別輔導,練習之后學生相互交流或討論,相互啟發,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最后教師要在檢查練習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糾正和講解。另外化學計算的練習還要目的明確,題目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使學生的基礎知識得到鞏固,技能逐步完善。

4.提倡用以自學為主的“導讀法”、“討論法”進行敘述性內容的教學。新教材中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文字表述生動活潑,通俗易懂,且圖文并茂,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可以自己學懂,對于這種類型的教材內容,采用以自學為主、閱讀、討論、演講相結合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事先編制自學提綱,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學提綱自行閱讀,讀后解答自學提綱中提出的問題、練習題,然后學生互相討論矯正,教師在學生自學時巡回輔導、重點指導、釋疑解難、收集信息。在學生相互矯正后,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對共性問題進行點拔、啟發或講解,最后也可讓學生演講、小結。這種方法,教師要教給學生閱讀方法,進行閱讀訓練。通過不斷地培養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可得到逐步提高。

5.靈活處理“家庭小實驗”和“選做實驗”、“常識性介紹”和“選學內容”等內容。新教材中設置了17個家庭小實驗、9個選做實驗,這些實驗簡單易做,現象明顯,既能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又能使學生鞏固復習課堂所學知識,使學生既動手又動腦,增強學生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由于學校及家庭的實際條件限制,使一些“家庭小實驗”學生在家做時會產生困難。在教學中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采取課內、學生與家庭相結合的方法,克服了困難,充分發揮“家庭小實驗”及“選做實驗”的優勢,又發揮了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

新教材編入的“常識性介紹”及“選學”內容,語言敘述豐富有趣,學生愿讀、易懂,且常常以形象逼真科學的圖表描繪。這些內容可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豐富學生的知識。如果把這些內容同以往教學一樣放在課堂上由教師講,既造成教學課時上的緊張,又發揮不了教材特點,因此,在教學上也要靈活處理,采用詳講與學生自學,課內課外相結合的方法,既能解決課時緊張的矛盾,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