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金融形勢分析與政策建議論文

時間:2022-05-30 10:12:35

導語:貨幣金融形勢分析與政策建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貨幣金融形勢分析與政策建議論文

社會融資總量與信貸情況

從結構上看,人民幣貸款占社會融資總量的比例在1月份僅為42%,2月份大幅上升至58%。新增銀行承兌匯票1月份為5812億,2月份迅速回落至-1838億。受到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外幣貸款比上年同期多2564億元。委托貸款和信托貸款比上年同期也都有所增加,但2月份環比略微下降。企業債券融資和企業股票融資在2月份有所下降。根據今年以來貸款投放等情況,再結合社會融資總量和結構的變化趨勢,我們大體測算,今年社會融資總量為18-19萬億元左右,高于2012年的15.8萬億元。2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69.28萬億元,同比增長16.1%。人民幣貸款余額64.70萬億元,同比增長15.0%,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4個和0.2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6200億元,同比少增907億元。其中,住戶貸款增加1213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170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383億元;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增加4994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1814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826億元,票據融資增加181億元。1-2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69萬億元,同比多增2433億元。經測算,如按照往年“3、3、2、2”的規律,今年全年新增信貸可能接近9萬億;若按照“4、3、2、1”的規律,新增信貸將略為超過8.5萬億。存款增長比去年同期有所上升,但仍低于貸款增長。2月末,本外幣存款余額96.33萬億元,同比增長15.1%。人民幣存款余額93.71萬億元,同比增長14.6%,比上月末低1.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高2.0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存款增加7737億元,同比少增8276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增加1.77萬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減少9391億元,財政性存款增加245億元。1-2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89萬億元,同比多增1.08萬億元。

人民幣及主要貨幣匯率

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名義匯率升值壓力較大,雙向浮動特征明顯。1月份到2月中旬人民幣對美元貶值近0.23%,但2月下旬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保持升值趨勢,升值近0.46%。美元方面,今年以來美元持續走強,主要原因是美國制造業和服務業均出現加速復蘇,實體經濟的好轉吸引資金從新興市場和歐洲流出轉而流向美國,支撐美元升值。歐元方面,今年以來歐元先小幅升值后持續貶值,主要原因一是歐洲經濟增長乏力,歐債危機遲遲未得到解決,二是受到美國經濟好轉美元進入強周期的影響。日元方面,去年9月19日以來日本央行進一步量化寬松政策,采取了遏制日元大幅升值的措施,導致日元持續貶值,從年初到現在日元兌人民幣名義匯率已下跌7.85%。3月以來,全球資金持續流入日本,一定程度減緩了日元貶值速度。今年以來,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快速升值。2012年末,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為110.16,2013年2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為113.72,升值3.2%;美元實際有效匯率今年以來也保持升值趨勢,但速度較為緩慢,2013年2月較2012年末升值1.4%;歐元實際有效匯率也輕微升值,2013年2月較2012年末升值1%;日元實際有效匯率則一直快速下跌,2013年2月較2012年末貶值幅度高達10.8%。(三)NDF(12個月)升值今年1、2月,NDF(12個月)保持升值趨勢,3月以來有輕微貶值;NDF與人民幣即期匯率走勢保持一致,但波動更為頻繁。今年以來,香港離岸人民幣即期匯率與在岸人民幣即期匯率都面臨升值壓力,香港離岸人民幣即期匯率的升值壓力更大,偏離人民幣中間價的趨勢更為明顯。

全年政策基調、工具操作及相關政策建議

從國際看,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貨幣當局寬松貨幣政策基調將貫穿全年,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也再度降息,這背后既有對短中期經濟復蘇前景尚未穩固的考慮,又包含各國新政治周期開局的因素。從國內看,1-2月我國宏觀經濟形勢延續了去年四季度以來的溫和復蘇態勢,外貿出乎意料的好轉抵補了消費的下滑,固定資產投資仍保持在較高水平。應堅持穩健貨幣政策基調,豐富穩健政策內涵。通過社會融資總量的適度增長“促增長”;通過貨幣供應量的平穩增長“穩物價”;通過維系資金鏈,守住金融風險底線;通過加快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防范外部流動性泛濫風險,逐步實現貨幣條件由“穩中偏松”向“中性”過渡。為此,我們建議:2013年,貨幣供應增速保持在13%-14%區間,新增信貸8.5-9萬億元左右,社會融資規模18-19萬億元左右。適時適度靈活選擇政策操作工具,配合監管措施調整,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為實體經濟增長提供平穩的貨幣政策環境。準確研判地方債務風險,加快優質地方債發行;有選擇地通過重組問題債務等手段維系資金鏈條,守住不發生局部和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推進金融機構表外業務透明化的同時,保持表內外資產總規模穩定,減緩市場沖擊。提高人民幣匯率彈性,擴大單日浮動區間,防范外部流動性泛濫風險。加強違規短期資本流入監管,多渠道擴大本外幣對外投資。密切關注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和金融穩定。保持“穩健定位”與“積極操作”的組合。密切跟蹤去年以來我國基礎貨幣投放機制發生的變化,繼續根據外匯占款、到期央票及回購規模,開展相關公開市場操作及短期流動性操作(SLO),保持貨幣供應源頭的適度平穩增長。調整監管細則,有序放松銀行日均存貸比考核,擴大銀行可貸資金規模。上半年利率、準備金率調整不是必需選項。下半年根據經濟形勢、尤其是通脹走勢變化,適時調整準備金率和基準利率。如果下半年經濟復蘇乏力、通脹水平仍低于3%,可考慮擇機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降低存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如果經濟回升速度超過8%、通脹水平不超過3.5%,仍維持利率、準備金率穩定。將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單日浮動幅度擴大至2%或3%,非美元浮動幅度擴大至5%。減少央行外匯市場的外匯買入操作,進一步釋放升值壓力。一是著力優化信貸及社會融資內部結構。關注潛在金融風險管理對社會融資總量的負面影響,在收縮銀行表外業務的同時,適當擴大表內資產規模,避免市場資金面松緊程度出現大的波動。實施更為靈活的信貸政策,引導信貸資金投向,滿足在建項目、鐵路、城市基礎設施、小微企業,以及居民消費、尤其是居民首套房等的信貸需求。二是防范區域性金融風險,加快優質地方平臺債發行。我國各級政府加總后的債務負擔水平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進一步擴大政府融資平臺資產負債規模仍有相當大的空間,應完善現有平臺債券發行流程,有保有壓。建議實行嚴格的項目分級:對于地方財政穩健、符合產業政策、發展政策的項目,走特殊綠色通道,加快項目資金到位;對于存在問題的項目,不能徹底堵塞進一步融資渠道,應有選擇地允許并指導地方通過資產重組方式滿足發債條件。目前市場化評級體系尚不健全,應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將體系建設的早期成果應用于債券發行審批,通過降低風險溢價降低發債主體融資成本。三是加快匯率市場化改革,推進外匯儲備多元化投資進程。發達經濟體央行獨立性有所下降,通脹容忍度有所提高,對我貨幣政策的潛在影響進一步顯現。今年應優先考慮加快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擴大人民幣對主要貨幣美元單日浮動幅度,調整人民幣中間價形成機制的重要細節,通過匯率中間價進一步反映市場預期應對外部流動性泛濫風險。關注日本央行貨幣政策對人民幣與日元直接交易的影響。推進人民幣對其他主要貨幣的直接交易,降低人民幣外匯交易中對美元中間地位的依賴。密切監控短期資本流入,避免儲備虛增。進一步放松資本流出管制,多渠道擴大企業和民間對外本外幣投資,減少政府集中管理儲備的潛在損失。此外,需密切關注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發展動向,以及流動性泛濫對香港金融穩定和聯系匯率制的沖擊。

本文作者:張岸元李世剛曹玉瑾工作單位: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