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論礦產地質勘探
時間:2022-04-25 04:14:00
導語:談論礦產地質勘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勘查階段的劃分
地質礦產資源的勘查任務是為國民經濟發展的規劃布局提供可靠的礦產資源狀況;是為礦山開發建設提供礦產資源依據;并為地質科學研究積累資料。它是一項周期長風險大的工作,應遵循一定的程序分階段有步驟地進行。努力減少風險,以求能夠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最好的地質成果。我國對固體礦產勘查階段的劃分,已經做出統一規定。將其劃分為預查、普查、詳查和勘探四個階段。并在各自的總則中,對各階段的目的任務做出了相應的規定。筆者認為上述勘查階段的劃分及對各階段目的任務的規定,尚需商榷。首先,是找礦與普查混淆不清,不便于立項管理,其次,所規定的各階段的目的任務與礦山開發建設的需要結合得不夠緊密,而且不夠準確。再者,勘查階段命名的用詞,其詞意不一致,難以理解。為此建議,應遵循根據地質勘查工作特點和緊密結合礦山開發建設程序的原則,將勘查階段劃分為找礦、礦田(煤田)普查(簡稱普查)、礦區詳查(簡稱詳查)和井田精查(簡稱精查)四個階段。現將各階段的目的與任務概括如下:找礦:找礦是在區域地質調查的基礎上,根據地質理論推測或物化探異常以及其它方面資料,獲得的礦化點、礦點信息,尋找和評價丁作地區是否具有工業價值的礦產資源,進而確定具有工業價值的地區。所以找礦的主要任務就是尋找評價具有工業價值的礦產資源,為開展普查工作提供依據。普查:普查一般是在找礦工作的基礎上,或是在已知賦存有工業價值礦產資源的地區進行,其主要任務是對工作地區的礦產資源開發價值做進一步評價,獲取一定的礦產資源。為國民經濟的遠景規劃提供資料,是開展詳查工作的基礎。
詳查:詳查是在普查工作的基礎上,根據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的需要,選擇資源條件較好近期開發有利的地區進行。其主要任務是為礦區開發建設的總體設計提供依據。詳查成果要保證礦區建設規模,井田劃分,不致因地質情況而發生重大變化。對影響礦區開發的特殊水文地質和礦山工程地質條件,要做出正確評價。對近期開發建設井田地段的工作程度,應保證滿足礦井建設可行性研究的需要。精查:精查是在詳查lT作的基礎上,直接為礦井設計和建設服務的礦產地質勘查工作。應根據建設單位、業主的委托或招標的要求,按照礦井設計意圖和建井需要,采用地質、設計與施工三者有機結合,科學合理的交叉,分步驟進行,以保證更好地滿足礦井建設的需要。礦產地質勘查工作一般應按上述四個階段循序進行。但是,屬于下列情況者,勘探程序可以簡化。第一,有價值的找礦地區,確定進一步開展普查時,其范圍沒有大的變化。并且持續施工可以從找礦階段直接轉入普查,不需要提交找礦報告。第二,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可以形成一定規模礦區的普查區,與確定開展詳查工作區范圍,與普查區沒有大的變動。并且持續施工可以從普查直接轉入詳查,不需要提交普查報告。第j,礦產資源條件較好,礦層比較穩定、構造比較簡單的裸露地區,可以在大比例地質填圖的基礎上,直接進行普查乃至詳查。第四,具有開發價值的老礦區深部區,生產礦井之間地段以及孤立的礦段(煤盆地)且不涉及井田劃分者,可以分步驟施工一次勘探完成。
2勘查手段的選擇
2.1礦產地質勘查工作必須從地質目的和經濟效益出發,根據工作區的地形、地質和物性(包括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條件,因地制宜地選擇勘查手段,多快好省地完成礦產地質勘查任務。以此為選擇勘查手段的總體指導思想。
2.2勘查手段的選擇要注意處理好先進性與實用性的關系。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各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大大地提高并促進了勘查方法與勘查手段的進步與發展。例如航空、航天遙感技術、衛星定位技術、超深綜合鉆探技術、物化探技術、光譜分析技術、同位素應用技術、高倍電子顯微、測試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等,在礦產地質勘查工作中的應用。這不僅開闊了地質工作者的宏觀視野,而且也大大地擴大了微觀視域。這就為擴大地質信息和數據量,以及提高準確性和可信度創造了條件。因之,在勘查手段的選擇與運用時,必須充分加以研究,重視新的先進技術的應用。同時,在勘查手段的選擇中,還應認真考慮其實用性。
2.3要注意處理好多種手段的綜合使用與單一手段選用的關系。目前在勘查手段的選擇方面,一般都提倡多種手段綜合勘查。其原因是考慮到單一手段的局限性。多種手段的應用,可以各自發揮其長,或者取長補短,或是相互驗證,做到合理取舍。其目的則是為了擴大索取地質信息和數據量,以及提高準確性和可信度,為地質情況的綜合研究打下可靠的基礎。但是,另一方面,從最佳經濟效益出發,又要大膽合理的選用單一的勘查手段,避免多種手段不必要的重復使用。也就是說能用一種手段解決的問題,就不應采用多種手段,以減少勘查資金不合理的投入。美國在進行某煤礦床的普查勘探時,鑒于該地區的物性條件非常好,在先查清煤層發育的思想指導下,就大量采取無芯鉆進測井解釋法,在基本查清煤層發育情況后,再根據查清煤質情況的需要,采用少量的孔旁補孔(美國現場地質人員稱貓眼孑L)的辦法,開展普查工作。這在國內一般是很難接受的。在該地區單純從鉆探工程量的投入統計,工程量約增加了三分之一。但是,從總體計算,不僅資金總投入減少,而且縮短了勘查周期,這種按實際情況,靈活選擇運用勘查手段的做法,確實對我們有所啟迪。從而可以看出,在勘查手段的選擇運用方面,一定要注意處理好多種手段綜合使用與單一手段使用之間關系,要認真研究勘探手段選擇使用的靈活性。
3勘查工程的布置
3.1勘查工程布置首先要全面分析研究勘查區的地質條件,弄清各項地質要素,諸如礦層(礦體)的穩定性、構造的復雜程度、礦床水文地質、礦山工程地質以及其它開采技術條件等。并要分析各種地質要素在礦山開發中所占據的重要程度,及其在勘查時的難易程度,分清主次。然后根據地質任務要求,結合各種手段的作用,合理確定勘查工程布置原則,進行勘查工程布置。
3.2根據勘查區條件,結合各單項工程手段所能解決的地質問題,采用單項分析,綜合研究,區別對待,統一布置工程的原則,確定該單項丁程布置的網度,及每個程點所應解決的問題。做到一種手段多種用途,最大限度地發揮每種勘查手段的作用。
3.3在分別已確定的各種單項工程網度的基礎上,將其疊加起來.采用發揮其長,取長補短,統一研究,分別確定工程布置的原則,最后確定各單項工程布置的最佳網度以及其所承擔的地質任務。做到各種勘查手段發揮其長,取長補短,相互驗證,發揮多種手段綜合勘查的最佳效益。
3.4礦產地質勘查工作一般都是分階段進行的,每個勘查階段都有相應的地質任務,地質任務是勘查工程布置的依據。而地質勘查工作的各勘查階段又具有緊密的接續性,后一勘查階段的勘查工程布置,必須以前階段為基礎進行研究部署。所以礦產地質勘查工作從普查階段開始,就應慎重研究基本工程網度的選擇,盡可能做到相互連接,使前階段投入的工程,在后續階段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另外,礦產地質勘查工作中的勘探設計,不同于機械、土建工程設計,它具有明顯的動態特征。因為勘查設計局限當時所占有的地質資料的綜合研究,對地質情況得出的分析認識,據以研究勘查工程布置,編制勘查設計。而勘查設計付諸施工之后,隨著工程量的投入,地質資料的進一步積累,必然對地質情況的認識要有變化,會更加深化。因此,對勘查設計就必須要進行修改,勘查工程布置也要作相應的調整,以保證勘查設計能更正確地指導施工,以便能夠獲得更好的地質效果。煤田地質工作者正是根據地質設計具有的動態特點,采取邊施工、邊分析研究地質資料、邊修改設計的“三邊”施工管理辦法,值得借鑒。
3.5勘探線剖面法是揭露地質體的有效方法。通過各種勘查手段和方法,在勘探線剖面上所揭露的各種地質現象進行綜合研究,建立的地質剖面是對工作地區開展二維平面和三維空間地質背景和礦層f礦體)賦存狀況研究的基礎。各類勘查工程的布置時,都應充分加以利用。
3.5.1勘探剖面線一般多采用垂直地層走向等距離或近似等距離布置。但在橫向斷裂構造發育的地區以及為研究沿地層走向方向地質情況變化時,尚需注意研究走向勘探剖面線的工程布置;另外,在勘查區內一定地段的地質情況有明顯差異時,應適當縮小或加大勘探剖面線的距離,切忌按照礦床類型機械套用勘查工程網度布置工程。
3.5.2主導勘探線剖面。一般要求這類勘探線剖面,應對勘查區的基本地質情況和礦層(礦體)特征能做到充分揭露,以便更好地認識勘查區的地質條件,指導勘查工程布置與合理的調整。所以每個勘查區均應根據其面積大小和地質條件的差異,在初期布置的一般勘探線剖面中,選擇一定數量的主導勘查線剖面,而應超前施工。主導勘探線剖面上的工程點的布置,應以能比較嚴密地控制構造和礦層變化為原則,而且應盡可能采用多種勘查手段。以求通過對主導勘探線剖面的研究,進一步認識勘查區的地質特征,特別是對構造和礦層賦存規律的了解和認識,以便更好地發揮主導勘探線剖面的作用。
3.5.3在同一勘查區所設計的各類工程的勘探剖面線應盡量做到重合,以便相互驗證,綜合分析研究,使各種手段所揭露的地質現象,在勘探線剖面上能獲得充分反映。
- 上一篇:工商分局網絡監管指導方案
- 下一篇:統計局機關學習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