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找礦突破思索
時間:2022-04-26 08:44:00
導語:實現找礦突破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找礦是人類社會一項永恒的工作。當前是緩解我國能源、礦產資源瓶頸,保證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緊迫工作。找礦是一項應用知識與技術對自然界進行科學探索的工作,是一項具有經濟應用性質的科學探索工作(圖1)。具有探索性、創新性、實踐性。因為地球太復雜了,礦藏形成于幾十億年的范圍內,形成條件千變萬化,形成礦產多種多樣,時間以百萬年計,非常復雜,所以找礦本身就是探索;同時必須創新,任何礦藏都有它的個性,都有不同的地質構造環境,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子可去套用,要找礦就要在探索中創新,創立適應于本礦床的成礦規律;第三實踐性很強,跟老中醫一樣的,要逐步積累實踐經驗,要看得多,才有發言權,找礦的工作具有這三重性質。找礦探索的對象是在地表及地殼表層的范圍內可以為人類社會利用的礦產資源,探索的手段是科學知識和探測技術方法,探索過程是調查研究與勘查(圖1)。找礦經歷了歷史的演化(圖2),第一個階段是漫長時期的經驗找礦;第二個階段是從經驗到山地的挖掘探測,這個階段也是比較長;第三、第四階段是我們一百年以來的情況,經驗有一部分上升到了理論,可是經驗還是很重要,之后多元的探索技術方法,這對我們找礦起了很大的作用;目前我們進入了第四個階段,除了前面兩個因素之外,加上了信息、計算機技術。實現找礦突破要有物質前提。對我國能源、礦產資源潛力的評價,過去各部門及單位已做了很多工作,可以說我國除少數礦產如金剛石、鉻鐵礦、鉑屬礦產等資源潛力不明朗外,絕大部分礦產都具有很大的資源潛力。因此在我國,找礦突破具備物質前提。在這個前提下我提出522找礦模式。5包括:地質工作程度和已有地質資料、地質找礦理論;探測技術方法;多元信息綜合分析與預測;資金與工作量投入。第一個2是指:政府政策與管理;工作區社會環境。第二個2是指:科學組織管理;工作人員及團隊素質及創造性的工作。共九大找礦突破因素,九大因素分三類,第一類5個是客觀因素,是客觀存在的,用不用?如何用好?第二類2個是客觀的工作條件及外部環境,是政府部門的主觀因素;第三類2個是找礦單位的主觀因素。加在~起構成了我們提出的找礦模式,只要九個因素充分利用好、充分發揮作用,肯定可以實現找礦的重大突破。
一、要充分利用客觀因素(條件)牛觀岡索
1.在已有地質工作程度基礎上工作。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質資料要收集、開發、利用已有地質資料,用新的知識去分析、開發,潛力大。一定要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向前走。僅舉一例:二十世紀五十年現及開采的湖南省郴州縣千里山花崗巖邊部金船塘鉛鋅礦,九十年代在深部找到大型矽卡巖型鉍錫礦床,是湘南地質大隊開發老資料,有一孔深部有錫礦的信息,分析區域成礦的分帶性,決策深部驗證,并找到了大礦。已有的地質資料是前人留給我們的知識財富,有很多是第一手實際資料,隨著科學技術的進展,可以由新的思路來重新估量這些資料,來開發這些資料,這個命題是長期的。已有資料的開發可形成新的財富,要很好地利用,能不能利用好?這是很重要的因素。
2.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質成礦理論與找礦經驗比較常用的是構造環境與成礦、地質建造與成礦、區域成礦模式、礦床成礦模式、成礦系列(成礦系統)與找礦、經驗性的地質找礦標志等。關鍵是自覺地、盡量多地學習掌握、靈活應用已有的成礦理論與找礦經驗。但不為其所限,在應用中不斷完善、發展,甚至否定和新的創立。已有的地質成礦理論和找礦經驗,是前人給我們留下來的知識財富,關鍵是學不學、用不用。應該盡量地、自覺地學習掌握,而且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應用,應用的過程亦必須創新。這方面我有一些感受。我大學畢業之后,前五年在大廠礦區從事科研工作,書本上念的和花崗巖有關的鎢錫等有色金屬成礦規律一些理論用上了,指明了方向,這很重要。但大廠礦區與花崗巖有關的成礦過程、成礦的時空結構、礦床的分布規律,是在勘查工作過程中通過研究才建立起來,并應用于指導找礦。書本上的一些理論和經驗要很好地用,在應用中結合實際,進一步充實新的內容、提高,并指導實踐。美國的卡林型金礦類型,在1980年以前已介紹到我國,1978年底貴州省區調隊在貴州冊亨地區發現了第一個板其卡林型金礦,一一七地質隊在1979年進行了普查,1984年原地礦部召開了現場會議,進行交流。結果在后來的一些年代中,在廣西、貴州接壤地帶數萬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發現了一批這類礦床,很快就見效。應用美國卡林金礦找礦的經驗及理論總結,對我國找同類礦床起到了很好作用,但同時亦充實了對這類礦床成礦規律的認識,并發現了這類礦床氧化帶中形成的紅色土型殘積和堆積金礦等。
3.用好探測技術方法探測礦產的技術方法發展很快,海、陸、空,地、物、化、遙、鉆、槽、井、坑探測技術都可使用。關鍵是三條:一要有的放矢,不同的礦床類型,不同的地質構造環境,應用對應的有效探測技術方法;二要應用最佳探測技術方法組合,不在多,而在有效為原則;三是非能源急需礦產加大深部探測,加大到1500-2000m,加強深部探測的有效技術方法研究與應用。這方面,已有很多研究成果與著作,可以應用。
4.成礦多元信息綜合分析研究與預測通過地質調查研究及多種探測技術方法取得與成礦有關的多元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研究,與已有礦床模型的對比等,進行科學的轉化,提取可能存在礦化體的礦化性質及位置的綜合信息。在此基礎上進行定性、定量的成礦預測(資源潛力與找礦遠景區、靶區)。這是一項減少找礦風險,縮小找礦范圍的十分重要的工作。近年來計算機技術的充分利用,使這項工作提高了效率,提高了可行性,正向智能化發展。趙鵬大院士、王世稱教授是這方面的領頭人,已建立了可操作的方法體系。中國地質科學院和中國地質大學已形成工作團隊,長期開展這方面工作。因此,在我國已有較好基礎。關鍵是能否予以重視及加以充分應用。
5.資金與工作量的合理投入根據我國的情況,礦產勘查與開發可分階段投入,亦可一投到底,國家投入的強度應當按國家需要來確定。對國家急需礦產應加大投入力度,在客觀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可一投到底,加快勘查開發速度。可以由企業或與企業聯合投,亦可由國家直接投。每個項目都要投入資金和工作量,分階段的投入是地質勘查工作規律所決定的,勘查工作先后分4個階段(預查、普查、詳查、勘探),可是有一部分礦區經過了預查、普查,資源前景很好,又是國家急需的礦產,應該繼續進行詳查、勘探,一投到底,中問不要停頓。對國家最急需的礦產應該加大投入的力度。從找礦發現到開發利用,正常來講要十年左右的時間,對國家急需的礦產應當加快。辦法就是勘查工作不停頓。新中國建國初期不少礦區是這樣做的,當時是國家一投到底。目前,可以國家投,也可以國家跟企業聯合投,也可以企業投。上述5個因素是客觀因素,關鍵是能否用好,只要用好了,就能很好地發揮作用。
二、下面的兩個因素是客觀的工作條件
1.政府政策與管理是礦產勘查工作能否健康、快速發展的決定性條件涉及的大政策有:立足國內、充分利用國外資源;國家加大礦產勘查投入;加強礦業秩序管理;加快礦業市場建設等。當前有幾個具體政策需要考慮:為充分調動找礦單位找礦積極性,急需完善中央地勘基金,改變基金的投資性質為風險基金。初始探礦權宜堅持申請登記授權,不搞招拍掛或停止登記的辦法。立足國內,同時要充分利用國外資源并不矛盾。立足國內是基礎,一個大國,沒有一定程度的國內資源保證,在目前國際形勢下,經濟安全將處于不利地位。同時,在經濟、礦業全球化的趨勢下,充分利用我國所需的國外資源是完全必要的,向世界提供國際所需的我國優勢礦產亦是我國的國際責任。這是大政策。第二、國家加大礦產勘查的投入,是國家之需,形勢所迫。在礦業市場初建時期,國家需要保持對礦產勘查的投入,當前需要加大投入,特別是對急需礦產需采取非常措施,加快勘查。第三、要加強礦產資源及礦業秩序的管理。目前礦權管理、特別是探礦權管理是焦點問題。如何有利于調動找礦者的積極性,有利于國有地勘隊伍充分發揮找礦主力軍作用,并有助于轉制改革,在探礦權管理政策上應充分給予考慮。礦產資源法修改工作亦應加快進行。對兩個具體政策,我在“大討論”時已提出建議。我個人認為中央地質勘查基金需要完善,改變目前基金的投資性質。找礦風險很大,以國有地勘單位為主體的找礦單位,目前尚難以承擔全部風險,在國家急需資源的情況下,國家承擔風險,鼓勵、支持地勘單位找礦是應當的,不少資本主義國家亦是這樣做的。國家是要資源,在找礦階段,礦權給找礦單位,不與民爭利。因此,中央地質勘查基金應轉變為中央地質勘查風險基金。基金項目找到了礦,把基金的錢全部或部分返回來,礦權歸找礦單位,找不到礦風險國家承擔了,這將有力地調動找礦單位的找礦積極性,對國家、對找礦單位都有利。第二個具體的政策,初始探礦權要堅持申請登記授權,不搞招拍掛或停止登記的辦法。一個地區初始找礦或者以往找礦找不到,又退回國家的區域,礦有待去找,尚不知有什么礦,不存在招標的基礎,這不同于土地。鼓勵找礦單位去找,申請在先,登記批準才是合理的。
2.工作區社會環境是工作保證一些地區地方政府、群眾對礦產調查勘查按政策歡迎支持,使工作順利。有的地區苛捐雜稅,高價賠償,甚至阻止勘查,難以工作。因此,建立良好的社會環境,政府需做不少工作。
三、最后兩個因素
最后兩個因素是:礦產勘查的科學組織管理;承擔工作的人員及團隊素質和創造性工作。這是主觀因素也是關鍵因素。前面的七項因素(條件)都具備,這兩項不行,找礦也很難成功。
勘查工作的科學組織管理關于勘查工作的科學組織管理在過去有了很多成功的經驗。例如在勘查工作部署方面有以下經驗:區域展開,重點突破,點面結合;區劃、區調、科研、物化遙、礦產勘查五統一部署;重點成礦區帶部署,相對穩定,并兼顧一般;近年資源危機礦山勘查工作中提出地質綜合研究定方向,物、化等探測定靶區,鉆坑工程去驗證,效果好;急需礦產組織不同規模的勘查會戰,勘查、開發一體化。第一、區域展開、重點突破、點面結合。區域性基礎地質礦產調查、異常、礦點檢查驗證與點上礦產勘查是相互促進,互為依托,缺一不可。第二、部署找礦工作區劃、區調、科研、物化搖、礦產勘查五統一部署。區劃是對工作區已有地質資料的綜合研究,并進行成礦預測,達到工作選區的目的。在遠景區部署區調、礦調,同時對該地區進行科研工作及區域性物化遙工作部署。礦產勘查工作與上述四方面工作同步,并跟蹤調整部署、展開。部署工作五方面要考慮到,但在不同地區,亦要按實際情況的需要和可能,五方面組合可有不同的側重與組成。第三、重點成礦區帶部署,相對穩定、并兼顧一般。現在全國已部署19個重點成礦區帶開展工作,其中重中之重是五個,有主次。但還要兼顧一般,因為在重點成礦區帶外,亦存在成礦條件優越的區塊。第四、近年資源危機礦山勘查工作成果突出,成功率在80%以上,他們勘查部署的經驗對老礦山的探邊摸底找礦工作值得推廣應用。第五、對急需礦產應該組織不同規模的整裝勘查和勘查會戰,加快勘查進度,實行勘查開發一體化,盡早開發利用,降低對外依存度。
1.礦產勘察工作部署的關鍵是:第一、中大比例尺區域地質、礦產調查和區劃工作是科學部署的基礎;第二、異常、礦點篩選與查證是核心工作,要加大力度,列入重要的勘查工作階段,有計劃與經費的保證;第三、普查是勘查工作的關鍵環節;第四、科學研究工作要貫穿于整個勘查工作各個階段,要進行安排;第五、按勘查進程,情況變化要及時調整部署;第六、處理好礦產勘查組織管理工作的新問題。礦產資源勘查需要整體部署,有效勘查,加快勘查。目前面臨了在勘查區域內礦權分割的難題,這是組織管理方面的難點。需要互利協調整合,需要中央、地方、企業、地勘單位聯合,建立多盈的新的勘查運行機制。這方面的組織協調工作,政府將起主導作用。
2.承擔勘查工作的人員及團隊的素質勘查工作是一項科學探索性工作,創新性工作和實踐性很強的工作。要考慮各方面的地質礦產因素,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但又要不限于此,去認識新的現象,發現新的規律。因此,勘查工作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承擔勘查工作的人員及團隊的素質。人員與團隊的組織宜考慮以下因素:第一、充分發揮全國地勘隊伍找礦主力軍作用;第二、組織團隊要老、中、青結合,以老帶新;第三、勘查項目實施過程對每一工作者明確要求需要調查研究的問題,建立定期匯報研討制度,項目設計中要含綜合研究科目及經費;第四、地勘局、隊應大力加強綜合研究工作及定期召開找礦及科技成果、工作部署交流研討會,有目的地組織青年骨干外出考察相關礦床;第五、重要成礦區帶由部、地調局組織相對穩定的研究組、隊或室與地勘局、隊結合,長期進行地質礦產資源研究、交流、研討,形成制度;第六、部、地調局、各省級國土資源廳、勘查局需要加強對地質礦產地質技術人員的培訓,分層次有計劃地進行,制度化,并列入地質工作計劃,保證經費。這方面,過去有不少經驗可以吸取;第七、產學研結合,礦產勘查工作有目的地組織、邀請科研、教育單位科技人員參加,并進行定向研究,定向培養人才。關鍵是培育年輕地質人員從事地質]l:作的事業心、樹立光榮感、責任感,和進行探索的興趣感。要從學校培養起。要提高地質找礦工作在社會中的地位。
四、結論
在有資源潛力的前提下,應用522找礦模式,用好5個客觀條件,有政府的政策與管理保障及正常的社會環境,主觀上搞好科學部署及充分發揮地勘隊伍的作用,組織好工作團隊,找礦大突破一定可以實現。
- 上一篇:財政局支農資金管理工作意見
- 下一篇:菏澤勘探區數字測井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