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沼氣工程建設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3-09 09:32:22

導語:小型沼氣工程建設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型沼氣工程建設問題及對策

摘要:本文介紹了潛江市小型沼氣工程建設運行現狀,分析了小型沼氣工程在后續運行管理、維護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實際提出了發展小型沼氣工程的對策,以期為沼氣工程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型沼氣工程;問題;對策;湖北潛江

小型沼氣工程是推進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徑,在消除農村面源污染、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為全面分析和總結小型沼氣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對潛江市小型沼氣工程建設情況進行了深入調查,以期為發展沼氣產業、加強農業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參考。

1現狀

2011—2019年,潛江市已建成小型沼氣工程127處,容積12700m3,單池容積100m3,分布在交通便利、養殖規模較大的產區內。池型按照《湖北省小型沼氣工程標準圖集》設計施工,采取地下式為主,設計為遂道式發酵池,在施工中采用鋼模、木模現澆。年處理豬異等發酵原料25.4萬t,年產沼氣114.3萬m3,可供沼氣4000余戶。

2存在的問題

2.1運行安全意識缺乏。從調查情況來看,沼氣工程業主的安全意識普遍淡薄,存在麻痹僥幸心理;對沼氣安全使用知識了解不夠,缺乏安全防范和應急處理能力;相關安全使用管理制度不健全、沼氣工程周圍安全警示標語模糊不清、沼氣目滕操作間雜亂無章。這些問題易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帶來重大損失。2.2服務體系運行不暢。由于未實行社會化服務,網點經濟效益低下,造成網點人才流失嚴重[2],且各網點設備簡陋,進出料等設備缺乏。從調查情況看,目前只有鄉鎮服務網點開展一定的沼氣服務工作,村級服務網點基本處于癱瘓狀態。2.3綜合利用較低。因生豬市場銷售變化、生豬產業布局調整、禁養區劃定,特別是2019受非洲豬瘟疫病的影響,沼氣池缺少發酵原料,造成51座暫時停運、3座廢棄。同時,養殖場僅利用了產生的沼氣,對產生的沼渣、沼液未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且正常運行的沼氣工程中34座未實現正常供氣。2.4后期維護滯后。從調查情況看,36座沼氣工程存在儲氣柜銹蝕、管網堵塞、管道破損等問題。究其原因,一是小型沼氣池建成后,交由業主管理,由于所有沼氣工程都是政府投資,業主責任心不強,只將沼氣工程當作化糞池使用;二是生態能源部門沒有制定統一的管理制度和運行紙沼氣工程項目建成后難以實行有效管理,導致小型沼氣池存在重建輕管問題。

3對策

3.1加強宣傳,提升安全意識。一是抓好宣傳。多途徑、多形式廣泛宣傳沼氣安全知識,提高養殖場負責人、沼氣技術人員、用氣農戶安全維護、管理、使用沼氣知識。二是強化技術指導。定期聘請專家對養殖場管理人員、沼氣技術人員和農戶進行指導,確保沼氣管理專業化、規范化。三是完善應急機制,切實做到反應靈敏、響應快速、指導有力、處置得當。3.2完善體系,提升服務水平。一是合理設置服務網點。設置在沼氣池比較集中、沼氣用戶數量較大或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所在地。每個服務網點的服務半徑在l〇km以內。二是穩定人員隊伍。選擇業務技能水平高、經營能力強、宣傳能力強的人員開展沼氣后續服務。三是加大財政支持。安排服務經費,根據沼氣服務網點服務用戶數量、服務質量、服務水平,年終給予補助。四是探索社會化服務。引導企業、合作社、生產基地等創辦沼氣服務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多途徑解決沼氣后續服務中存在的問題,實現沼氣服務及時、優質、高效3.3因勢利導,提升綜合效益。一是穩定生豬生產。認真落實國家相關政策,通過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方式幫助中小養殖場恢復生產,保障沼氣池原料供應。二是加大“三沼”綜合利用。引導蔬菜、瓜果等種植合作社充分利用“三沼”,養殖場有償向企業(合作社)提供沼液、沼渣,實現沼氣由單純用氣向生態環保綜合利用方面轉變。三是增加發酵替代原料。可采取秸稈經物理、化學、生物等技術預處理后加入沼氣池產生沼氣,既可以產生沼氣,提高經濟效益,又可以保障沼氣池原料供應。3.4規范管理,加強建后維護。一是明確職責。按照“誰受益、誰管理”的原則,生態能源部門與沼氣業主簽訂《安全生產維護責任書》,明確責任義務,幫助健全安全生產、崗位責任、運行管理等制度,保證沼氣生產規范化運行。二是抓好運行監控。沼氣業主對沼氣池進行定期檢查,對運行中發生的故障及時排除[4]。

參考文獻

[1]甘福丁,李勇江,秦文弟,等.中小型沼氣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8(19):230.

[2]張全國.沼氣技術及其應用[M].化學工業出版社,2013.

[3]王飛,蔡亞慶,仇煥廣.中國沼氣發展的現狀、驅動及制約因素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12,28(1):184-189.

[4]閔師界,王蓓,吳進,等.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發展趨勢探討[J].中國沼氣,2011,29(1):22-25.

作者:張國棟 陳硯 何書文 鐘宇萍 任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