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橋梁地質災害處理策略

時間:2022-01-09 09:50:04

導語:公路橋梁地質災害處理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路橋梁地質災害處理策略

一、分析施工過程中常見的地質災害

1常見的地質災害監測辦法

(1)埋樁法。在公路建設的過程中,埋樁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監測方法。通過使用埋樁的方法,可以對即將到來的山裂、山體崩塌、山體滑坡等事故提前預知,并快速的制定出與之相對應的事故處理方法。并把施工人員從施工現場撤離。埋樁法指的是把測量樁預埋至山坡上橫跨裂縫的兩端,在施工過程中,通過對兩根樁之間的距離變化進行測量來對山體的變化情況進行預測,對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等級進行評測,并制定出預防策略

(2)埋釘法。在山體中有裂縫的兩側埋入兩個釘子,并根據釘子間距離的變化情況,來對會產生的地質災害情況進行監測。

(3)貼片法。通過把紙片或者水泥砂漿片貼在公路施工過程中遇到的裂縫處,如果突然發現紙片或者砂漿片被扯斷,就表示地質情況出現了變化,要做好預防措施,因為有可能將會出現滑坡現象。

(4)上漆法。使用油漆對山體中有裂縫的地方進行標志,在施工過程中,根據標記產生的變化來判斷地質災害的嚴重程度。

2山體裂縫加固的方法

在公路的施工過程中,可以使用錨固、支檔、固化、減載等構件對公路工程進行加固,從而預防滑坡和崩塌情況的發生。同時要建設出一個良好的公路排水系統。比較簡單的防止方法是建設地表排水渠或者使用粘土對山體上的裂縫進行填充。

3建立良好的公路排水系統

在公路建設過程中,為了更好的預防泥石流災害的發生,要在公路建設的過程中,建設出一個良好的公路排水系統,從而避免出現地表水和山水滲到地下的情況。為了避免地表水流入地下,要使用填堵的方法對塌陷的地方進行填充,從而達到降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損害。水是造成滑坡出現的一個主要原因,所以要盡可能的降低水對山體邊坡產生的危害。這樣做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減少動水壓力和空隙水壓力,降低水的沖擊作用,從而避免巖土體出現溶解和軟化的情況。同時,在公路建設的過程中,要對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進行危險性評測,可以全面的分析此地區曾經發生的地質災害、地質結構進行科學合理的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出相對應的防治策略,最大限度的降低地質災害的危害標準,從而保證公路建設的安全性。

二、公路質量的管理工作對地質災害產生的影響

1質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公路質量的管理工作對施工公路的地質災害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在施工過程中,如果沒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材料選取的過程中未進行嚴格把關、未對公路建設過程中的施工質量給予嚴格的監督,就會導致公路在施工過程中,都周圍的環境造成破壞,存在比較大的地質災害的隱患。如果在施工的過程中,未設計出合理的施工深度,選擇了錯誤的施工材料或者存在偷工減料的情況、不重視工程的建設質量都會導致公路使用壽命過短,無法達到預期的使用期限。不得不對其進行投入大量的公路養護和維修資金,造成了不必要的資金浪費,影響了公路的暢通性。因此,要把指公路的質量工作作為施工過程中的重點工作來開展,在施工前,要認真檢查鋪攤設備、攪拌設備、碾壓設備是否處于一個良好的工作狀態,對施工所使用的材料的質量進行嚴格的檢查。在施工過程中,對施工中的每一個環節都要進行嚴格的把關,對所有批次的材料都要進行檢查,遇到質量不合格的材料對其進行清理。并要求供貨商退貨。在對混凝土材料的攪拌、鋪攤、碾壓的過程中,要安排專業的質量監督人員對其進行監督,完成階段性的施工作業后,都需要根據施工方提供的檢查報表,對施工情況進行檢查,確保施工的每一個環節都可以達到預期標準。

2制定公路地質災害預防措施

(1)建立地質災害報警機制。對于公路建設中或者建設后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地方要做好防治工作,并安置報警裝置。比如,急轉彎路段、山坡路段等。為了避免因為山體滑坡對行駛車輛造成損害,要在公路斜坡和邊坡設置警示牌。

(2)在施工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雨雪天氣,對施工公路造成損害,因此,在施工前要對以上情況進行分析考慮,并制定相對應的對策。比如,在公路兩側種植樹木和植物,并且對公路兩側的植被和樹木進行嚴格的保護,不允許在施工時,故意對植被造成破壞。同時還要做好公路的養護工作。

(3)對于施工過程中,容易發生地質災害的區域,首先要根據路段環境的實際情況進行配套設施建設。把公路的保護設施建設完成后,才可以進行施工。

作者:楊樺單位:貴州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