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火性能化設計論文

時間:2022-07-06 05:06:00

導語:建筑防火性能化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防火性能化設計論文

摘要:現行消防技術規范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禁錮了建筑師的創新思維,不利于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的推廣應用,要解決這些問題,應盡快推行建筑防火能化設計。目前,我國建筑防火性能化設計的研究已遠遠落后于部分發達國家。推行建筑防火性能化設計勢在必行。在推行建筑防火性能化設計過程中,必須做好相關工作,處理好相關問題。

關鍵詞:消防技術規范建筑防火性能化設計

前言: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各地相繼建成了一些大型倉儲式超市,由于其商品品種豐富,商品價格低廉,受到了廣大市民的歡迎,與一般商場相比,倉儲式超市多為單層或二層,具有封閉式、面積大、體量大、店庫合一的特點,由于超市內人員高度密集,貨物集中,一旦發生火災事故,燃燒速度快,火災溫度高,容易形成立體燃燒,且人員疏散困難,會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因此,該類建筑的安全疏散設計與管理十分重要。本文以一個典型的大型倉儲式超市消防設計中所遇到的問題來討論超市的安全疏散設計以及建筑防火性能化設計的必要性。

在進行安全疏散設計時,首先應考慮安全疏散時間。影響疏散時間的因素主要有超市內人員的密集程度、商品的種類、疏散通道的條件、火災發生時煙氣的濃度及毒性等。一般地說,人員密度越大,則疏散越慢,且越困難。倉儲式超市經營品種達數萬種,有大量可燃物質存在,一旦發生火災,會產生大量高溫煙氣,對人的疏散會造成很大影響。通常,倉儲式超市均為敞開式經營,分設進口和出口,顧客從進口進入后,統一到出口處交款,為了經營便利,出口處設置10~30個收款臺,采用封閉式管理,并且往往只開這兩個寬度較大的出口,而將超市的其它安全門外加裝防盜門,并在經營期間關閉。這樣的布置,使得超市的有效安全疏散寬度大大減小,人為的造成安全出口數量嚴重不足因此,對此類建筑應嚴格控制疏散指標,參照有關國家消防技術規范,其允許疏散時間可定為5min。

本文所涉及的超市為一綜合建筑,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左右,其中一,二,三層為超市,每層面積1。1萬平方米。由于現行的各種防火規范中都沒有針對大型倉儲式超市的要求,因此在進行超市安全疏散設計時主要依據的是《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以及《商店建筑設計規范》等。

其中《商店建筑設計規范》中規定商店營業廳的每一個防火分區安全出口數量不應小于兩個,營業廳內任何一點至最近安全出口直線距離不宜超過20M。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任何一點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宜小于40M。

由于《商店建筑設計規范》制訂時間較早,已遠遠不能適應近年來商店類建筑快速發展的需要,對于倉儲式超市,其建筑形式、經營模式與傳統意義上的商店有很大的區別,不能簡單地套用商店建筑設計規范,因此在征求了當地消防部門意見后,按照建規的要求進行此類超市的安全疏散設計。

這樣設計是否合理,我認為還應該在當地消防部門的組織下針對此類超市進行建筑防火性能化設計,根據該超市的總體建筑特點和人員分布,充分考慮超市內貨架對疏散通道影響的不利因素,結合防排煙方案和措施以及火災模擬研究結果,計算在最不利情況下,各防火分區人員疏散所需要時間和建筑物所能提供的疏散時間以及對應的疏散通道寬度和距離,為最佳人員疏散方案提供參考依據。

建筑防火性能化設計是通過對隨機建筑的綜合防火性能評定,設計出特定的符合該建筑的防火安全系統模式,以實現火災時,保證該建筑物內的人員生命安全和有效控制財產損失的總目標。建筑防火性能化設計方法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學基礎上的一種新的建筑防火設計方法,它運用消防安全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根據建筑物的結構、用途、內部裝修、火災荷載等的具體情況,由設計者根據建筑物的各個不同的空間條件、功能條件及其他相關條件,自由選擇為達到消防安全目的而采取的各種防火措施,并將其有機地組織起來,構成該建筑物的總體防火安全設計方案,然后對建筑火災危險性和危害性進行定量的預測和評估,從而得出最優化的防火設計方案,為建筑物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護。

推行建筑防火性能化設計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建筑業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超高層建筑、大型商場、地下建筑、大型娛樂游藝場所等大量涌現,火災形勢越來越嚴峻,群死群傷重、特大惡性火災事故時有發生,現行消防技術規范不能涵蓋上述建筑的所有消防安全要求。

推行建筑防火性能化設計是豐富建筑藝術、推廣新技術的最佳途徑。采用現行規范進行建筑設計類似于醫生開處方,這種方法禁錮了建筑師的創新思維。而防火性能化設計則只需要規定該建筑物應達到的安全性規定的性能要求,建筑物應具備有的性能要求的特征參數或者指標,建筑師在設計時只要滿足這些性能要求,從而擺脫了規范條條框框的禁錮,更能充分施展設計才能,大膽進行創新,設計出更有人情味、更富理性的優秀建筑藝術作品。同時,在建筑設計中,也可大力推廣應用技術成熟的消防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從而進一步推動科學進步和技術革新的步伐。

推行建筑防火性能化設計是消除一些火災隱患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建立超市火災場景模型,首先必須對超的防火性能進行評估,評估的主要內容包括:1、防止起火;2、火焰/熱分析(建筑物通過主動和被動保護措施限制火災在其空間和隔件中);3、煙/氣分析(建筑物維持選定空間可生存條件規定時間的能力);4、結構框架分析(結構框架針對未受限制火災避免不可接受的變形或倒塌);5、人員流動分析(人員在建筑物內流動或到達安全地點所需時間)。而這些評估的準確性依賴于火災場景模型的科學性與相關參數的精確程度,只有建立了科學、精確的火災場景模型,才能保證建筑防火性能設計的客觀、科學,才能脫離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

建筑防火性能化設計是建筑設計方法發展的必然趨勢。以火災性能為基礎的性能化設計方法已成為世界各國建筑界與消防界的共識,目前,已有不少國家實行了防火性能化設計規范。如澳大利亞于1996年頒布了性能化建筑防火設計規范《BuildingCodeofAustralia》(BCA-96),該規范于1997年7月1日起在該國各洲推行。美國于2001年了《國際建筑性能規范》和《國際防火性能規范》。目前,英國、法國、日本、加拿大、新西蘭、瑞典、荷蘭、西班牙、國際標準組織(ISO)、國際建筑研究與文獻研究委員會(CIB)等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采用了性能化規范或性能化設計方法。我國也于1996年開始了相關研究,但發展較慢,目前已遠遠落后于部分發達國家了。

參考文獻:

1、最新消防設計規范匯編,湖北省消防協會翻印,2002.3;

2、冉鵬.基于性能化防火規范現狀及火災數學模型所起的作用.消防技術與產品信息,2000.11;

3、胡隆華等.澳大利亞性能化防火規范的結構特點淺析及啟發.消防科學與技術,2002.5;

4、劉增青.試論發展建筑防火性能化設計和需要注意的幾個相關問題.首屆亞太消防論壇'''');">論壇論文'''');">論文集.2002;

5、公安消防監督員業務培訓教材(建審部分).公安部消防局.

6、霍然,袁宏永。性能化建筑防火分析與設計。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

7、霍然,胡源,李元洲,建筑火災安全工程導論。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9,11

8.方正,程彩霞等,性能化消防設計方法的發展及其實施建議,自然災害學報,2003,1,63-68.

9.張菊良,對我國建筑防火技術體系的思考,給水排水,2000,Vol.26,No.2,P.61-63。

10.RichardW,Vytenis.B,Developingrational,performance-basedfiresafetyrequirementsinmodelbuildingcodes,FireandMaterials,1994,Vol.18.P.17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