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價管控思索
時間:2022-05-09 09:08:00
導語:建筑工程造價管控思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建筑業的發展,對于建設工程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作為建設工程管理組成部分的建設工程造價管理的改革極為迫切。
一、工程造價管理的定義及意義
工程造價管理是指運用科學、技術原理和經濟及法律等管理手段,解決工程建設活動中的造價的確定與控制、技術與經濟、經營與管理等實際問題,從而提高投資效益和經濟效益,而對項目建設價格進行的全過程、全方位的、符合政策和客觀規律的全部業務行為和組織活動。工程造價管理有雙重含義:
1.建設工程投資費用管理。
建設工程投資費用管理是為了實現投資的預期目標,在擬定的規劃、設計方案的條件下,預測、計算、確定和監控工程造價及其變動的系統活動。
2.工程價格管理。
工程價格管理分兩個層次。在微觀層次上,是生產企業在掌握市場價格信息的基礎上,為實現管理目標而進行的成本控制、計價、定價和競價的系統活動。在宏觀層次上,是政府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利用法律、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對價格進行管理和調控,以及通過市場管理規范市場主體價格行為的系統活動。建筑業作為我國的經濟支柱之~,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在此領域的投資將會成倍增加。以前在傳統的工程造價管理體制下,人們頭腦中形成質量好壞無人管,投資多少國家擔,工程造價高低無所謂的概念。這種思想如果不改變,將會繼續給國家帶來極大的損失。因此,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國的工程造價體制可謂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否成功的標志之~,要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必須認真搞好我國的工程造價管理。
二、工程造價的有效控制手段
要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應從組織、技術、經濟、合同與信息管理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從組織上采取的措施,包括明確項目組織結構,明確造價控制者及其任務以使造價控制有專人負責,明確管理職能分工:從技術上采取措施,包括重視設計多方案選擇,嚴格審查監督初步設計、技術設計、施工圖設計、施工組織設計,深入技術領域研究節約投資的可能;從經濟上采取措施,包括動態地比較造價的計劃值和實際值,嚴格審核各項費用支出,采取對節約投資的有力獎勵措施等。因此,技術與經濟相結合是控制工程造價最有效的手段。我國工程技術人員有很好技術水平、工作能力、知識面,但他們缺乏經濟觀念,設計思想保守,設計規范、施工規范落后。他們往往把造價看成與己無關的財會人員的職責。同時財會、概預算人員的主要責任是根據財務制度辦事,他們往往不熟悉工程知識,也較少了解工程進展中的各種關系和問題,往往單純地從財務制度角度審核費用開支,難以有效地控制工程造價。
三、工程造價管理改革
工程造價管理改革主要是針對建筑產品價格管理改革。建筑產品價格管理改革的內容主要從建筑產品價格管理體制和建筑產品價格計價體系兩方面進行改革。具體來說,一方面轉變建筑產品非商品的觀念,盡快把建筑產品價格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價格管理軌道,二方面是改變現行的計價模式,從計價依據和計價方法兩方面進行改革。建筑產品價格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是取消國家定價,還定價權于企業,建立以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
1.建筑產品價格管理體制改革。首先,把建筑產品作為商品,建立起獨立的價格體系,納入國民經濟商品運行軌道,以促進商品化,實現良性循環,為提高經濟利益服務,這不是為企業爭利,是從全局考慮問題。其次,在工程價格上,實施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作為政府投資的工程,要面向國外一樣,嚴加管理。屬于政府投資的工程,要有專人進行工程預結算工作,而且在按公布的計價標準、價格信息、合同文件認真確定工程價格,不能馬虎行事。對于企業的工程,在計價標準的指導下,更多的計價工作由雙方去完成,且不失時機的引導企業進入市場,工程定價由企業自主決定,以落實企業的定價權。
2.建筑產品價格計價體系改革。第一步,“控制量、指導價、競爭費”這是建筑產品計價改革邁出的關鍵性一步。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礎上,對“三量”和“三價”進一步放開。將“三量”由控制變為指導,“三價”由指導變為市場價。第三步,在第二步的基礎上,將“三量”、“三價”以及取費率標準全部放開,完全由企業根據自身實力和市場條件,在市場競爭中去確定建筑產品價格。這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筑產品價格確定最為理想的方式,也是建筑產品價格改革的最終目標。
四、總結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市的不斷完善,政府的管理手段和企業的經營機制已逐步向著市場化的方向發展。政府的角色已由過去市場的參與者轉變為市場經濟的管理者。企業通過改制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已脫離了過去一直靠政府分配任務生存的狀況。國家已不再對國有企業實施保護政策,各種所有制問的競爭機制已經形成。投資體制的改革己促進了投資主體的多元化,國家、企業、集體和個人投資的項目越來越多。所有這些都已為工程造價管理體制的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推動著其向前發展。
- 上一篇:新農村醫療的建設平臺
- 下一篇:全區收支兩條線管理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