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探討

時間:2022-06-21 10:41:59

導語:建筑工程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工程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探討

一、建筑工程專業校內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現行高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大部分都采用模擬施工工藝流程,先進行前半學期的理論教學,后半學期進行動手實踐操作,而實訓場地一般利用寬敞的實訓中心進行。該動手實踐操作內容主要針對施工工序活動,實踐環節的教師容易把握課堂效果,但是實踐活動僅限于理論課程內容以及施工工藝技術進行考核,與現實中的工作場景有所區別,對學生的職場的應變能力、專業技術的提升無法進行針對性的培養。因此,要培養這一類的應用技術型人才需要高校建立相關類型專業的實訓基地,以此保證實踐課程的開展。由于建筑類行業的技術發展更新快,從而對于新型高科技的設備、軟件也是更新很快,從而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主要存在有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一是專業設備的更新無法與社會接軌;二是實訓基地場地有所限制;三是實訓基地建設的費用來源途徑少;四是實訓基地的建立很少服務于社會,對社會的貢獻不大。

二、建筑工程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路

對于建筑類行業的工作流程,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環節為:基礎理論學習(如力學、制圖、房屋構造等)相關課程認識實習(房屋構造認識、建筑工地見識)專業課程學習相關專業課程動手實踐訓練社會實踐頂崗實習。從流程中可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應該按照教學體系的要求,提供便于學生進一步動手實踐能力的場所、相關儀器設備、相關專業技術教師。由此,學校建立相應的實訓基地來滿足教學要求。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校內實訓基地應該配備足夠大的實訓場所(滿足學生在場所內進行建筑流程工序的實訓)、模型實驗室、仿真實驗室、創新實訓實驗室等,以此構建成開放管理、創新思維、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三、建筑工程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探討

建設校內實訓基地在高校中培養出應用技術型畢業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實訓基地建設的資金投入除靠自身財力以及教育部撥款外,還需拓展其他渠道建立校內實訓基地。如何建設且符合可持續發展作用的校內實訓基地,仍需要積極探討。

(一)“因企制宜”,加大引企進校,建立校內實訓基地的力度。在建筑工程技術行業中,與高校進行較好的合作關系主要是技術服務型企業,“因企制宜”,共建基地比較容易操作。企業缺少的物資,高校可以提供,如較寬的場地、師資以及相關設備;而學校缺的社會先進的生產力或者說是生產技術,因而企業可以提供智力資源和先進的儀器沒備、技術等。如此,根據企業所需要的資助來進行與高校合作,不僅能滿足企業的需求,而且也為學校提供了給學生社會實踐。企業通過與高校合作不僅可以增加公信度,增強對客戶的吸引力,還可以借助學校的師資、科研、設備等優勢,拓展經營范圍,開拓新業務。因此,與學校合作共建校內實訓基地的產生的經濟價值主要是以智力勞動為主,如工程質量檢測報告、鑒定意見書、設計圖紙、招投標書、施工合同、預算造價書等。高校除了給學生提供真實的職業環境,增強學生社會價值意識外,還可以將企業人員引入教學活動,將教師帶入行業發展中,把行業發展對員工職業能力、核心技能的要求滲透到專業建設的方方面面,能夠融會貫通甚至游刃有余地在不同時間組織基礎不同的學生實施個性化的生產實訓。

(二)校校合作,達到資源共享。由于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實訓設備費用較高,除了開展校企合作以外,還可以開展校校合作,與實訓基地早已成規模的兄弟院校進行深度合作,相互利用對方的設備以提高設備的利用率。校內實訓基地的設備基本上只是滿足學生的實訓條件為主,而設備真正的價值卻隨著設備的更新而折舊,因此,高校利用“校校合作”將在實訓一線的教師隊伍組織起來,共同探討如何提高設備的經濟價值,開拓“以訓養訓”的道路,從而將實訓基地由消耗型轉向為盈利型的運轉形式。在校校合作開展的過程中,將實訓基地的硬件設施、軟件設施以及實訓教師成為共有的資源,轉變實訓基地建設管理理念,在共用資源的基礎上引出對教學實踐的探討,實現由本校實訓場所的教育轉向到進入其他高校不同教學基地的教學體驗,從而促進實訓基地的更好建設。如學生在開展相關課程實訓環節,可以到有該設備的合作兄弟院校進行實訓,而本校的資金可以使用在其他的實訓設備購置,從而更有利的開展實訓基地的建設。

(三)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學生實訓質量。實訓基地的建設除了硬件措施外,還要有一批精、強的教師隊伍才能夠將實踐環節進入到學生的動手能力鍛煉中。這樣的隊伍就是“雙師型”教師,他們不僅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具備有在建設領域企業中深入一線工作的經驗。組織建設這樣一支“雙師型”的教師隊伍,不但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理論教學,還要求教師在寒暑假中進入到建設行業實踐中去,將理論知識與企業經驗相結合,做到授予學生的知識與行業的標準不脫軌,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訓質量。

四、結語

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是順應社會教育的發展,是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對于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而言,更應該以實踐工作內容為導向,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深入開展校企合作與校校合作,不斷創新實訓基地的運行模式,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為地方性的建筑業發展作出貢獻。

作者:陳姍 單位:南寧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