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設計質量評價方法探索

時間:2022-08-04 03:12:15

導語:建筑設計質量評價方法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設計質量評價方法探索

摘要:建筑設計是建筑施工的根據,低質量的建筑設計方案不僅影響建筑的施工質量,還嚴重影響著社會安全和公眾利益。建筑設計質量的優劣決定了建筑施工質量的優劣和建造成本的高低,對建筑工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文章主要總結國內外目前已有的建筑結構設計評價的方法以及國內在設計質量控制上的不足之處,分析建筑設計評價對于提高建筑工程質量和建筑產品投資效益的重要性,希望借此引起開發商和設計人員對結構設計評價與優化的重視,并結合國內實際情況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設計質量;評價方法;重要性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房地產業高速發展,躍居成為中國支柱產業之一,未來房地產業仍然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然而隨著地產越來越激烈的競爭,粗放式的發展模式變得不可承受,如何降低建造成本的問題逐漸變得不可忽視。越來越多的地產開發商認識到低質量的設計會直接導致建筑工程質量低下和成本居高不下。由于缺乏成熟有效的設計質量評價方法,雖然各地產開發商開始加大力度從設計挖掘潛力降低成本,但見效甚微。

1建筑設計質量評價相關研究概況

1.1美國項目定義評價指數

PDRI為了降低建筑業的建設成本和投資風險,美國建筑工業協會CII研發了一套針對項目定義評價指數PDRI。該體系是一個綜合的加權評價體系,其評價對象是項目前期策劃階段的工作質量,即從項目一開始到詳細設計這段時間,這個階段工作的成與敗很大程度決定了整個項目的優與劣。PDRI將項目前期策劃所涉及的內容概括3大方面(項目決策基礎、設計基礎、實施方法)、11個范疇和64個要素,并詳細列出了各項指標及其評價辦法,評價等級分為6等(見圖1)。

1.2英國設計質量評價指標

DQI為了提高項目建設后期的績效,針對設計質量的管理,英國CIC委員會也研發了一套評價指標體系DQI。其評價內容不僅涵蓋了整個建筑產品的生命周期,還能被除了專業設計人員以外的利益相關者用來檢查設計質量。評價分為四個階段。DQI評價體系的開發主要包含系統框架、數據收集和加權機制三個方面。DQI體系以功能性、建造質量和影響三大指標為基本框架,各大指標又包含若干個分項指標。數據收集采用定性與定量結合的方法,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問卷調查需要根據對象的不同來進行相應的調整,避免產生誤解。一項評價指標對應一組問題,調查對象需要給出對每一項問題的同意程度并給出權重。

1.3建筑使用后評價

建筑使用后評價POE是指在建筑建成使用一段時間之后對其進行系統的評價,以此來判斷建筑建成后是否有滿足使用者和運營管理者的要求以及滿足程度的大小(Preiser,1988)。POE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大部分使用后評價辦法采用問卷、訪問等方式對使用者和運營管理者進行調查。將調查結果匯總,與原設計目標對比,通過評價建筑的質量,找到目前建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補救措施,同時還能為將來的建筑設計提供參考依據。

2國內建筑設計質量評價相關研究概況

2.1國內建筑設計質量評價研究現狀

(1)政府主導的設計質量評價現狀。低質量的建筑設計方案不僅影響建筑的建造質量和使用功能,還嚴重影響著社會安全和公眾利益。為了避免工程事故的發生,政府頒布了審圖規定,在全國范圍內普及施工圖審查制度,把結構設計方案、計算模型選取的合理性、強制性條文的執行情況作為審查的重點。但施工圖審查方法評價范圍較窄,對設計方案中提高設計質量的措施一概不審,很難對設計質量的優劣進行區分,一定程度打擊了設計單位提高設計質量的積極性。同時,政府也花費大量精力財力組織舉辦各類大型優秀設計評獎活動,競選的目的就是優化建筑方案,促進技術進步,提高建筑業設計水平。優秀設計獎的評選活動都有一套比較具體的質量評價辦法,但國內的大多數設計評獎只是行業主導下的一種松散行為,存在較多問題,例如同質化現象嚴重、過于追求商業利益,并沒有發揮設計評獎應有的政策導向作用。(2)設計院和業主主導的設計質量評價現狀。設計方案和施工圖的質量是一個設計院的核心競爭力,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我國設計院一般都會建立一套設計質量管理體系,從內部保證設計質量。由于設計費用與面積、造價相關,與設計質量的高低、是否節能環保沒有關系,這種收費模式將可能導致設計院缺乏優化設計質量的積極性,不利于設計評價工作的開展。根據上海某建筑設計咨詢有限公司調查,甲方對設計院“設計滿意度”(見圖2)。圖2甲方對設計單位設計滿意度的三條線在如今競爭激烈的設計行業,仍然有百分之八十設計院的設計質量只能勉強達到甲方期待值的及格線上,甚至還有10%的設計院設計質量不達標。只有小部分設計院的設計質量能達到甲方的滿意線以上。大多數甲方都在感嘆很多設計院做設計只要滿足規范就好,因此對于構件布置是否影響建筑使用功能、設計是否經濟、設計方案是否便于現場施工、是否有為后續工種預留操作空間等很多問題沒有考慮,真正為客戶利益著想的設計院很少。

2.2國內建筑設計質量評價存在的問題

(1)存在的問題:對建筑設計評價作用認識不足。目前國內尚缺乏系統的理論模型和完善的指標體系,也沒有科學的評價制度和運行體系,導致建筑設計質量評價工作的展開缺乏技術支持。同時建筑項目的參與各方對設計質量評價意義和作用認識不足,使得評價工作的開展缺乏內推動力。國內設計質量評價的重點大多是設計圖紙中是否遵守相關規范,內容是否完整以及建筑工程設計的經濟性等方面的研究,對設計的適用性、耐久性、舒適性等其他質量特性的研究還很少。建筑設計評價機制和方法落后。具體體現以下幾點:①評價主體主過于單一,參建各方的利益沒有得到體現,導致最后的評價結果趨于片面;②缺乏實施設計評價的具體辦法。政府相關部門頒布的大多數質量管理辦法都是一個總體性的文件,缺乏針對性的辦法來對設計質量評價的方法和標準等進行指導;③國內的設計質量評價的組織形式松散,成果應用差,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政策導向作用;④由于激烈的市場競爭,國內部分成熟的企業經過多年實踐經驗的積累,或借鑒國外優秀企業現行的成熟機制,已經探索出了一套適用于自身企業控制結構設計質量的方法。但這些方法對影響設計質量的各因素及因素之間的相關性缺乏全面的考量和系統的理論,不利于評價工作的開展。(2)建議。Jones認為:“在更正錯誤的代價最低的階段去發現錯誤是所有設計評價的目標。”建筑設計評價的目標就在于此,要在設計階段就盡可能的把將來會發生的錯誤更正,畢竟避免錯誤發生的成本要遠遠低于錯誤發生后彌補的成本。我國應在借鑒國外先進的設計質量評價相關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研究和實踐,建立一套成熟的適用于國內建筑設計的評價機制。要做到這一點應該開展以下工作:①加強建筑設計質量評價的理論模型、指標體系、評價制度的研究,充分認識建筑設計質量評價的作用和意義;②從項目各利益相關者的角度出發,引導評價主體多元化;③我國的設計評價內容應往建筑適用性、耐久性、可持續性和提高投資者或用戶利益的方面拓展,而不僅是對強制性條文的遵守和對公眾利益的保護;④開發相應的技術平臺,有利于設計質量評價工作的開展和相關研究。

3結束語

建筑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建造出優秀的建筑產品才能從競爭脫穎而出。而一個項目從設計階段到竣工驗收階段,需要考慮眾多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因素。好的結構設計不僅能保證建筑方案完整實施,還能把項目建設過程中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性降到最低,把建筑產品投資收益最大化。因此建立一套全面的、科學的、客觀的建筑設計質量評價體系,幫助業主控制和優化建筑項目的設計質量,從源頭上保證建筑產品的質量和經濟效益顯得尤為重要。當然,這樣的方法還需要不斷地研究和探索,并通過大量的實踐不斷改進和完善。

作者:何柳辰 石建光 單位:廈門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沙凱遜.建筑設計質量評價:國際經驗的啟示[J].建筑經濟,2004,(4):80-83.

[2]梁思思.建筑使用后評價引導機制分析——美國建筑師學會25年獎的啟示[J].住區,2015,(4):54-59.

[3]賈松林.國內外建筑設計質量評價對比研究[J].廣西城鎮建設,2006,(11):47-49.

[4]陳朝杰.設計政策驅動下北歐設計評獎活動演變研究[J].藝術評論,2014,(8):127-131.

[5]NigelCross.DevelopmentinDesignMethodology[M].USA:JohnWiley&SonsLtd.,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