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結構層地下室外墻防水施工工藝論文
時間:2022-04-29 11:16:37
導語:雙結構層地下室外墻防水施工工藝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雙結構層地下室外墻防水結構主要包括:外層外墻防水層、內層外墻防水層及排水系統。其防水機理為:首先通過外層外墻防水層進行第一道防水,在建筑建成后的幾年內,地下水一般不會滲透外層外墻防水層或出現極少的滲漏。此時通過雙結構層之間的空氣流動帶走表面的滲漏水。若出現大面積滲漏,此時滲漏水會通過地下室底板的分水線進入外墻排水集水井。然后通過設在集水井中的排污泵將滲漏水排到建筑物的總排水管進入市政排水系統。經過一防一排,滲漏水浸潤到內層外墻防水外表面的幾率幾乎為零,再加上第二道防水———內層外墻防水層的作用,滲漏水最終進入到地下室內的幾率為零。因此該外墻防水結構防水效果顯著,保證了地下室的正常使用功能。
2雙結構層地下室外墻防水結構方案
雙結構層地下室外墻雙防水結構主要三部分:內層外墻防水層、外層外墻防水層及排水系統。內層外墻防水層主要包括保護層、柔性防水卷材層、保溫層和自防水鋼筋混凝土墻體。外層外墻防水層主要包括保護層、外表面防水層、找平層和自防水鋼筋混凝土墻體。外層外墻防水層與內層外墻防水層之間通過外墻防水支撐系統進行結構連接。外墻防水支撐系統材料可以選擇鋼材或者鋼筋混凝土。排水系統包括分水線、排水溝、外墻排水集水井和排污泵。在鋼筋混凝土板上設觀察口,以便觀察滲漏情況決定是否啟用排污泵。
3雙結構層地下室外墻防水結構施工工藝流程
針對前面提出的結構方案提出相應的施工流程如下:第一步:在澆筑完成后的地下室地板上在預定位置澆筑外層外墻防水層的自防水鋼筋混凝土墻。若外墻防水支撐系統采用鋼筋混凝土材料,澆筑墻時要在支桿位置處預留鋼筋;若采用型鋼則在墻體上預留孔洞但不穿透墻體,最后插入型鋼并灌漿。待自防水鋼筋混凝土墻強度達到要求后在外表面依次做1∶3的水泥砂漿找平層、外表面防水層、保護層。施工質量要達到《地下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0208—2011中規定的要求;第二步:在地下室底板上規劃好的位置設置外墻排水集水井、分水線和排水溝。集水井、分水線和排水溝的位置、大小和數量均可以根據需要設置;第三步:根據內、外層外墻防水結構層之間的距離設置內層外墻防水。其距離可以根據外墻排水集水井的尺寸調整。內層外墻防水層的自防水鋼筋混凝土墻完成之后在其外表面依次做找平層、保溫層、防水層和保護層。防水層的施工質量也必須達到規范中的要求;第四步:澆筑上面的鋼筋混凝土板,澆筑時要在與集水井位置相同的地方預留孔洞,以建成觀察檢修孔。觀察檢修孔要突出600mm,洞口蓋板做成分離式,平時敞開洞口進行通風,遇特殊情況可關閉洞口(見圖4)。最后在集水井中安裝排污泵。
4雙結構層地下室外墻防水結構對比
模擬等效試驗本試驗模型為58cm×32cm×51cm的立方體。由于在模型側面施加水壓力難度很大,所以本實驗采取等效的辦法進行模擬,即將模型翻轉過來將外層外墻防水結構層朝上,在其上面布滿自來水等效地下室外墻受到的地下水。上部兩層模擬雙結構層地下室外墻雙防水結構,下部空間模擬地下室內部。實驗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EPS)模擬內、外層地下室外墻結構防水層,在上層聚苯乙烯泡沫板上人為刻劃三條裂縫(寬度約為0.03mm)代表使用若干年后外層外墻防水層可能出現的細微滲漏。為便于觀察效果,采用著色的自來水等效地下水,自來水對頂層聚苯乙烯泡沫板的水壓力等效為地下水對地下室外墻的側壓力。采用藍色墨水作為自來水著色劑,頂層著色自來水積水深度為2.0cm,積水量為3712mL。實驗過程:首先向外層外墻防水層表面(即頂層聚苯乙烯泡沫板)灌自來水水并滴入藍色墨水,然后每隔3小時觀察并記錄一次滲漏情況,一天以后外層外墻防水層表面開始出現滲漏水,此時通過內、外兩層防水層中間的空氣流動就可以把滲漏水吹干或者蒸發掉。此前的過程模擬基于傳統做法的地下室外墻防水效果的情況,同時模擬本雙結構層地下室外墻雙防水結構前期外層外墻防水層出現細微滲漏的情況。然后在模擬外層外墻防水層的泡沫板上劃出更多的裂縫,模擬地下室外層外墻防水層出現嚴重滲漏的情況。此時用注射器吸走滲漏到外層外墻防水層的水,模擬嚴重滲漏時滲漏水由地下室底板表面的分水線經排水溝最終進入外墻排水集水井中,然后經由排污泵抽走進入結構總污水管道最終市政地下排污管道。模擬試驗數據表明:由于設置了雙結構層進行地下室外墻防水,即使使用多年之后外層外墻防水層發生滲漏,出現少量滲漏水,但是由于內、外層防水結構之間的空氣流動可以把滲漏水蒸發帶走。若滲漏情況嚴重,滲漏水最終也會由排水系統排出地下室,滲漏水接觸到內層外墻防水層的概率為零,從而保證了地下室的正常使用功能。從對比試驗中可以看出傳統做法的地下室外墻防水結構一旦出現滲漏,滲漏水就會進入地下室內,影響地下室的使用。
5結語
通過分析總結現有地下室外墻防水做法的發展現狀,首次提出了設置雙結構層進行地下室外墻防水的思想并設計了雙結構層地下室外墻防水結構及其施工工藝。模擬試驗表明雙結構層地下室外墻防水結構的防水效果比傳統做法的地下室外墻防水效果更為顯著,有效防水期限大為延長。本新型防水結構抓住了地下室防滲的關鍵所在,從根本上解決了地下室外墻滲漏問題。并且其內、外層防水結構之間為中空結構,因此具有保溫效果。通過設置的觀察檢修孔可以形成空氣流動,有利于保持地下室內層防水結構干燥。在經濟效益方面,該結構比傳統做法的地下室外墻出現滲漏再修補要經濟、省時、省工。本地下室外墻防水結構為地下室外墻防水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顏慶智劉曉輝李春寶趙晶晶單位: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筑工程學院
- 上一篇:環保局領導班子會議紀要
- 下一篇:環保局農村工作匯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