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工藝及技術優化措施

時間:2022-08-04 04:33:26

導語:建筑施工工藝及技術優化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施工工藝及技術優化措施

建筑工程技術的應用和工藝模型的建立,直接決定了工程體系的完整度,也對工程項目的質量和項目收益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從工程項目建立開始,就要結合實際情況建構系統化的運行規劃,在節省施工費用的同時,有效的提高項目的控制效果和管理價值,從根本上提高施工價值和實際運行效果,也能一定程度上縮減施工成本。

一、工程案例分析

某水電站要修建廠房,建筑長約200m,寬50m,整體建筑的平均高度控制在70m左右,建筑結構主要分為三部分,主廠房、副廠房以及水電站附屬的安裝間,建筑結較為復雜,建筑規模較大。工程項目在運行2周左右后,混凝土澆筑工作基本完成,在驗收項目結構受,混凝土澆筑的合格率約為99%,優良率為92%,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主廠房外部和上部結構是施工第一階段,廠房的墻體和底板部是施工的第二階段,澆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文將集中介紹該項目的具體操作過程[1]。

二、建筑施工工藝模型分析

建筑工程項目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要積極落實更加有效的控制措施,結合檔案信息和圖紙管理要求,踐行更加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技術管理模型,確保管理維度和管控體系的完整性。在建筑施工工藝以及技術項目處理體系中,要對工程施工技術結構進行綜合分析和集中升級,選取有效且符合技術管理工作需求的運行框架,將企業的利益作為最大的發展核心,并且積極踐行經濟效益處理效果,提高工藝需求和管理效果,保證相關實施方案能落實到位,也要對分工協作項目進行綜合升級,優化技術力量的同時,有效滿足技術管理要求。

三、建筑施工工藝及技術優化的策略

對建筑而言,它的主框架結構分別包括主梁、次梁和柱,利用鋼筋混凝土框架進行剛性結構連接,可以為高層建筑本身提供更加靈活的應用空間,并同時最大限度增加建筑的抗震性。目前,城市高層建筑都會普遍采用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施工技術[2]。

(一)材料控制

對于混凝土材料的控制,是質量控制結構中最為基本的一項,管理人員要針對其質量進行嚴格的審查。混凝土材料主要是水泥、骨料、混凝土摻和料等,有時還會集中添加混凝土澆筑施工外加劑,對于以上的材料,管理人員要對其質量和性能進行集中的檢驗,確保各種材料的強度、物理化學性能等參數符合質量標準。傳統建筑為了預防該情況發生會把箍筋彎鉤設計成90°,但實際上它卻不能滿足現代高層建筑在承受地震時的外部拉力需求。在該工程框架結構體系中拉筋與箍筋的制作過程中,專門將箍筋彎鉤設置為135°,并保持箍筋直段與構件核心區擁有6~10d的距離,如此為梁柱承載力加碼,就能進一步提升高層建筑框架結構的整體穩定性和強度,提高建筑本身的安全系數。

(二)配合比控制

在對材料進行科學化選擇之后,關鍵的施工工序就是將其進行有效配合,配合比參數要按照規定進行。只有良好準確的配合比,才能從根本上確保工程項目的質量,針對本次水電站廠房建設中混凝土澆筑項目的具體情況,配合比建立過程中要確保強度、水泥用量以及體積變化率符合實際需求,并且確保具體參數在配合比偏差的規定范圍內[1]。該工程中保護層的厚度為20mm(比保護層高5mm),并采用了等級小于C20的板混凝土,確保縱向受力鋼筋保護層厚度在40mm左右,以滿足高層建筑結構抗力要求,并體現混凝土保護層之于高層建筑結構的耐久性優勢。

(三)工序控制

考慮到柱子截面越小對縱向鋼筋影響越大這一問題,在高層建筑結構體系中專門設置了異形柱,其柱寬為230mm,兩側保護層采用厚度為60mm的混泥土進行保護,并在異形柱柱端位置配置了2根30的縱向鋼筋。該工程項目也在具體施工中將梁的外側縱向主筋與柱子相交區域按照1:6比例作出了彎折調整處理。但在隨后的施工實踐中卻發現,這種處理方法導致了梁柱相交區域的箍筋尺寸發生變化,它間接增加了施工的難度。所以隨后立即對彎折處理施工方法做出二次改進,在保持柱子縱向主筋位置不變的情況下來改變梁的縱向主筋位置,將其向內彎折并確保距離柱子1個柱寬的位置,保證柱子外側縱向主筋內偏差不會過大,確保整個結構體系施工質量始終保持高質穩定。另外,該工程還通過綁扎柱子縱向主筋拆除的方法來糾正其縱向主筋內向偏差,滿足梁柱結構基本要求,保證施工質量。

(四)檔案管理控制

在施工項目建立和運行過程中,要結合實際需求和管控體系,建立健全系統化的管理檔案,對工程項目中的信息和相關工程數據進行系統化整合和處理。第一,對竣工文件進行及時處理。對于建筑工程項目來說,竣工文件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意義和價值,技術人員要其實際意義進行分析和綜合利用,確保處理機制和控制措施升級整體效果,要結合施工過程進行文件處理,建構系統化的處理機制和控制措施,并且從錄音、影像以及文件材料進行統籌分析,建構系統化竣工文件處理機制,保證施工過程和施工要求之間的穩定性,并且能針對具體問題進行集中處理和修復,切實維護養護效果,也為工程項目質量升級奠定堅實基礎。竣工文件要以組卷的形式進行系統化建立和處理,保證內容和規范要求之間的協同作用,提高資料應用水平和控制效果[3]。第二,對變更文件進行及時處理。除了要對竣工文件進行集中處理和綜合控制外,也要對建筑工程施工項目運行過程中的變更線索和要求進行系統化處理以及變更,確保施工過程中能運行動態化控制機制,要保證工程項目施工結構中,檢測文件和技術文件之間形成良好的匹配度,能有效滿足相關需求。也正是基于此,在對圖紙設計以及技術結構設計進行敲定后,要結合實際需求進行系統化分析和綜合處理,保證工程項目的有效發展和綜合化升級。值得一提的是,在工程項目的變更文件中,要對結構和構造設計要求進行綜合化分析以及數據統籌整合,優化數據控制能力和水平,保證變更文件得以有效優化,在提高處理效果的基礎上,保證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進程的有序推進[4]。

總而言之,在建筑施工工藝技術研究機制中,要結合工程項目的實際需求和具體情況,建立健全系統化的控制維度和管理需求,升級管理工作的實效性,也要對重難點進行集中控制,確保施工項目科學性和合理性,順利升級配置機制和管理效果之間的綜合水平,也要利用更加優化的管理措施,提高勞動生產率,為工程項目的順利開展提供動力,實現技術管理要求的優化發展和進步,也為工程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秦夢軻 單位:山西焦煤集團汾河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陳文元.基于《四川省建筑施工工藝標準》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工學結合模式探討[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15,14(09):24,26.

[2]鄭志武.超高層鋼結構建筑施工工藝控制要點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6,39(19):370-372.

[3]高本禮,陳惠.山西省混凝土外加劑發展現狀與對策思考[C].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混凝土外加劑分會第十一次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2014:121-128.

[4]李峰,教傳宇.對高校實驗室建筑施工工藝的技術改進[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4(03):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