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德育工作成效提高論文

時間:2022-09-18 09:18:00

導語:學校德育工作成效提高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德育工作成效提高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校德育學生活動寓教于樂

論文摘要:通過對高校德育工作低效及原因分析,提出“搭建高水平學生活動舞臺,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積極探索,勇于實踐,以育人為中心,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重視活動的教育和引導功能,把對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到各項活動中,使德育工作載體得到進一步的拓展。

當前,高校德育的投入與收效十分不協調,德育的實效遠遠沒有達到社會的期望。高校德育的低績效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負效益”的彌漫,由于出現非道德的行為比道德的行為獲利更多的局面,從而造成了優良的道德信念和道德傳統在現實中不斷受到負反饋影響。

2.“主體性”的缺失,現代德育的理論與實踐已經證明,自主性德育是借助受教育者自己的智慧和努力探索,不斷建構的自主、自覺的過程,實際工作中,反差很大。

3.“知識論”的偏執,在“知識論”的偏執目光下,德育變得急功近利,不停地強調道德認知的單打一,漠視認知與情感、道德的平行發展,圈囿在知識化的課程、灌輸式的教學中。

透過德育低績效的表象,筆者究其原委,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國正在進一步實現經濟體制的轉變,在這一過程中,所有制結構和分配方式的調整,市場機制作用的充分發揮,生產力的不斷解放和發展,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對傳統的價值體系和道德規范產生了極大的沖擊。物質利益原則的通行,競爭性、趨利性的強化,新體制本身不夠完善等,都容易導致“信仰危機”、“道德危機”、“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的蔓延。二是由于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方面,現代物質文明改變了人們的社會生活和個體生存、發展方式,但優裕的物質生活并不能自動帶來高度的精神文明。沉湎于物質享受帶來的是棄絕理想與奮斗,最終喪失精神的家園。另一方面,快節奏、多變化的現代學習與生活創造了“人機對話”、“足不出戶,日行千里”的奇跡,也導致了“人倫疏遠、人情冷漠、人道缺失、人文精神、人文價值被忽略”的客觀現實。三是長期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德育教育也遭到扭曲。“唯理論”、“唯分數”的道德教育評價方法使德育教育出現滑坡。德育脫離現實、忽略主體、封閉單一、形式主義至上等弊端嚴重影響了德育的感染力和實效性。四是德育專業意識淡薄,一些教育者頭腦中缺少“人本”思想,認為德育工作是非主職的附加任務,缺乏科學的、具體的、行之有效的操作系統,缺少強有力的保障制度和科學的評價體系。德育工作務虛的多,務實的少,搞宣傳的多,實實在在抓德育的少。

4.以書面文化為主要載體的德育認知教育忽視了學生的德育體驗。教師給學生講授“應該具備道德”的時候多,讓學生體會“真實、具體的道德”的時候少,強調追求道德的外在目的多,讓學生品味道德行為的內在價值少。

面對新的形勢、新的任務,以及當代青年學生思想行為的新特點,我們必須重新審視高校德育工作,并按照德育總體目標和學生成長規律進行高校德育工作創新。提高高校德育實效性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擺脫當前“知性德育”的范式,建構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實踐模式,使思想道德教育植根于生動、豐富、現實的生活世界里和道德情境中,將道德知識內化為道德意識,體現為道德行為。

我們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在實際工作中,一方面,正視青年學生的接受心理,德育內容緊貼主流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并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構建適合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受教育者的教育內容,可親、可信;倡導以人為本的德育工作理念,尊重青年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創設多種多樣學生自我教育的形式,營造濃郁、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把學院作為德育教育的一個大課堂,提倡“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育人”;另一方面,加快德育方法與機制創新,以社會對人的需求來定格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把德育工作與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結合起來,“搭建高水平學生活動舞臺,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積極探索,勇于實踐,以育人為中心,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重視活動的教育和引導功能,把對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實到各項活動中,使德育工作載體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

一、抓住重要時點、時節、校情,精心選擇主題活動內容

1.依據重要紀念日而組織的主題活動。綿延數千年的華夏史,產生了不少富有歷史蘊含的傳統紀念日,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重陽節、中秋節等;可歌可泣、悲壯磅礴的中國現代革命史,也產生了不少令人緬懷的重要紀念日,如“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等;深入挖掘如上各類重要紀念日的文化內涵,結合現實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對構建高校校園文化而言,其意義自是不可小覷。我院抓住這些時節,開展如:“五四”科技文化藝術節、校園歌舞會、“一二·九”大合唱、校友報告會、球類比賽、冬運周、文明十二月、書畫展、棋類比賽等,創造了一批形式新、內容好、質量高的校園文化精品。各項活動注意弘揚主旋律,并將德育工作的要求貫穿到校園文化活動之中,使學生增長知識,鍛煉才干,綜合素質提高,使得校園內外生趣盎然,營造了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2.依據重大時政活動而組織的主題教育活動。“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高校作為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基礎陣地與主陣地,高校學生不應該也不可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必須融入到社會之中、融入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中去。不失時機地抓住重大時政活動這一契機,獨具匠心地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無疑是打造高校校園文化的一條捷徑。例如,我院結合全國黨代會、人代會召開等機遇,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長征勝利、“感動中國”、“08抗擊冰雪”等時事,積極組織主題教育活動,極大地激發大學生的愛國熱情,有效地培養大學生參政、議政的意識,使他們學成之后能以澎湃的激情,積極投身于建設偉大祖國的壯麗事業中去。

3.依據本校特色而組織的主題教育活動。恰如有個性的作家才是富有生命力的不朽作家一樣,只有有特色的學校,才能于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學校若要生存,就必須亮出自己的特色,并不斷強化自己的特色。例如,我院圍繞“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開展了“校史館教育基地建設”、“校訓、校歌”教育、“學生專題研討會”、“企業百萬獎學金表彰活動”等,可事半功倍地增強學生的愛校意識,同時也能使本校特色深入人心,讓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將學校特色融進自己的生命中去,使自己深深打上校園文化的烙印。

4.各類社團自行設計的主題教育活動。學院現有各級各類社團100余個,涉及參加的學生約占總數的70%。學生社團無疑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一支朝氣蓬勃的生力軍。各社團在自身的建設發展中,必然會組織一些具有一定規模與檔次的主題活動,如文學類社團所組織的征文比賽活動、藝術類社團所組織的演出活動等等。尋找最佳的結合點,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有意識地滲透到各類社團活動、尤其是重大活動中去,必能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二、遵循寓教于樂、寓教于美、引導與自悟相結合的策略與原則,使主題教育活動在德育工作中的效益的最大化

1.任務與娛樂相統一。既然是主題教育活動,它必定有著明確的任務,有著既定的活動目標,否則就不成為

其主題教育活動了。然而,如果把主題教育活動搞得死氣沉沉,學生往往脫身而去。因此,開展主題教育時,既要做到嚴肅緊張,又要做到生動活潑,要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完成任務,實現目標。只有如此,方能使主題教育活動步入良性的發展軌道。如:每年的五四青年節開展的主題教育活動,既可以有書畫展,也可以有征文比賽,還可以組織專場等。2006年我院在大型文藝演出中,一方面回顧我國青年運動發展的歷史,通過不同時期的典型藝術作品進行展示,同時又結合優秀志愿者表彰、“八榮八恥”集體宣誓,幾項內容通過超常組織聯系在一起,發揮榜樣的力量,激發集體的熱情,寓教于樂、寓教于美,主題教育活動獲得理想效果。2.激發受眾之心理期待。主題教育活動是一個整體,想方設法傾力抓好主題教育活動之核心環節當然是無可非議、甚為必要的,但倘若對于主題教育活動有關的次要環節漫不經心、隨意敷衍,那么,主題教育活動就有可能功虧一匱,達不到預期之理想效果。及時為主題教育活動做好輿論宣傳工作,激發主題教育活動之受眾的心理期待,這是確保主題教育活動圓滿成功的一個重要環節。在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場鑼鼓敲響之前,積極開動腦筋,利用海報、網絡、廣播、橫幅、黑板報等等各種渠道全方位地預告、宣傳主題教育活動,使其家喻戶曉,深入人心,為主題教育活動營造濃郁氛圍,讓其在千呼萬喚中登臺亮相,對主題教育活動實現效益的最大化而言,必是大有裨益的。

3.主體與客體互動。沒有讀者的書籍是廢紙一堆,沒有受眾的主題教育活動是徒勞一場。怎樣才能使主題教育活動富有吸引力,怎樣才能激發主題教育活動之受眾的積極性?方法自然很多,不勝枚舉,如:增加互動環節、現場有益競賽、及時評價和評獎。在五花八門的各種方法中,實現主題教育活動主客體雙方的互動實為較好的方法。主題教育活動的施動者不能自導自演,只有充分調動起主題教育活動之受動者即客體的積極性,讓他們積極踴躍地參與到活動中來,真正實現主客體雙方的互動,才能最終達到主題教育活動的目的。

4.創新主題教育活動的模式。求新求異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普遍心理,要使主題教育活動達到預期目的,組織者務必精心策劃,周密部署,放開眼界,大膽改革.努力創新主題教育活動的模式,給受眾以耳目一新之感,力爭在形式上先聲奪人,抓住受眾,令其欲罷不能。退一步講,即使仍是采用傳統的活動模式.也要盡可能常中求變,進行局部范圍的創新,盡力做到同中見異。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利用學校資源,發揮學生專業優勢,如:計算機專業負責聲、光編排控制,將學生的日常生活等場景在晚會中精彩展示,通過內涵與外延的結合,主題教育活動方能有所收獲。

5.結合校情創品牌,發揮精品活動的導向、輻射效應。主題教育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任何一所高校,都無力也無必要遍地開花,不加選擇地去組織各類主題教育活動。主題教育活動一旦泛濫成災,就必定消化不良,不但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而且也使主題教育活動難以發揮正常效能。作為高校,應該結合本校實情,抓住適合本校特點的契機,積極組織具有良好效益的主題教育活動。對歷次組織過的主題教育活動,應及時做好總結反思工作,發揚優點,改進不足。尤為重要的是,必須慧眼識珠,堅決淘汰效益差的主題教育活動,大力扶持有較好發展前景的主題教育活動,積極將其做大做強,力爭打造出一批主題教育活動的精品。在這當中,要特別注意本校特色,塑造一批獨具本校特色的主題教育活動品牌。學生科技活動是我院德育工作的品牌,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意識、團隊意識和敬業精神的有效載體。在工作中我們不斷探索學生科技活動的新機制,著力營造校園科技氛圍,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實踐動手能力,走科技創造、科技成才之路。在廣大同學的積極參與下,校園科技活動碩果累累,每年都有一大批技術含量高的學生科技作品出現在“五四科技文化藝術作品展”的展臺上;我院連續五年參加了全國機器人電視大獎賽,并屢創佳績。在此基礎上啟動的創新教育項目,為進一步提高我院學生科技活動水平搭建了更為廣闊的平臺。

在眾多的主題教育活動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會、“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五四科技文化藝術節”、“機器人研究活動組”“校企百萬獎學金”等無疑是學院的精品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吸引和造就了一大批學生在德育、綜合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深深地烙上了無錫職院品牌,在構建和諧校園中起到了很好的導向和輻射作用。

6.依托對口社團搞活動。學生社團是高校一支不容忽視的生力軍,它集聚了一批志向趣味相同的學生。組織主題教育活動時,倘能依托對口社團開展工作,必能有事半功倍之奇效。因為,對口社團的成員,對該主題教育活動的內容本身有興趣。因此,由他們去開展各項工作,容易產生激情,產生動力,再加上他們本身對這方面的才識較之他人來得更豐富,因此,做起各項事情就容易得心應手。

教育觀念、教育內容的變革,必將促進思想政治教育途徑與方法的創新;方法與途徑是否得當,必然反過來影響教育觀念和教育內容的有效性與真實性。近年來,隨著我院德育工作的有效深入,學院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2006年,學院被江蘇省評為“文明學校”,學院辦學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得到社會、企業、學生的好評,學院連續三年被江蘇省教育廳評為“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涌現出了徐相存等一批優秀的大學生,徐相存同學見義勇為、勇斗歹徒的光榮事跡極為感人,《中國教育報》、《無錫日報》、《江南晚報》、無錫電視臺等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被學院授予“見義勇為好青年”榮譽稱號,并榮獲“江蘇省十佳大學生”提名獎、無錫電視臺“勇敢獎”。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長期堅持,常抓不懈。高校德育的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和輸送高素質的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從更高層面上理解高校德育的目標應該是愛人類,表現為對人類的終極關懷。因此,德育目標與和諧社會的本質內涵是統一的,我們有理由將大學的德育建設納入到和諧社會的視野中。

參考文獻:

1.王卓.激發動機寓教于樂.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12)

2.黃進.讓“寓教于樂”走進德育——大眾傳媒對德育的啟示.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3.蘇濤.學校德育工作必須堅持創新.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第14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