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課中怎樣應用案件教學法

時間:2022-04-23 11:14:00

導語:政治課中怎樣應用案件教學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治課中怎樣應用案件教學法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課堂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案例教學法便成為政治課教學改革的教學方法之一。案例教學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學生的參與,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思想政治課中的案例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對一個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分析、討論、表達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于促使學生學會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討論技能,增強其面對困難的自信心,還能促使學生學會溝通與合作。案例的運用,是實施案例教學的重要步驟,包括案例引入、案例的分析和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幫助學生理清思路,使案例教學達到最佳的效果。

關鍵詞:案例案例教學真實討論理論聯系實際主動和創新精神

傳統的政治課教學一直以來都是以講授為主,老師在課堂上解釋概念、闡述原理、舉例說明、歸納小結,學生則被動的接受。這種被動學習讓學生感到理論知識的抽象、枯燥,學到的理論知識難以與自己的日常生活相聯系,對如何認識和解決現實社會中的政治問題和自身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缺乏有效的辦法。出現了政治教學與社會現實及學生當下生活的斷裂,政治理論也成為一種外在的只需背誦和記住并在考試中準確再現的僵化體系。這對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極為不利的。《新課程標準》提出: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方法中,強調“社會實踐活動是本學科教學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案例教學法因其開放性、探索性特點,成為政治課教學中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案例與案例教學的內涵

案例教學中一個最為突出的特征是案例的運用,它是案例教學區別于其他方法的關鍵所在。那么,什么是案例呢?簡單的說,一個案例就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托爾說:“一個出色的案例,是教師與學生就某一具體事實相互作用的工具;一個出色的案例,是以實際生活情景中肯定會出現的事實為基礎所展開的課堂討論。它是進行學術探討的支撐點;它是關于某種復雜情景的記錄。”從總體來看,案例應該具備這樣一些特征:

①案例是陳述性的。案例講述的應該是一個故事,是圍繞中心問題展開有頭有尾、富有情節的具體描述,較少包含分析與解釋。在教學實際中,雖然一道練習,一個難題,一段材料,也可以在課堂上起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效果,但它們并不能稱為案例。

②案例的內容因不同的教學目標而大相徑庭。案例的長與短,寬泛與具體,幾乎沒有一個明確的范圍界限,但都可以反映某些原理與規律,又可為多角度分析提供可能。

③從來源上看,案例是經驗性的,是對真實人物、事件等的描述,是在廣泛吸收原始素材的基礎上選編的。

顯然,案例教學中的案例與教學中的舉例、練習、材料運用等有著明顯的區別,

思想政治課中的案例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對一個具體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分析、討論、表達的一種教學方法。在一定意義上它是與講授法相對立的。案例教學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強調學生的參與,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案例教學的作用。

1、案例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對理論、規則的理解實現由抽象到具體的轉化,比純粹的講授更容易獲得這些知識。學生通過案例教學獲得的知識是內化了的知識,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逐漸學會了如何處理眾多的疑難問題。

析案例時就告訴學生“答案不只一個”,答案是開放的、發展的,不是封閉的、靜止的。教師在提供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同時,積極鼓勵學生推斷出更多新的答案。通過個體和群體的積極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這最佳途徑由于是經過自己思考后選出來的,因而不僅記得牢,而且經過反復多次的積淀后,就會獲得自主學習方法,使學會學習成為現實。

3、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表達、討論技能,增強其面對困難的自信心,還能促使學生學會溝通與合作。案例教學的過程,是師生思維碰撞的過程,也是學生討論、爭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互相溝通,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展示自己的能力,最后小組合力得出自己的最佳結論,在溝通中增進了合作。這樣學生的能力增強了,并且更有信心面對來自各方面的挑戰了。

三、案例教學的實施

⒈案例的選擇與設計。這是政治課案例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教師在選擇與設計案例時必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①案例必須符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如能力目標,通過案例教學,學生要能針對某一情境作出具體的決定,并能將其應用到有關的實際情境之中去。在這其中,教師著重強調的是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初三所有制經濟教學中,為了加強學生對國有經濟、集體經濟、混合制經濟及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的理解,組織部分學生對本村企業的類型、納稅情況、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實地調查,擬訂了本村的經濟發展規劃和建議等,供有關部門參考。

又如思維能力,通過案例教學,學生要能表現出較強的思維能力。也就是說,思維要具有嚴密的邏輯性、清晰性和連貫性。例如,初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教學中,通過對安徽假奶在粉案例的分析,對學生連續提出了三個問題,即:案例中消費者的哪些權利被侵犯了?為什么會出現如此嚴重的侵權事件?如何避免類似的事件再次出現?

②案例的選擇中,所選案例必須真實。來自國內外的重大時事政治、社會各領域發生的重大事件或學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盡可能的貼近社會現實和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政治學科的特點。例如,在初二生命與健康的權利的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了剛發生不久的廣東中醫藥大學學生跳樓的事件。由于其真實性,所以在討論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給予了極大的熱情,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③案例必須精選,“信手拈來”的案例,政治意義和教學價值均難以符合要求。

2、案例的運用。案例的運用,是實施案例教學的重要步驟,主要是在課堂內展開和進行的。

①、案例引入。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教師可以采用一些手段。例如,可以這樣引入案例:“剛才在上一個班的教學中,他們班的同學沒有很好地解決這個案例本身所蘊涵的難題,我來看看你們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一些。”在引起學生注意后,理論知識講解前,把準備好的案例呈現出來。可以是教師描述,也可以是印發的材料,還可以通過電教手段展現等。然后指導學生一邊閱讀案例、書本,一邊思考,從案例中引出一般規律。這樣使政治課教學既不離開書本太遠,又不拘泥于書本,既鼓勵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和答案,又有利于形成基本一致的正確價值判斷。如果在導入新課的時候引用案例,效果會更好。特級教師于漪說:“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應抓住導入新課的環節,一開始就把學生牢牢的吸引住。”

②、案例的分析和討論。政治課所要學或教的知識并不難,難的是如何持久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案例課堂討論能提高政治課教學這一是實效。分析案例的關鍵是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將案例內容與相應的政治理論聯系起來,循著案例事件發展的進程,不斷地提出問題,引發思考。然后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在討論過程中,為了避免學生無主題或偏離主題,教師可以給出問題,提出備選方案,討論如何實施,讓學生循著不同的階段去思考。另外,整個討論過程必須是在寬松、民主的狀態下進行的,促使學生大膽地進行獨立思考,積極參與交流和研討。

③、得出結論。這一階段通過從案例討論中引申出一定的結論,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提供準備。在這個階段,可以讓學生來做總結,也可以由教師來總結,講明案例中的關鍵點,以及該案例討論中存在的不足和長處,或者提出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促使學生開闊視野,調整視角,進行深入而廣泛的思考。

以上是案例教學的幾個基本步驟,在這其中,教師的作用是很大的。他既是教學的組織者,更是教學的引導者,他要完成的主要任務有:第一,使討論井然有序。在討論之前,可以把學生的觀點寫在黑板上。這些觀點可以是他們贊同的,也可以是得到他們的修正或反對的。第二,提出切中要害的關鍵性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促使學生對某一問題進行更深入的思考,也可以使他們調整視角,注意那些更為重要的問題。第三,協助學生理清思路,使他們的觀點更能站得住腳。如果學生的觀點有一定的形成邏輯但不甚明確,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總結,鼓勵其他同學對予以支持的方式,幫助他將自己的觀點建立在更為扎實的基礎上。第四,要及時地對討論作總結。這樣的總結如果放在討論的最后,效果會更明顯。

案例教學是一種加強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隨著課堂改革的深入,其作用將會越來越充分的展示。

參考文獻:

1、《案例教學指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作者:鄭金洲

2、《給政治教師的101條建議》,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作者:劉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