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思想教育課堂充滿生活文化
時間:2022-04-23 11:15:00
導語:讓思想教育課堂充滿生活文化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課標指出,思想品德課程具有實踐性的特點,同時強調幫助學生過積極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課程的追求。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們思想品德新課程內容的設置,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讓師生在共同學習的基礎上共同生成人生體驗和全面發(fā)展,以達成課程的最終目的。由此可見,我們要構建充滿生活氣息的課堂,引領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實現(xiàn)思想品德學科知識與生活現(xiàn)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的有機結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程生活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chǎn)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苯逃巧畹男枰?,其源于生活,又回歸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課標也明確指出:“人的思想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痹谛抡n標的指導下,我們思想品德新課程內容的設置,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讓師生在共同學習的基礎上共同生成人生體驗和全面發(fā)展,以達成課程的最終目的。由此可見,我們要引領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實現(xiàn)思想品德學科知識與生活現(xiàn)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的有機結合,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隨著時代的變化,社會這個千姿百態(tài)的大熔爐無時無刻都在改變著我們的教學對象。初中學生生活范圍日漸擴展,要想通過每周幾堂思想品德課感受正確的生活態(tài)度,要想讓我們的教育“貼近生命的需要,揭示生命的真相,引領成長的方向,探尋生命的意義,成全生命的價值”,我們就要構建充滿生活氣息的思想品德課堂。這樣的課堂,是師生共同努力追求美好生命的過程。這樣的課堂,充滿著師生的生活激情和靈性,充滿著美麗的情感和追求,充滿著科學真理和生命體驗。在這個地方,師生共同成長,充分享受著生活的美好。這樣的課堂,才能使每一個生命體在教學中閃耀著智慧的光芒,建構起知識的大廈,促進每個學生生命健康成長。
一營造相互尊重的氛圍構建共同生活的課堂
課堂教學氛圍是指教師和學生在參與課堂教學活動中相互作用產(chǎn)生的一種心理氛圍。這種心理氛圍對師生的人生態(tài)度都有重大影響?!秶一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p>
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呼喚,是靈魂對靈魂的觸動。美好的生命應該是充滿期待、驚喜和感激的。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享受生命的美好,就應該和學生共同營造相互尊重的氛圍,構建共同生活的課堂。
思想品德課堂是師生共同生活的地方,也是學生思想品德內化的過程,需要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感悟、并加以踐行。這就要求教師一改傳統(tǒng)教學中高高在上姿態(tài),而是彎下身與學生平等對話,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學生共同成長。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要尊重學生,把學生當作是獨特的個體,允許他們嘗試,允許他們犯錯,耐心細致地引導學生細細品味生活。備課的過程中,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課程的講解與設置。在上課的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反應、體驗,留心學生的情緒、情感,并予以積極的反應。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才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才能全身心投入,才能找到自我在課堂中的位置,從而充分地、放心地去感悟生活,進而主動踐行。
在教師的感召下,學生尊敬教師,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創(chuàng)意,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主動地與教師一起感悟、享受生活。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中,學生和教師相互尊重、相互理解,處處彰顯出課堂的生命活力。在這里,有學生的個性張揚,有學生的創(chuàng)意,也有教師樂教而噴發(fā)出的教育智慧。
如超級女聲風摩全國的時候,很多學生帶著周筆暢、李宇春的海報來學校,甚至在我的課堂上看。我發(fā)現(xiàn)了并沒有生氣,而是告訴他們,我也很佩服超女,也看她們的海選。這樣一說,學生馬上和我親近,覺得我們是“同道中人”,當然我并沒有就此停止,接著,我和她們一起討論,超女身上到底有著什么樣的魔力,令這么多人喜歡她們?學生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認為她們勇敢、有才華、有堅強的意志,適逢學生面臨中考反復的復習,有點不耐煩,我引導學生更要把她們身上的精神發(fā)揚光大,勇敢面對中考,戰(zhàn)勝中考。這以后,學生明顯對我“放心”了,更樂意和我共同學好思想品德這門課。
二挖掘生活教育資源體驗美好生活魅力
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積極人生觀、價值觀的主渠道。我們要把生活世界提供給學生理解和體驗,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使他們不斷領悟人生的意義。只要我們是生活的有心人,就不難發(fā)現(xiàn)生活中到處是鮮活的教育資源,它是我們帶領學生感悟人生、體驗生活魅力的五彩橋。
1、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將課本的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如對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身邊的誘惑”一課,考慮到“領獎臺的誘惑”,對于大部分與“領獎臺”無緣的學生來說是不實際的,我便把這部分教材內容調換成“取得好成績的誘惑”和“獲得老師表揚的誘惑”,這一調換使教材緊緊地與學生生活貼在一起。
2、引入生活化的學習情境
如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有關公平和正義的內容,學生認識模糊,課本中的事例又離學生較遠。于是我給學生觀看了2007年年度十大感動中國的人物介紹;給學生看有關今年5?12地震災害發(fā)生后,全國上下的舉措;再讓學生反思日常生活中自己的所作所為;經(jīng)過這樣的強烈對比,遠比我們單口說相聲更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感悟,學生也更容易接受,也樂意付之行動。我想,還有什么比學生愿意主動踐行更令人興奮呢?這不正是我們教育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嗎?
3、開辟本土教材新領域
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深知,要激發(fā)學生的熱情,一個很好的途徑就是讓學生走進他自己的生活中,從自己生活中提煉正確的生命價值觀,感受生活魅力。如我們在學習八年級上冊《多元文化“地球村”》一課時,我們可以結合我們東莞的本土文化加以壯實教材的內容。我們東莞幾乎每一個鎮(zhèn)區(qū)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先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再讓他們把它們帶到課堂上。這樣,不僅學活了教材,也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生活的品味。
總之,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生活處處有教材,這些美好的生活教育資源,是一筆巨大的教育財富。
三開展各類實踐活動踐行積極生活態(tài)度
教育實踐活動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素質、愛好和天賦才能的根據(jù)地。事實上,人們對任何知識的認識都來自于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實踐,又將最終服務于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實踐。思想品德課程有自己突出的思想性,但我們知道學生終究是要走出校門,獨立生活的,怎樣使學生將我們學過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并努力踐行積極生活態(tài)度,我們必須將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通過與社會生活實踐結合,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使教育與生活和諧統(tǒng)一,學習與實踐和諧統(tǒng)一。巧妙的拓展了課程的時空,使教學不僅是一堂課的內容,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逐漸占有人類的全部精神財富。這就是課堂的延伸,延伸的課堂使課堂不再是教學的終點,而是學生心目中永遠的課堂。但是我們思想品德課程不僅要考慮思想品德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心理規(guī)律,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去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我們的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基礎之上。這就是說,思想品德教學活動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要把學生的個人知識、直接經(jīng)驗和世界觀作為思想品德教學的重要資源。
1、實踐操作
中學生的思維在很大層面上借助于間接知識與直觀感受,有時簡單的操作活動與實踐經(jīng)歷即可幫助他們理解抽象的理論。我們在學習八年級上冊《網(wǎng)絡交往新空間》時,學生平時有很多被壓抑的自己的想法。我便在班級中組織了辯論賽,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知道的遠遠比我們要豐富,而且運用的論據(jù)非常有感召力。我還有一個驚人的發(fā)現(xiàn),其實絕大部分學生都能理智面對網(wǎng)絡。經(jīng)過這樣的自我教育后,學生明顯提高了對網(wǎng)絡的認識,也表示要培養(yǎng)更多的高雅情趣。后來的幾次摸底也發(fā)現(xiàn)越來越多的人能理智面對千姿百態(tài)的網(wǎng)絡。因此,說一說不如動一動,教師應善于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提升生活的品味,形成科學的人生觀。
2、自主探究
學習過程是一個對外界知識的內化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究非常重要,自主探究作為新課標理念下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教師應充分給予學生這種權力。如學了“三個代表”之后,西部大開發(fā)、南水北調等具有密切關聯(lián)的知識,學生知道但印象不一定深刻。應放手讓學生去討論、探究,結果發(fā)現(xiàn)學生馬上聯(lián)系到今年中國發(fā)生的兩次大災害,1月份的雪災和5月份的地震災害,學生感同身受,收到更好的效果,學生能更為自主、有效地溝通知識間的聯(lián)系,建構其良好的知識結構和對生命的敬畏。
3、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就是一個合作交流的過程,教學中教師應多利用小組學習、活動游戲、走訪調查等方式,促進學生的合作與交流,一方面能促進高效學習,另一方面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合作的習慣、交流的能力,更好地推動學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蘇聯(lián)蘇霍姆林斯基
3、《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4、《師道》
- 上一篇:政治課中怎樣應用案件教學法
- 下一篇:構造政治知識系統(tǒng)凸顯溫習課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