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政治知識系統凸顯溫習課特征

時間:2022-04-23 11:17:00

導語:構造政治知識系統凸顯溫習課特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構造政治知識系統凸顯溫習課特征

摘要:以往復習中我們習慣了多按教材所安排的小結進行復習,這看似進行了知識的整理,實際上卻是知識點的羅列。這導致學生復習興趣大減,知識遷移能力差,復習效率低下的后果。為了改變這種“克隆”新課教學的習慣做法,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復習的效率,我認為在復習課中有必要幫助學生把一個又一個的零散的知識點穿上線、織成網構建知識體系,凸顯復習課的特色。

關鍵詞:知識體系、復習效果

近年來,思想品德的學科考試突出了能力立意的命題思路,側重對基礎知識理解和應用能力的測試,注意綜合能力的考查。試題以生活中學生所見所聞、親身體驗的活動為載體,將所考查的知識點融入其中,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從豐富的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去理解設問,解決問題,而且試題給考生留有較大的思維空間,為考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和創造性解決問題提供了條件。這說明了思想品德的學科考試重視基礎性、突出探究性、加強開放性、體現綜合性、融合人文性,考核的要求更高了。以往的復習課我們過分強調知識的簡單記憶的做法已不適合如今考核的要求了,反思以往的做法,我把復習課的重點調整為溝通知識間的聯系,為學生構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使學生感悟溝通知識間聯系的重要性,構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的方法。實踐證明,指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是政治課復習的一種有效方法。

一、加強知識整合,構建政治知識體系的現實意義:

1、加強知識整合,構建政治知識體系是鞏固知識的需要。

在新課教學中我們常常是把一個單元的知識分成一節一課來講解,這樣一來我們往往強調單個知識的記憶和掌握,而容易忽視知識之間的聯系的把握,當知識被一個一個人為的割裂開來時,學生只能孤立地理解知識,這必然帶來對知識理解的不全面弊端。相反的,在復習課中,我們把知識聯系起來,讓學生從知識的全局出發,把握知識的整體,這能更好的使學生知道知識來源、了解知識內涵、理解知識外延,從而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2、加強知識整合,構建政治知識體系是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的需要。

在教學中我們往往有這樣的困惑:新課教學有條不紊的完成了,復習課轟轟烈烈的結束了,練習課反反復復的強調了,但學生考試成績卻并不理想。個中原因當然有很多,其中的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學生的遷移能力差,從而導致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難以提高,綜合分析能力不強,又導致學生的成績也就難以提高,因此我們需要增強學生的遷移能力,而遷移能力的提高有賴于對知識的全面把握,有賴于明白知識產生、形成、創新和發展的過程,有賴于對教材進行創造性的運用。加強知識整合,構建政治知識體系就是對以上問題的解決的好辦法。

3、加強知識整合,構建政治知識體系是升華情感、價值觀的需要

認知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也就是說,學習應該是自主探究,不斷內化知識的過程。而加強知識整合,構建政治知識體系其目的恰恰就是建立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復習的一種機制。也就是給學生提供更多、足夠的機會從事思考、研究和創造,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積累經驗發現學習的“過程”獲得主動探究的“經歷”和創作個性化作品的“體驗”。這種“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技能、反思自我的能力、與別人交流看法的能力、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思想的開放性、對事實的尊重、批判地思考的優秀品質,這有利于學生內化個體知識,升華情感、價值觀。

二、加強知識整合,構建政治知識體系方法

1、構建框架式知識體系

框架式知識體系一般是根據教材的單元、課、章、節、框題、主干知識的邏輯編排構建知識體系的方法。它表現出知識縱橫交錯、層次分明,能直觀的突出核心知識,更好的把握好編者的意圖的特點。這種構建方法學生很容易掌握,而且是較常見的一種構建知識體系的方法。

2、構建直線式知識體系

直線式知識體系一般來說適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之間存在嚴謹的邏輯關系,且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可以互相推導的情況。

3、構建問題串聯式知識體系

問題串聯式知識體系的建構一般適用于一些較難理解的基本知識點,學生僅僅靠個人的經驗難以解決問題,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把一個甚至幾個基本知識以問題的形式聯結成串,形成知識網。構建的技巧是問題的設計應該是層層遞進的,上一問題要為下一問題做好鋪墊,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逐漸深入問題,揭示問題的本質。

如:請列舉有關”教育”話題的時政新聞?國家實施這些舉措的原因是什么?社會中還存在著哪些不公平的現象,你是怎樣理解公平的?如果我們讓這些不公平的現象發展下去,會有什么危害?既然社會存在不公平的現象,我們該如何理智面對社會生活中的不公平?

我國實施教育全面免費制度來保證教育的落實,可見,社會需要正義制度來支撐,需要有正義感的人來維護。一提起“正義”,你會聯想到哪些具有正義感的典型人物?試舉一例說明什么是正義行為與非正義行為?我國實施了哪些正義制度來維護社會公平?我們如何維護正義?

4、構建表格式知識體系

表格式知識體系構建需要對基本知識點進行對比和聯系。即對一個基本知識點,要聯系其相同的、相反的、相近的知識點,對兩個以上的相近、相同、相反的知識點,弄清楚其區別與聯系。

如:

制約經濟發展的因素基本國策和發展戰略結合時政熱點

對外開放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全面小康社會

人口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科教興國發展戰略、人才強國發展戰略全面小康社會

環境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環境友好社會

資源資源節約型社會

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關系可持續發展發展戰略、

堅持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

5、構建專題式知識體系

專題式知識體系就是打破章節的邏輯關系,重新對知識進行編排,重構知識的內在邏輯的方法。

如:付愛民老師對2008年考綱整理出來的專題式知識體系

“成長中的我”主要是圍繞以下主題內容:

第一:認識自我,熱愛珍惜生命;

第二:面對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第三:學法用法,規范保護自己;

“我與他人的關系”主要是圍繞以下主題內容:

第一:善待他人,善于合作敢于競爭,做文明有禮的使者;

第二:正確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

第三:正確處理權利和義務的關系

“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主要是圍繞以下主題內容:

第一:分析國情,了解基本國策和發展戰略;

第二:認識奮斗目標,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第三:培養責任意識;勇于善于承擔責任,

6、構建解題思路式知識體系

如:法律部分“公民違法(守法)行為的評析”題的總結為:“----------”的做法,符合-------的規定(或違反了-----------法,侵犯了---------權利),有利于----------------(或不有利于-------,應該-------------)。

三、強化知識整合,構建政治知識體系的教學反思:

1、加強基本知識的鞏固是構建知識體系的前提。

基本知識點,特別是每科的核心概念與基本理論,既是知識結構最基本的構成要素,也是培養政治學科思維能力的基本素材,一般來講,對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論的掌握分三個層次:“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知識是能力的載體,如果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就不可能“串點聯線”,最終構建知識體系,也不可能有較高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復習效果,因此,加強基本知識的鞏固是構建知識體系的前提。

2、掌握構建知識結構的基本思維方法是構建知識體系的基礎。

基本知識點掌握了,不等于知識結構就可以建立起來了,沒有一定的思維方法和線索,學生擁有的知識點必然是雜亂無章的。所以,作為教師就應該教會學生構建知識結構的最基本的思維方法。構建知識結構的最基本的思維方法就是能對基本知識點進行對比和聯系。并掌握“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的基本思維方法,實踐證明,掌握構建知識結構的基本思維方法有助于學生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有助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加強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

3、抓住主干知識,擴展思維是構建知識體系的基本要求。

對于規定的知識內容,不能僅僅滿足于簡單的記憶,還要挖掘它們的內在聯系、弄清每個知識點在整個知識體系中所處的地位。根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打破章節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識網絡,構建起科學的知識體系。在指導學生寫知識結構時,需要給出學生一個大致的框架,尤其是要呈現主干知識,強調學生注意把握一課內、一節內、一框內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把一些看起來不相干的知識加以歸類,并使之網絡化、序列化和專題化,提高自己從變化中找不變,以不變應萬變的能力。

總之,指導學生寫知識體系是政治課復習的一種有效方法,只要堅持不懈,指導得當,必將使政治課復習受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課程的反思與重建》任長松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8年中考研討班資料》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