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心德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運用
時間:2022-10-26 09:01:49
導語:談心德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揚州市職業大學在全國高校中首家開設“談心屋”,開展談心德育,取得較好的效果。結合學校“丁老師談心屋”開展情況的調查,談了個人的體會,提出開展談心德育必須堅持的原則,指出談心德育是一種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談心德育;思想政治教育;體會;原則
揚州市職業大學“丁老師談心屋”由原學校黨委副書記丁瑃教授于2005年9月創辦,是全國第一家校級談心屋,創辦的初衷原本是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延伸。現已成為學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亮點和校園文化建設的品牌,在全國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榮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成果獎,江蘇省高職院校“實踐創新獎”一等獎。十余年的風雨歷程,為學校廣大學生書寫了一部為青春護航的暖心樂章。
一、談心德育順應了新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的新要求
班主任、輔導員處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線,工作紛繁細致,實踐經驗表明,善于和學生溝通,與學生談心交流是一種溝通情感、增進了解的好方法,也是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談心德育工作法順應了新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1.促進師生關系和諧融洽談心德育可以促進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交流,縮短師生之間的心靈距離。老師以朋友、親人的身份去關心了解學生,學生像面對家人一樣面對老師,雙方以一種平等舒適的狀態進行交流,使學生在輕松自在的氛圍中接受教育。通過談心,幫助學生走出困境、解決困難,產生老師與學生的心靈共振,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穩定。融洽的師生關系將有利于學生工作者的工作開展,也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成才和發展。2.促進學校健康穩定發展談心德育架設了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橋梁,使得班主任、輔導員成為彼此溝通的紐帶。通過適當的方式與學生及時談心,了解問題,安撫情緒并及時反饋問題,提出學生們要求強烈的問題建議,服務于學校的管理。能及時消除重大隱患,也能提高管理部門的管理水平。
二、談心德育在揚州市職業大學的具體實踐
1.“丁老師談心屋”創辦的背景。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文化思潮的不斷撞擊,生源素質的持續下降,導致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不斷加大,學生不僅有心理上的困惑,還存在就業上的迷茫、家庭困難學生生活上的困境、學業上的駐足不前。這些問題的解決要求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模式必須去進行變革創新。“丁老師談心屋”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十三年來,有近萬余名學生到“談心屋”做過客,幫助近千名學生卸下心理包袱走上人生快車道,協助學工團隊解決無數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難題:有被愛情所困、有陷入傳銷窩點、有解決綠色通道、有理想與現實沖突、有彌合破裂家庭,等等,幫助無數學生點亮心中的燈,照亮前行的路。2.對學校“談心德育”的調查。我們對全校2125名在校學生進行了在線調查,其中大一學生占27%,大二學生占31%,大三畢業班學生占42%,95%為團員。調查對象覆蓋全校所有的專業。調查結果顯示,93.2%的同學了解學校“丁老師談心屋”,67%的同學去過學校或學院談心屋,學生普遍認為“談心屋”是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平臺,好載體,幫助同學們解決很多學系、生活和心理上的煩惱,認為這樣的談心活動非常有意義。調查對象中有39%的學生曾經被輔導員或班主任找談話,有46%的同學主動走進談心屋尋求幫助。受談的學生中97%的同學對談話結果表示滿意。3.學生對“談心德育”的建議。通過調查,學生們普遍對學校的德育談心表示歡迎,同時提出希望。希望老師們能及時反饋、幫助解決學校在教育、管理、服務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在專題的談話中做好充分的準備,加強針對性;希望老師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善于啟發、激勵和引導后進學生;能進一步加強愛的教育,讓校園充滿愛的暖流;能有更多的有涵養、有風度、受歡迎的老師,真正做到潛移默化、言傳身教。
三、談心德育在思政教育中的應用體會
1.廣大學生需要談心德育。進入大學的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更加注重個人的自由發展,尤其是90后、00后,他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強、現代社交新媒體的出現讓他們逐漸走出傳統的社交圈,情感上出現失落。接觸到談心屋后,他們表現出強烈的親和感,愿意走進談心屋。談心德育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在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溝通中,彼此打開心閥,敞開心扉,在交流思想、融洽情感、增進了解中促進學生成長,化解心理障礙,尋求成功路徑,引導協調發展。學生希望我們能成為他們的知心朋友,通過談心架設心橋,彼此換位思考,推心置腹,讓學生對老師產生依賴,與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2、談心德育需要長效機制。成立之初“,丁老師談心屋”是單兵作戰,有丁瑃老師發起并一人實施,但面對萬人高校,顯然力不從心。談心屋的實際效果顯示出了談心德育的強大魅力,需要建立健全長效機制:(1)建立團隊。在全校各學院建立“談心屋”團隊由各學院的黨團書記、輔導員、紀委委員、工會委員、學生會主席、關工委老同志等5至8人組成。(2)保證時間。各學院的談心屋每周利用固定的半天時間接待師生來訪,在第一線直接解決大學生的問題,遇到疑難問題再與相關部門溝通,實行縱向互動。遇到需要深層次調適心理者,聯合“心理訪談室”幫助,共同解決,實行橫向互動。形成上下左右、全面互動的生動局面。(3)創新方式。從簡單溝通到媒體覆蓋。不僅僅是利用傳統的方式與大學生個別談心,同時還建立微信公共號、微博和QQ,構建了網絡平臺,全天候地接受學生咨詢。(4)及時總結。對談心德育中發現的典型案例,要進行認真總結剖析,對參與談心的輔導員、班主任和相關學生工作者進行培訓,掌握相關談心德育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巧。實踐表明,學校建立談心德育的長效機制,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個性化服務和指導,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種有效途徑。3、談心德育需要明確主題。指出:“廣大教師要做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做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做學生創新思維的引路人,做學生奉獻祖國的引路人”,開展談心德育,就是要做好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通過談心德育,幫助學生:(1)做好學業規劃。學生剛剛入校,才從黑色的六月高考中走出來,全身放松。一時間,沉迷于網絡、荒廢了學業、迷失了方向。通過德育談心,幫助學生找方法、明方向。通過案例引導、通過典型引路、通過樹立標桿、通過橫向對比、通過規劃藍圖,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增強學習動力,明確學習動機。對于高職學生而言,進一步求學深造、夯實實訓技能、堅定理想信念、塑造人格魅力都是大家的不二之選。如何選擇,需要引導。(2)引導如何做人。重點對學生的消費觀、愛情觀、社會觀、人際觀、心理健康觀等進行引導。增強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面對處理學習、生活、愛情、人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不再迷茫。(3)協助規劃職業。通過調查,學生普遍意識到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但在科學性、合理性和應用性上都有欠缺。他們對個人職業生涯的規劃,大都抄襲于前人的經驗或得益于家庭的指導,很難做到科學合理。通過談心德育,幫助學生做好分析,結合社會需要、專業前景、家庭背景、個人愿望等多方的因素,引導學生做好科學規范的職業生涯規劃。(4)幫助心靈點燈。通過跟蹤引導,使學生成為一個能夠有情、有義、有智慧的人;一個能夠獨立、自在、逍遙的人;一個能夠搏愛、奉獻、布施的人。成為人格的主人、品味的主人、生命的主人。成為真正心理健康的新時代大學生。4.談心德育需要堅持原則(1)實事求是原則。面對求助學生,在談心中要具體到實際的學習生活,全面客觀看待問題,辯證公正評價學生,既充分肯定成績,又明確指出問題。針對談話學生的特點和具體情況的不同,做到因人而異、因勢利導、實效顯著。對發現的苗頭問題及時提醒,對出現的內部矛盾及時化解,防止矛盾激化、問題升級,將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所以也要進一步增強談心談話的藝術性。(2)以誠相待原則。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與痛苦告訴老師,不愿與老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都總歸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在談心談話中,要堅持做到以誠相待、推心置腹、真誠相見、坦誠交流,營造良好的談心談話氛圍。注重談心氣氛的和諧,創設融洽和諧的談心氛圍,堅持與人為善,讓談心對象樂意交心、樂意講真話。老師對學生的真誠,不僅僅表現在言語方面,更體現在行動上,要說到做到,承諾必須兌現。(3)平等尊重的原則。在談心過程中,我們以親人或朋友的姿態與學生溝通,放下身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我們面對的談心對象,一般都是“90后”“00后”,獨生子女多,家庭情況復雜。他們有想法、有個性、有情緒。如果處理不當,就會使學生產生逆反情緒,不再愿意與你交流,也不會去說真心話。另外,我們也要給予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鼓勵學生講話。在談心過程中也要注意細節的處理,包括談話的場地,有點個人私密性和個人化空間,不要在公共場合。要注意自己的動作、目光、表情、手勢等細節的處理。讓學生感受到師生之間的平等尊重,使他們在愉快的氛圍中提高認識、領悟道理,達到理解交流的新境界。(4)情理兼備的原則。我們在開展談心德育時需具備關注感、同理感、責任感和自信感。談心德育僅僅以情感人還遠遠不夠,還要以理服人,我們要做到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做到有理有據,這樣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否則非常容易因遭到學生反對或異議而使自己陷入尷尬的處境,并會讓學生反感,達不到溝通解決問題的目的。談心德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點,只有不斷創新,更好地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做人的工作就是做人心的工作,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跟學生交朋友的工作,我們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參考文獻:
[1]丁瑃.德育新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荊鑫.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談心教育工作的思考.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7,(02).
[3]朱建.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談心教育研究.新課程研究,2016,(04).
作者:李宏 單位:揚州市職業大學
- 上一篇:合成酯航空渦輪發動機潤滑油規范發展
- 下一篇:新型航空生物燃料研究與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