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類高校德育建設探析
時間:2022-06-04 08:25:42
導語:建筑類高校德育建設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建筑類高校德育建設是人才教育過程中的關鍵。但是,當前我國建筑類高校大學生德育建設卻面臨著德育智育化、德育建設隊伍建設、德育建設實踐性等問題的困擾。因此,本研究分析了建筑類高校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德育人才隊伍建設現狀和問題,試圖為我國建筑類高校德育建設所面臨的問題提供可行的路徑。
關鍵詞:“新工科”建設;建筑類高校;德育建設
開展“新工科”建設是高校提升質量、推進公平、創新人才培養機制攻堅戰的重要舉措。作為高校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我國高度重視德育建設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建設過程中的重要地位[1]由此可見,“新工科”建設關乎新興領域工程科技人才的培養,特別是建筑類高校德育建設水平不僅關乎我國建筑行業能否健康可持續發展,更是關乎我國持續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重要環節。但是,建筑類高校自身與普通理工科院校不同,有自身發展的特點,然而有關建筑類高校德育建設的文獻卻鳳毛麟角。鑒于此,本文通過實證和理論相結合的方法,力圖為“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建筑類高校德育建設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
一、“新工科”建設與建筑類高校大學生德育建設
(一)“新工科”建設的時代背景與高校德育教育。2017年2月,在復旦大學,教育部組織召開了高等工程教育發展戰略的研討會,主要強調了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背景下,加快培養新興領域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性,旨在實現從學科導向轉向產業需求導向、從專業分割轉向跨界交叉融合的目的要求,針對新時期“新工科”建設,達成了重要的“新工科”建設復旦共識?!爸袊圃?025”“工匠精神”“一帶一路”以及“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等國家倡導的發展倡議與發展理念需要我國以建筑類高校為代表的高等工程教育院校加以有效推行,優化調整工程教育院校教育結構,培養出符合“新工科”建設需求的高素質人才。(二)建筑類高校大學生德育培養的特點。當代大學生成長于我國社會經濟結構調整與改革期,能夠獲得豐富的信息資源,其思維能力、接受能力、鑒別能力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代大學生的德育培養在2017達成的“新工科”建設復旦共識的感召下形成了以下特征。一是,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的民族精神。當代建筑類高校大學生有強烈的愛國熱情與強烈的民族意識,對黨的歷史、政策在理論方面表示認可。[2]“FAST天眼”“北斗導航系統”等我國重大科技成就使當代大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與國家認同感不斷增強。二是,體現了德育教育和專業技術培養相結合的時代特征。在我國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新工科”建設的背景下,當代建筑類高校大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前沿的理論、科技和成果,在拓寬眼界的同時,其價值取向、思維方式都具有明顯的現代性特征。
二、建筑類高校德育建設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建筑類高校能夠不斷為我國以建筑行業為主的各行各業中輸送人才,其中德育建設功不可沒?!靶鹿た啤苯ㄔO復旦共識強調了,“新工科建設要求探索實施工程教育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建立完善中國特色工程教育的新體系,實現我國從工程教育大國走向工程教育強國?!盵3]德育教育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的工程教育中同樣需要予以高度的重視。建筑類高校始終圍繞在黨中央周圍,將德育建設作為培養大學生的重要一環。但是,建筑類高校師生群體特征以及作為已經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大學生個體仍然給建筑類高校德育建設帶來一定的困難。(一)智育化德育的問題?!靶鹿た啤苯ㄔO背景下,建筑類高校必須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以德育教育培養高校大學生正確的價值導向,發揮建筑類高校工科優勢,統籌學科建設,根據人才培養、知識創新、社會發展需要依法調整學科布局。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智育化德育的不足體現在:德育對象的道德認知并未在知識灌輸之后得到有效改善。高校道德教育往往會陷入知識的傳授、理論的灌輸,機械的限制性的管理與處罰等困局,往往把復雜的德育過程簡單地等同于道德知識的掌握,以替代德育。這種傳統的以理論灌輸的培養模式不僅忽視大學生道德素養的培養,更忽視大學生日常的道德實踐。據此,大學生的道德水平僅僅是在卷面成績上的提升,無法真正做到外化于行、內化于心,無法滿足“新工科”建設背景下的人才道德要求。(二)建筑類高校大學德育工作隊伍建設的結構復雜化問題。大學德育工作隊伍是“新工科”建設背景下高校工程教育中實現大學生正確價值取向的重要領航隊伍。高素質的德育隊伍是大學生實現社會價值及自我價值的重要條件。然而,通過對德育工作者的訪談,筆者發現,建筑類高校德育工作隊伍中存在著可能需要完善的問題。一方面,德育工作者專業結構復雜。建筑類高校,尤其以建筑學、土木工程和機械工程為核心優勢專業的大部分輔導員往往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出身,大多數的身份是本專業的外聘或者留校的輔導員,這就導致此類輔導員往往不具備思政專業老師的理論深度和知識水平,從而影響到教學的水平。另一方面,建筑類高校德育培養在貫穿學生學習的始終上往往會有所缺陷。可是,建筑類高校大學生自身的特殊性決定了思政教師在課下和課程結束后缺乏與學生交流的機會,無法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給出思想上的指導,從而在建筑類高校德育教育環節的有效銜接上出現困難。(三)建筑類高校大學德育工作方法的創新性問題??墒?,建筑類高校在加強德育工作的同時,往往更加注重于提升大學生的專業技能,往往從就業和升學等因素考慮,仍將專業課教學與專業知識培養放在第一位。建筑類高校作為工科院校往往關注自然科學的方法論,對社會科學的方法論關注不夠,對大學生的德育建設工作和方法缺乏創新,只注重于理論的教學、機械化的方法,缺少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缺乏從認知和心理等角度入手,利用心理干預等方法挖掘學生的心理需求和認知困境,往往很難從實踐層次上結合大學生不同的個體特點和優勢,為大學生的德育培養提供綜合化的指導。
三、“新工科”建設背景下建筑類高校德育建設路徑
李楊等人指出,“‘新工科’建設圍繞工程教育的新理念、學科專業的新結構、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教育教學的新質量、分類發展的新體系等內容開展研究和實踐。”[4]的確,‘新工科’建設需要從實踐的角度強化人才培養的質量,并且緊密地同德育培養相結合,比如建筑類高校德育教育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應當明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與誰來培養人三個關鍵問題就顯得十分重要。(一)培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人。“新工科”建設是順應時代潮流,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的基礎上對我國高等工科教育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與教育目標。在此背景下,建筑類高校在教育教學改革過程中必須落實德育建設的基礎性地位和奠基性作用,需要把德育建設放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高校工程教育的首要位置,做好頂層設計,推進實踐探索。(二)注重德育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方式。建筑類高校德育教育首先要求課堂教學改革。這既包括教學形式、教學手段、教學目標等能夠使建筑類高校大學生易于接受德育理論方面等東西,更要通過課堂教學改革讓學生更多更好地融入德育建設全過程,將道德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當前,“新工科”建設應大力倡導將德育教育貫徹到當代工程教育的語境下,特別是在建筑類高校的背景下根據自身的特色,探究大學生的德育素質培養的發展路徑,將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重大戰略滲透到教學的環節中來,鼓勵專業課教師參與思政課程的學習,力圖將專業課知識和思政教育的內容緊密結合。(三)加強建筑類高校德育培養隊伍建設。建筑類高校德育工作能否為“新工科”建設服務,同樣在于德育隊伍素質的高低,在于德育培養隊伍自身道德素質的高低。廣大教師既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又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梢哉f,教師的道德素養關乎育人質量和水平。因此,在高校德育培養隊伍的建設上,首先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要把專業素養優秀、道德情操高尚、具備相應的教育教學專業素養并熱愛教育事業的人融入到高校德育隊伍中來;其次要增強師資隊伍德育教育能力的培訓,提升專業技能的掌握,使得建筑類高校德育工作教師能夠針對特定大學生群體采取行之有效的德育培養方式;最后加強德育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以自身高尚的道德情操去感化大學生群體,堅定自身道德信仰,明確自身使命,為“新工科”建設奉獻自身的力量。
作者:陳安琪 單位:沈陽建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涉農高校大學生德育教育研究
- 下一篇:互聯網教育會計專業教學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