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形體教學問題初探
時間:2022-03-04 10:26:00
導語:大學生形體教學問題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創造和諧的社會氣氛,大力推進高等院校的文化建設,全國很多所大學正在加強和完善藝術教育,形體訓練作為美育課程之一,也被更加廣泛地引進到校園文化當中。筆者就普通高校形體課講授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淺談一下感受。
一、處理好“教”與“學”二者的關系,是高校形體教學過程中的核心問題
一方面,教師處于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教師的專業知識是否全面,訓練的方法是否得當都對學生的訓練質量有直接關系。學生可以更為直接地學習到形體教師的儀表形態、談吐舉止甚至思想品德,這種表率作用比起其他學科的任何教師都更為重要,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形體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的素質。素質不僅包括生理素質,還包括人的思想意識以及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后天修養素質,作為形體教師,其自身的素質與修養應當是很高的,“他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自己就應該是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人,是一個比較健全的人”。另外,優雅的氣質和良好的運動機能也是形體教師所必備的,我們這里所說的氣質,是指經過后天訓練所獲得的與眾不同的藝術氣質,這樣可以為學生提供直觀的學習榜樣;形體教師的動作示范也是教學的關鍵,只有好的示范能力才能喚起學生努力模仿的興趣,如果教師自身的示范動作使學生感到不優美甚至笨拙,學生自然會失去學習的勇氣,教學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以上都屬于教學過程中的“外因”范疇。
另一方面,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形體訓練,顧名思義就是把身體作為訓練的主體,將動作進行加工、改造與提高,達到展示健康、體現美感的目的。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想要達到這種境界,是需要付出更多汗水和努力的。形體訓練面對的學生一般屬于非專業性質,感知和接受動作的能力相對于舞蹈、體育等學科的專業學生是具有一定差距的;由于年齡的原因,骨骼、肌肉都已發育成型,艱苦的形體訓練勢必會對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形成嚴峻的考驗。因此,諸如是否能堅持艱苦的形體訓練并能從中有所收獲等都是比較重要的問題,所以強調學生自身的“內因”也不容忽視。形體教學只有在“內因”與“外因”共同作用的情況下才能保證較好的教學質量。
二、課程內容的安排要盡可能全面
我們一般在教授專業學生的時候,講究打好基礎才能循序漸進,所以通常情況下課程會安排得比較枯燥,但形體訓練則大有不同。一是學生上課的機會有限,課時并不會很多,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多參加不同性質的訓練。高等院校在形體訓練的課程安排上一般會采用選修的方式,課時也通常會控制在每周2到4課時,作為教師需要在有限的時間里使學生盡可能多地享受形體訓練帶來的愉悅,避免枯燥單調的“機械運動”。二是大學生思維比較敏捷,反應相對要快,加之對新事物又充滿好奇心,如果能在課堂上對訓練組合加以設計,激發學生與教師產生互動,那訓練的結果必然會事半功倍。例如,在對有一定基礎的學生進行民族舞形體訓練的時候,適時地加入“模仿與想象”,即指定一名學生在聽到某民族的伴奏音樂后想象4至8個八拍該民族具有代表性的動作,其余學生快速模仿,教師也參與其中,亦可采用對抗打擂的方式以激發學習的熱情,這樣在無形中增長了學生的能力,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團隊精神,同時也可拉近師生間的關系。課程內容的全面性包括兩方面,一是身體各部位的訓練要全面,比如說對節奏節拍、柔韌訓練、肌肉能力以及舞步舞姿等設計不同的組合,在組合中得到訓練;這里所說的組合可以是遵照訓練目的選用的單一組合,比如說對圓場步、十字步等進行訓練的舞步組合,也可以是將不同類型和訓練目的的組合合并,發揮成為綜合性比較強的組合,還以舞步為例,可在各種舞步的基礎上融合手臂以及隊形的不同變化,編排成一個動作豐滿具有流動性的綜合組合,這樣對提高訓練效果會有很大的幫助。需要注意的是,這樣的組合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從而影響教學的質量。二是形體訓練中接觸的類型也要盡可能全面,熱身操、民族舞蹈、交誼舞,甚至當下流行的街舞、瑜伽等都可以當做形體訓練的內容來加以教授。不同類型的形體訓練能夠培養不同的性格和氣質,學習芭蕾形體能訓練如貴族般的高雅氣質;接觸街舞可以讓性情得以放松,性格變得開朗上進;練習瑜伽則會使人收獲心如止水的平靜感……
三、選擇教授內容時一定要有鮮明的時代性
當代的大學生生活在一個信息社會,知識面廣成為他們的一大特征。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多方汲取營養,不斷拓寬自身知識的深度及廣度。比如,在教授恰恰舞時,除了舞步本身,我們還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下它的起源地墨西哥,以及拉丁美洲的風土人情、審美觀念等,這樣就會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可以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樹立起權威的形象。另外,形體訓練離不開音樂的伴奏,在伴奏音樂的選擇上也要盡可能地靠近大學生的審美要求,建議多選擇時下比較流行又合適于教學的音樂作為伴奏,比如說進行芭蕾手位及基本姿態的訓練,一般情況下,教師會墨守成規地選用傳統意義上的鋼琴伴奏曲,這樣看上去雖然很專業,卻不適合普通高校形體教學。也就是說對于非專業的大學生形體訓練者來說接受起來會比較困難,冗長沉悶的鋼琴伴奏會消耗學生的耐心和興趣,如果換成當下流行的班得瑞音樂或其他形式的新版現代鋼琴曲,只要節奏合適,都是可以拿來用的。這樣既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感情距離,又易于學生記憶,何樂而不為呢?!
我們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把形體訓練由課程發展到愛好,由愛好進而掌握成技能。試想一下,如果大學生在校期間通過形體學習掌握了交誼舞的舞步,那在他進入社會的時候勢必會具有別人所不具備的社交優勢。同時,高校的形體訓練也不應該只停留在教室當中,應當尋求廣泛的展示舞臺。藝術需要在實踐中得以展示,校園藝術也是一樣的,如果將形體訓練只停留在一門課程上,顯然是不能達到我們開設這門課程的最終目的的。好的現象是現在全國很多高校都擁有自己的大學生藝術團,一方面為我們的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實踐機會,另一方面也為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做出了貢獻。
營造與時俱進、健康向上、文明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是每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培養出具有良好形體和精神面貌的合格大學生是我們所追求的目標。
- 上一篇:淺論教學問題研究
- 下一篇:工業設計教育精神芻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