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課導入環節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31 05:42:00

導語:美術課導入環節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美術課導入環節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在新課改大潮的洗禮下,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整體素質的提高,優化了教學環境,使初中美術課教學呈現出一派蓬勃生機。當現代教學的方式在突破傳統,培養學生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一定積極作用的同時,也出現了片面追求新、奇、特,忽略課堂常規教學的現象。本文就此一現象進行客觀分析,就導課環節進行探討,以避免新課改的矯枉過正。

[關鍵詞]:初中美術課、導課、常規教學

美術教育,美術教學有很多功能,客觀的就其學科意義來說,我認為首先是一種常識性的工具功能。之所以這樣說,道理很簡單,如果連美術的基本常識都不了解,對美術的其它功能就無從談起。換句話說,對工具功能的問題沒有解決好,那么教育最重要的基礎也就沒有夯實。在沒有基礎的前提下去談審美教育和審美學習,對教師是在自欺欺人,對學生是在誤人子弟。

初中美術課經過課改大潮的洗禮后,從優化教學環境、提高教師素質、轉變教育理念、轉換課堂教學角色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提高,美術課堂教學呈現出一派蓬勃生機。然而也正是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在對大連市初中近百位不同年齡、不同教齡、不同環境條件下工作的美術教師的調查中了解到,新理念、新方法使美術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時也使一些教師盲目追求新、奇、特,忽略了常規教學的必要性,使美術課的教學偏離了學科教學的軌道。比如課程的導入環節,就需要作課教師在提高重視程度的同時去很好的進行研究

導入是一堂課的初始階段,它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新能力,提高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薄度罩屏x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美術課應植根于生活,把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美化生活,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币虼?,對于美術教師來說就要獨具慧眼,將實際生活于美術課堂教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用生活作為載體,在課程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互相溝通的橋梁,讓學生沿著教師指引的這條“導入”的路去不斷地尋找美、發現美,引發學生從全新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去看待身邊的客觀世界,更深層次的去感悟事物,啟發、豐富想象力,并運用自己的藝術語言及藝術表現形式將“美”表達出來。由此看來,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無疑是一種“溝通”與合作的活動,沒有這種“溝通”就談不上教學。從這個意義上去分析我認為,說美術教學是一種視覺語言型溝通或視覺語言性活動,是對美術學科教學特征的最好詮釋。而導入正是體現實施這一特征的重要環節。

如何導入,導入又有哪些基本要求呢?

總的來說,導入就是要創設一種情境,一種能讓學生去感受、去體驗的適宜學習的情境。

一、導入的基本要求

(一)針對性

導入一定要有針對性。教師要緊扣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去設計這一環節,而不能脫離具體的教學內容去盲目的追求形式上的新、奇、特而走入“做秀”的誤區。

(二)趣味性

導入時有意安排的某些富有情趣的環節十分重要,但選擇材料的趣味性一定要健康高雅,既要滿足或者能夠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的同時,還必須具有“示范性的審美趣味,”既不片面追求趣味或為趣味而趣味,要堅持積極向上的審美情操,追求品位第一。因此要求教師要具有較高的審美素質,豐富的學科知識和扎實的實踐經驗,在教師的引導下使學生進入美好的境界,走向美好的生活,去創造自己美麗的人生。

(三)啟示性

導入時的啟示性應該建立在良好的適宜學習的氛圍基礎之上。教師首先要運用適度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慰籍和精神上的鼓舞,啟動學生的思維并使之更加活躍,同時還要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聯系,由已知到未知,要“溫故”才能“知新”。

(四)藝術性

導入要有藝術性。導入是一種鋪墊,一種情理之中的意外設計;也可以是一種懸念,一種能調動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安排;更是一種吸引,一種讓人剪不斷,理還亂的割舍不下的掛念……它可以利用現有的豐富數據,通過教師的適度編排,演繹出精彩的情境,體現出彼時彼地,此時此刻的美感,吸引學生的視覺注意力,并在內心深處產生心理共鳴,從而能更好的“調動”其關注力。

二、常用的導入方法

由于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一般情況下,直觀形象是學科的突出特點,因此,美術課的導入常采用以下幾種主要方法:

(一)教具法

用優秀作品(可以是印刷品)和實物等做教具,突出直觀形象的視覺感受,增強觀察、思維、分析等能力,培養學生的感性認知和再次發現的探究能力。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充分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優勢,從框架環節到具體重點,在課的開始就放映一些與主要教學內容緊密聯系的相關數據(視頻或圖片),引導學生盡快進入課堂狀態,然后再教授主題內容,往往會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亮點:美術是一種形象表達的視覺藝術,因此,對于構圖、比例、透視、色彩、筆觸、肌理等因素的表現方法的直接感受至關重要。要讓學生通過實際體驗,去認識美術的表現形式和表現手段,從思想、情感、審美角度去體驗客觀世界的多樣性,培養學生多角度的觀察能力,多方位的思維能力和重組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欣賞實物或者課件等教具,起到培養學生萌發創作聯想,提升探究表現能力的積極作用。

誤區:列舉的實物或者教具從學科的角度去審視如果不適度,不僅起不到激勵作用,反而會是“畫蛇添足”,或者造成心理和視覺上的懸殊差距,對學生產生“望而卻步”的負面影響。

(二)趣味表現法

學生的興趣在學習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培養興趣是當今美術教學的首要任務。創設富有趣味和情趣、充滿美感體驗的學習活動是培養學生興趣的最好手段。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巧妙設計一些具有濃厚趣味的可操作性的活動,如講故事、做游戲、各種表演展示、創設培養表現能力等最佳的學習情景,以此引導學生對學習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這種“適度的預熱”活動,對講解本堂課要學習的具體的教學內容,開啟學生的思維空間,引發學生的注意力等會產生積極的心理暗示,產生形象思維和探究繼續學習的內心需求,因此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亮點:以高雅健康的情趣引導學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使學生的學習活動與生活經驗盡量的結合在一起,引起學生進一步去體會學習的樂趣、探究的樂趣,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以及對人類社會的熱愛和責任感,發展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誤區:趣味引發的思維發散最忌諱偏離主線,步入歧途,所作活動的鋪墊切記要貼切,要有主有次,主次分明,不能為趣味而湊熱鬧,課堂上音樂、舞蹈、詩歌朗誦、甚至相聲小品一應俱全,熱熱鬧鬧,唯獨缺少美術學科語言,這樣的趣味表現不是學科之間的融合,而是喧賓奪主,是在用自家的地種別人家的田。因此,教師要適時引導,要引導到位,不僅僅要“放的徹底”,還應該能“收的自如”。

(三)問題導入法

一般在講授新的教學內容之前,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提問的質量非常重要,這些問題既要能引起學生的探究興趣,又要對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有所提示,更要能激發學生積極思考、探求未知領域的欲望。而所提問題的覆蓋面,知識的拓展度,就需要任課教師根據具體學生的具體情況來精心的設計

亮點:問題法最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要優化,給學生一個真實的情景。引導學生進入角色,演繹情景、發散思維、培養其良好的思維習慣,通過觀察----反思----發現,大膽的去想象和創作。

誤區:提出的問題如果不優化,容易出現“泛問”或“答不出來”的現象,這樣不僅不能起到吸引的作用,反而會增加學生的倦怠心理,消磨主動精神和學習積極性。

(四)綜合參與導入法

由于學科的自身特點,拓展性是美術學科綜合性學習的一個突出特點。它可以拉近美術與其它學科的距離,柔化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界限。引導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積極參與,通過詩歌朗誦、運用生動準確的語言描述來營造美術與其它學科之間的互相依存、相互滲透的藝術氛圍,運用自己熟悉的繪畫表現方式創造性的表現展示自己對藝術的感受和共鳴,藉以激勵學生學習美術的熱情和信心。

亮點:綜合參與的方法在導課時如能運用適當,的確能起到很好的效果。譬如利用音樂創設情境,對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就很有幫助。學科之間的綜合一定要以突出本學科特點為主,也同樣忌諱喧賓奪主。盡管有人說“音樂是世界語”,但美術課導入中的音樂所起的作用只能是“潤滑劑”,與本課內容必須水乳交融,和諧共鳴。教師不能隨便配一首曲子來點綴或根據教師自己的喜好去插配音樂。在運用多媒體渲染氣氛,引發興趣,創設再現情境的同時,千萬不要忘記這些都是陪襯,彰顯學科特點才是美術課堂的主旋律。

美術課常規教學的課程導入更多的形式和方法,還有賴于廣大一線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去探索,去發現,去總結,去升華……但萬變不離其宗,不管選擇的形式如何新穎,使用的方法如何多樣,彰顯學科特點始終應放在第一位,這也是美術學科教學貫穿始終的準則。

關于初中美術常規教學的其它環節,我們將在今后繼續探討。

[參考文獻]:

1、《享受與幸?!?---朱永新.教育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2、《新課程校本教研問題與指導》陳和良.主編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3、《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