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個體素養研究論文

時間:2022-02-21 03:42:00

導語:教師個體素養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師個體素養研究論文

教師要發展自己成為優秀教師,要把握以下幾方面關鍵因素。

修煉自己的人格魅力。教師依靠自己的知識、道德品質、性格、氣質、能力等作為勞動的手段。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教師的人格魅力是任何力量都不能代替的最燦爛的陽光。為人正直,堪稱人師。在他們的眼里人無等級之分;在他們的胸中,無世俗之染;對待權貴子弟不偏愛,對待貧寒學生給予特別的幫助和鼓勵。心胸開闊,豁達大度。他們不因榮而趾高氣揚,目中無人;不因辱而耿耿于懷,怨天尤人。即使學生的確令人惱怒,也不用尖酸刻薄的語言羞辱學生。激情永存,樂觀向上。教學要有激情,更要有斗志。他們不以才高八斗、學富五車而自居清高,能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他們激勵自己的學生,要“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錘煉自己的內功。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更是藝術。我們要在平時的教學中,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尋找到適合自己的個性風格。掌握教學基本功,從傳統的三筆字到現在的嫻熟操作多媒體,要敢于吃別人不愿意吃的苦,要樂于花別人不愿意花的時間,要敢于下別人不愿意下的苦功,這樣才能練就一身學生崇拜的絕技!有一位物理教師,講圓周運動時,鈴聲響過,拿著教案繞講桌跑了幾圈,學生不知教師要干什么,都驚呆了。此時,這位教師提問:“這是什么運動?”由此拉開了新課的序幕。這位教師手又很巧,自制教具的技能很高,每每上課時,就用生活用品制作出成本低、功能多、吸引學生的新奇而簡單的教具。更有意思的是這個巧妙的實驗裝置,演示完后就獎勵給當堂表現好的學生,有時同樣的裝置做兩個,用來獎勵努力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就是這位恩師把我領進了物理世界,使我執著地報考物理系,堅守著物理教學,直到現在還享受著他給我留下的美好而深刻的記憶。

豐厚自己的文化底蘊。現在教師應該具備三大板塊的知識結構:精深的專業知識、開闊的人文視野、深厚的教育理論功底。缺乏任一板塊的知識結構都將限制一個教師最終達到的高度和行走的力量。盡管現實中很多教師不習慣讀書或不愿意讀書,但成長的前提必須是讀書。個別教師喜歡在網絡上進行“快餐式”閱讀,解決眼前的困惑,或信手翻看雜志,雖然說開卷有益,但這種沒有目標和計劃及方向的讀書,對一個教師的專業成長很難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只有長時間地閱讀一本本坡度稍大、專業味很濃的書,才能有效地豐富自己的底蘊和專業素養。基于此的課堂教學無不精彩紛呈,不求奇而自有奇峰突起,不求異而自是與眾不同。

善于反思,勤于寫作。教學反思可以激活教師的教學智慧,探索教科書內容的嶄新呈現方式,構建師生互動機制及學生學習的新方式,是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識和能力,是區別作為技術人員的經驗型教師與作為研究人員的學者型教師的主要指標之一。寫作應與實踐相連、與閱讀同行、與思考為伴,實踐是它的源泉,閱讀是它的基礎,思考是它的靈魂。以寫促思,以思促寫,使我們找到了素材與寫作的結合點。只有勤于動筆,才能使平時積累的那些零碎的、彼此孤立的、缺乏省略的寫作材料,在腦海中明晰,在筆下生彩。也正由于此,教師的觀念、思想逐漸由混沌變為清晰,由零碎變為系統,由膚淺變為深刻,由單一變為豐富,最終使教師在教學上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