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情感和意志教育方法探論文
時間:2022-10-26 05:48:00
導語:中學生情感和意志教育方法探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中學;情感教育;方法;問題
摘要:長期以來,如何對學生進行良好的教育是擺在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務。對于一個正在成長的中學生來說,除應對其進行書本知識教育外,還應對其進行素質教育。但是,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往往卻忽視了一個很大的教育環節——情感教育。本文從自身教育實例進行反思和總結,試圖對中學生情感教育的方法問題作一初步探索。
一、案例
曾經教過一個名叫許飛的女孩,平時學習特別努力,上課認真聽講、記筆記、不懂的地方下課也會問,直至把它弄懂。但她的性格比較內向,平時不太愛說話,下課也不出教室,就坐在位置上,要么看書,要么沉默不語,若有所思。感覺這是一個讓人比較省心的學生。但有一段時間,筆者發現這個學生變得不那么讓人省心了。在高三下學期的一次周考中,她的英語成績較平時有所下滑,只考了105分,平時她可以考120分左右。看得出來她的情緒有點低落,哎!怎么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遇到一點挫折就承受不住了?筆者安慰她,對她說偶爾一次考得不理想并不代表什么,這其實是很正常的,只要她能總結這次考得不好的原因,查遺補漏,成績一定還會上去的。她點頭,好像知道該怎么做了。筆者松了一口氣,懸著的心總算暫時放下了。但是,后面發生的兩件事讓筆者大吃一驚,這次105分事件對她的影響遠遠超出筆者的預料。
那是105分之后的又一次周考,她整個考試過程中都在認真做題,筆者心中暗喜,她終于調整過來了,未受105分的影響了。但當筆者批改試卷時,卻怎么也找不到她的卷子,當時筆者還認為是自己不小心弄丟了她的卷子,心里很不安。第二天上午一問,才知道她根本就沒有交卷,理由是題沒做完。筆者又苦口婆心地與她進行了一次溝通,她的反應又是不停的點頭,好像這一次她是聽到心里去了,但筆者的心里卻沒了底,她真的能走出105分的陰影嗎?后面的又一次考試,讓筆者發現了問題的嚴重性,在考試進行了半個小時的時候,她對我說想上廁所,我讓她去了,結果是她一去不復返,當時筆者很惱火,但并沒有立即找她和責備她。待第二天問她時,她竟說因為考試題目有點難,她不想做下去了。
看來,那一次105分對她的影響是巨大的,她到底在想什么?筆者前面兩次的說理教育看來是沒有起到預想的效果。筆者應該怎么開導她呢?對于這樣一位封閉自我,不愿向他人吐露心聲的內向學生,我們該怎么做才能幫她?她心里一定很痛苦,看著她在痛苦里煎熬,筆者卻無能為力,筆者在心里罵自己無能:不行,不能放棄,一定要再試一次。筆者又把她叫到辦公室,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還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告訴她跌倒一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跌倒以后就爬不起來或是自暴自棄不愿爬起來。并告訴她教師非常擔心她目前的這種狀況,從筆者真誠而關懷的眼神中,她似乎讀到了什么,她向筆者保證,一定會重新振作起來。從她的話語中,筆者感覺到一種堅定。在后面的高考復習中,她重新找到了學習的感覺,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了自我教育和自我調控的能力,考試成績一次比一次好,最終在高考成績中獲得130分的好成績,考上了理想的學校。
現在回想起來,筆者非常慶幸當初對她進行了第三次談心,如果在第二次談心失敗之后選擇放棄,筆者一定會后悔一輩子。通過這件事,筆者明白了“堅持就是勝利”的真正含義,作為教師,對學生不要輕言放棄,成功也許就在你準備放棄的不遠地方。
二、啟示
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生成長的基石。在教育中,教師不能只強調智力的開發,只靠目標和制度的管理,而忽視情感因素的作用,而應充分體現、發揮以尊重、平等、信任、關心、理解為主要內容的情感因素的作用,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感和行為變化,適時與學生進行溝通,曉之以理、導之以行、鍥而不舍。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對學生的情感和意志教育,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應充分認識和發揮情感教育的積極作用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愿望和觀點而產生的體驗;是教育活動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智力活動、道德品質、心理健康等有著密切的聯系。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能夠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敞開心扉,樂于接近教師并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從而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教學過程中,教育工作者應充分認識和發揮情感教育的積極作用,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特點,把情感因素引入教育當中,通過關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態度、情緒、情感以及信念,對學生給予恰當的尊重、平等、理解、關心、信任和期待,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他們接受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2.平等關愛每一位學生
沒有情感,就不能稱之為教育,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和心的呼應。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往往是緊抓尖子學生不放,而對“后進生”則不聞不問,聽之任之,甚至惡語相向。筆者認為,在對學生的教育過程中,要平等關愛每一位學生,在關愛、鼓勵尖子學生繼續努力的同時,尤其要做好與“后進生”的交流和溝通,尊重他們,以教師的人格感化學生,以真實的情感打動其心靈,用現實生活中的道理說服他們,用淵博的知識讓他們心服口服,用健康的知識教育他們。教師對學生的關愛,體現在一是要了解他們,關注學生的言行,加強溝通和交流,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關注,找到自我,獲得自信,學會感激;二是要公平地對待所有學生,不因美丑、貧富、學習成績的好壞、進步與落后、個性的差異而有所折扣;三是要寬容學生,正確對待它們的缺點和錯誤,對于他們的缺點錯誤要耐心的幫助,考慮學生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嚴格的批評,熱心的開導,不能諷刺與挖苦,不能使用“心靈的鞭子”,傷害學生的自尊。前述案例中,如果筆者沒有對學生的關愛,可能就會忽視該生的表現,也就不會有后來的溝通教育和結果。
3.理解、信任學生,激勵為主,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消除壓抑自卑心理
一般情況下,對于學生,教育工作者往往更多地關注其不足,予以教育并糾正,這種方式的負面影響是容易使學生產生消極悲觀心態,自卑心理。若以激勵為主,把揭短改為揚長,使學生的自信心有賴以立腳之處,就等于給學生一個成功成才的起點。對于中學生而言,其性格、愛好、興趣以及思想狀況差異較大,自我意識較強,教師應充分理解他們,用寬闊的胸懷,轉換視角,從學生特有的生活經驗、智力水平、情感體驗的角度去體察學生。同時,還要承認學生與學生之間在各方面存在的差距,不能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所有的學生,只有理解他們,才能更好地教育他們。在激勵教育方面,對學生的信任也是至關重要的,信任要求師生雙方坦誠相待,師生平等更要求教師充分信任學生。對優生的信任,能夠激發他們積極進取的精神,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對后進生信任,會喚起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潛能。前述案例中,針對該生的情況,筆者以個別談話的方式與其進行了交流,客觀地分析、評價其現狀,及時引導其學會適應和調整心態,驅散了其心中的自卑,增強了自信,激發了其進步的欲望。
4.啟發點撥,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消除逆反敵視心理
要想幫助學生戰勝消極因素,簡單的批評教育、說教壓服方法是不能奏效的,應在寬容中予以啟發點撥、言傳身教,以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明辨是非,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做人、做事的正確選擇。前述案例中,面對該生退考的情形,筆者沒有進行簡單的批評、責備和訓斥,而是問明原因,正面引導,讓其根據自身情況去思索、去進行自我教育,有效地消除了其逆反敵視的心理。
5.循循善誘,增強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消除失落厭學心理
中學生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希望教師尊重他們。在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合理要求,尊重學生的感情,不傷學生的自尊心,滿懷真誠與愛心,與學生坦誠相見,耐心細致地激勵學生,給學生恰當的期待;循循善誘地對學生進行引導,增強學生的自我調控能力,從而幫助學生抗拒誘惑,調節情緒,平衡心態,增強自制,有效地消除失落、厭學、自暴自棄等心理。前述案例中,筆者不言放棄、鍥而不舍地對該生的說理和引導,使其心理得到了調適,原來的失落、自閉、厭學心理得到了消除,最終走向了成功。公務員之家
參考文獻:
[1]李文華.現代社會心理學[M].北京: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2]熊華堂,張曉東.學生心理調試指導手冊[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6.
- 上一篇:有效的言行來提高教學質量探討論文
- 下一篇:教師專業發展情況思考及途徑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