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美術教學德育滲透

時間:2022-12-15 11:13:34

導語:淺談美術教學德育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美術教學德育滲透

一、發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要想達到審美育人的目的,從教材中挖掘德育因素是至關重要的一步,例如豐富的文化內涵,人文精神,道德文化。美術作品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通過具體的、生動的藝術形象反映出來,有著其他學科所沒有的優勢。例如在欣賞梵高的作品時,一開始學生對其作品抱有質疑的態度,但經過對畫家的生平介紹和對典型作品的分析和理解,感悟到畫家通過繪畫傳達的精神品質與風格特點,學生能以包容理解的態度去看待其作品,這種心理狀態的變化對欣賞之后的每一個藝術派別都能引發學生的審美心理體驗,獲得情感和道德的教育,在賞析過程中,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還能幫助樹立正確的藝術觀、文化觀,提高道德修養,是引導學生進行美的欣賞和創造,提高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

二、捕捉教學中的德育契機

楊振寧教授指出:“滲透性就是在你還不太懂的時候,在好像亂七八糟的狀態之下,你就學習到了很多的東西。很多東西常常是在不知不覺中,經過了一個長時期的接觸,就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懂了,這個學習方法是很重要的。”心理學的研究和教育實踐表明,一個人在思想品德上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所形成的道德觀念,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所以在具體教學管理中,滲透德育教育應講究“悄無聲息”,準確地把握字里行間潛在的德育教育內涵,滲透一定要找到恰當的時間合適的內容進行,不能強行滲透。很多老師會把美術課堂上的德育教育變成上思想品德課,說教式的教學容易引起學生反感。筆者認為可以在上課結束前,花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談談這節課的收獲,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或者討論下節課怎么上,自己要做哪些準備工作。這些看似與德育不相關的舉動其實也是潛在的進行德育滲透。通過平等、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來帶動課堂的良好氛圍,學生個性和主體地位會得到充分的發揮,創造性會得到激發,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教學才能真正發揮其德育教育的應有功能。

三、體驗創作中的德育情感

美術作業完成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諸如工具的準備、技能的掌握,知識的理解等等。“老師,我不會畫”、“老師,我沒學過”、“老師,我忘帶鉛筆了”等等理由導致作業拖沓,質量不高。所以教師在布置課堂作業時,要注意增強思想性,發揮教育功能。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不同材質帶來的新奇與樂趣,比如第一次使用刮畫紙創作作品時,學生表現出來非常高的積極性,覺得很有趣。教師在示范過程中可以選擇不同的創作工具進行示范,比如用圓珠筆示范一幅風景畫,學生會很驚奇,“老師不怕畫錯啊!”,怕了就永遠不會嘗試新的工具,不能體驗這種創作方式帶來的樂趣。引導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四、更新評價中德育機制

評價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原來的基礎上知道不足與改進的方法,因此,美術教師應充分發揮評價作用,激發學生創作欲望,促進學生潛能、個性、創新精神等方面的發展,使每個學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對學生美術活動可以采用多樣和多角度的評價方式,比如對學生的作業可以采取等級和評語的方式。對一些美術作業質量不高但上課遵守紀律的同學,這個也值得表揚,或者有些同學對課前老師讓搜集的資料準備得很充分,亦或者上課回答問題很積極,甚至還會幫助老師管理班級紀律,這些都可以作為加分的理由。明確告訴學生,老師不止看中繪畫才能,更看中道德品行。不管采用何種評價方式,其宗旨是要充分肯定進步和發展,并使學生明確要求克服的弱點和發展方向,用欣賞的眼光對待,肯定學生的創造性勞動,讓同學們多一點成就感。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教師的教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行為。

五、發揮自身榜樣的力量

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先行為示范。教師的個人魅力和人格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對學科的學習興趣。美術老師應具備扎實的專業素質與能力,如果在課堂中示范一幅水平較高的作品,學生也會投來贊賞的目光,從心底佩服老師的才能,吸引學生參與到美術學習中去。教師平常的一舉一動,說話的語氣,做事的方法都落入學生的眼里,對孩子是無聲的語言和有形的榜樣。教給孩子做人做事的方法,時刻關注學生的言行,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自身的優良人格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教師在課堂管理和與學生的日常接觸中,針對學生的表現,進行隨機教育,以自己的儀表態度、言談舉止和處事待人,發揮表率作用,以自身的道德風范影響學生。

總之,德育教育的滲透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其效果是深遠的。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強調的“我認為教育者的首要使命,在于幫助自己的學生贊賞道德美并被這種美所鼓舞,使他堅定地相信,美和真理總是會勝利的。”相信在有效的目標指引下,將真正使學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響,在心靈上受到啟迪,讓德育之花美麗綻放,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陳濤.淺談中學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2(02).

[2]趙國華.中學美術欣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之我見[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21).

[3]尹少淳,段鵬.美術新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11,3(1).

作者:張靜 單位:昆山市石浦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