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數學教研組
時間:2022-02-11 09:27:00
導語:學校數學教研組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九八年以來,我校數學組在學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縣各級專家的關心指導下,積累了一定經驗,取得了一點成績,現總結匯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介紹
我們城關初中數學組現有專任教師12人(最多時達16人),其中高級教師8人,鎮級骨干教師4人,縣級骨干教師2人、數學學科帶頭人2人,市級骨干教師2人,國家數學奧林匹克二級教練員一人。多人次獲省市縣優秀教師、先進個人稱號。
二、工作特色
1.正確定位教研組
我們城關初中八九年建校,教學質量從建校初期的快速提升之后,由于地理位置、經費及生源等多方面的影響,一直處于徘徊的尷尬境地,有一種后繼乏力之感。華東版數學新教材的實驗,為探求學校的生存和發展之道而苦無良策的我校,提供了一個契機。使我們真正意義上理解了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立校之本,它關系到千家萬戶,是家長和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一個學校的辦學效益。教研組工作開展的如何,將直接影響全體教師的思想,業務素質和學科的教學質量。教學質量的提高,必須將教研落到實處。必須改變教育教學的考核落實到年級和班級,教研組反而無足輕重的局面。為此,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各部門負責人參加的的實驗領導小組,將數學教研工作的考核作為學校工作的一個主要方面對待。明確以整體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中心,以課題研究為主線,以深化課堂教學為重點,努力為我校的新課程改革及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服務的教研組工作目標。正確的定位教研組,為教研工作的開展帶來了活力,為教材實驗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動力。
2.端正組風建設
教研組是教學實踐的共同體,教學研究的合作群體。為了充分體現教研組的整體功能,我們將組風建設的目標定位為富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嚴謹治學,講師德,圖進取,有民主、競爭、團結、高效,強調每位成員都應有現代人的合作意識,通過合作形成凝聚力。后來我們才知道這其實就是一種教研組文化或精神(教研組文化是一種組織文化,它指的是教研組教師思想、觀念、行為規范的總和,它包括教研組教師的師德、教風、人際關系、心理氣氛和文化生活,是整個學科教研組的一種精神)。具體做法是:
首先,成功的教研活動需要達到深度研討才能有收獲,我們的口號是“求真務實”。公開課教學活動要求每個成員必須暴露個人的真實觀點,于是和諧民主的文化氛圍是基本保證。對于教研組工作模塊之一的公開課教學活動,教研組按兩種方式對待,對外的公開課,組內老師總是群策群力,共同參與備課和試講,探索和改進數學教學的方法和技能,盡量使公開課獲得成功。對校內研修課,我們嚴格按照三定備課要求進行。在課后重視評課,評價工作往往分三步驟:第一、由上課教師對公開課的教學內容、任務、設計思想和實踐情況等作詳細說明;第二、由組內其他教師各抒己見,每個人發表諸如“我上這堂課我會怎么處理”的觀點,對課堂進行剖析;第三、在人人參與、互研互學的交流、探討過程中,教師的認識層層深入,形成共識,給出最優化建議,促使教師的專業水平在取長補短中不斷提高。
其次,加強對青年教師的指導,公開課教學進行分層實施,一般由名師、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上示范課、研討課,起到專業引領作用。青年教師的公開課主要是規范要求的優質課,滲透課改思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他們在教學上逐漸走向成熟。“讓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是教研組的另一項重點工作,“傳幫帶”既是傳統,又是一種使青年教師快速成長、成熟的好方法。老教師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積累的資料提供給青年教師共享,近幾年在我組有不少青年教師在教學中嶄露頭角。教研組率先在全校提出數學組教師的課對外開放,使骨干教師真正起到引領作用。青年教師隨時可以聽課學習,老教師也樂意聽青年教師的課,并及時指出優缺點,在相互切磋之中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為教學骨干,擔起教學重擔。
3.加強理論學習
重視理論學習,更新教育觀念,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
新課程改革全面實施的今天,更新教育觀念顯得尤為重要,為讓每一位教師盡快實現教師教色的轉化,教研組以“建構主義、多元智能、隱性教育”三大教育理論為基礎,密切結合我校教學實際,采取多種形式,積極組織教育理論學習。主要學習形式有:
1)定向式學習。教研組將定期推薦一篇(本)認為值得大家閱讀的數學優秀文章(書籍),提供給每一位教師學習,從中做到資源共享,共同進步。在學習的基礎上,教師積極結合實踐撰寫案例分析、教學論文,反思教學行為、總結經驗,形成工作的新思路。
2)案例式學習。教師在聽課過程中帶著課程的理念審視課堂實踐的現狀,用新課程理念來評價課堂中教與學的行為。通過教學案例的評析,深化對新課程的認識,推進課改工作。每次聽課后本年級段的每位教師要評課,其他年級段教師指定評析。每一位教師都將聽課感受及時記錄在聽課本上以備查。
3)取經式學習。為了及時了解數學教育發展和課改的新動向,汲取同行的經驗,我們通過請(專家)進來、走出去(參加各級教研會、交流會)的方式,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拓展思路,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4.抓實常規管理
一、狠抓常規落實工作,強化教學過程管理
1、加強常規檢查,堅持“三結合”——全面與重點相結合,定期與抽查相結合,檢查與指導相結合,期中期末將進行全面檢查,并要求挑選出常規檢查中的優秀的備課本和作業批改本在校內進行交流與展示。
2、重視批改,期中、期末兩次對全班同學的作業本一起進行檢查。3、突出聽課環節,教研組將配合校領導深入課堂進行聽課,以便了解教學一線的情況。特別要求年輕教師以虛心的態度多擠時間聽課,要求每位新教師每期聽課不少于20節。
二、充分發揮教研組與備課組職能,狠抓教研與學科競賽活動。
1、教研組的活動要做到期初有計劃,期中有活動、記錄,期末有總結、考評。教研組要加強與兄弟學校的交流,多學習,多取經。積極主動地參加縣內外各項教科研活動,并及時做好外出活動的記載與返校后的交流工作,所有活動材料裝訂成冊,期末上交。
2、大組活動定時間,每周五上午,第二節聽課,第三節評課。
3、加強校級數學競賽輔導活動,本期初一、初二、初三組織開展數奧輔導班。
4、教研組指導、協調備課小組認真開展三定備課,要求小組內各位教師在認真鉆研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礎上,集集體的智慧,初步形成對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的設計,然后再由各位教師針對所任班級的實際有所推敲,同時要注意統一教學進度,統一調研測試。
5.提倡創新精神
如果說數學組有經驗可談的話,那么我們以為最大的經驗在于創新。早在2001年下半年,我們就創立了數學科研室,提出了“求真務實、努力創新”的口號。具體創新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積極開展課題研究:華東版數學實驗開始時,我們就把教材實驗和課題研究結合起來,成立實驗課題組。同時針對我校的實際,申報了市級《數學分層教學達標的研究》課題和省級《學生數學實踐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課題。課題研究的過程即是創新的過程,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向著一個共同的目標協調發展。
2)公開課:對教學難點的處理,采取年級組老師就同一內容備課、上課,然后討論比較。例如:“一次函數與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一節,我們的老師對教學難點的突破就有三種做法(數、形、數形結合),相當精彩。評課方面也從評價老師轉到評價學生;
三、教研成績
九八年以來,我校數學組取得了如下成績:
市級優質課獲獎3人次,縣級優質課獲獎4人次,縣級教壇新星一人,縣級先進個人4人,市級先進個人三人,國家數學奧林匹克二級教練員一人;
對華東版教材教材的貢獻:
實驗工作很成功,多次獲得市專家組和全省數學教育專家團的好評;李慶社、儲查記、儲成學、劉宣紅、汪曉玉、程晚春等參加教材的編寫和修改;
李慶社、儲查記、儲成學、胡東波、王炎東、汪曉玉等參加過教輔材料的編寫。鑒于我校教科研成績,縣教研室專門為我校數學組出了一期《岳西教研》;
數學教育教學論文(包括發表和交流),這里給出正確定位教研組初期華東版教材實驗第一階段(三年)的不完全統計,獲獎論文國家級三等獎1篇、省級一等獎1篇,二等獎2篇,市級獲獎論文200多篇。國家級刊物發表10多篇。到目前為止,數學教育教學論文粗略估計在3000篇以上(李慶社老師大約就有2000多篇)。
教育科研:
已經結題的課題有:市級《分層教學達標的研究》和省級《學生數學實踐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
提高了老教師的業務素質,培養了一批教學能力強、科研能力強、能獨擋一面的年輕教師。
四、感想
成績的取得有賴于教育科研。多年的教育實踐讓我們深深認識到,教育科研要“眼高、手勤、創新”。請專家進來、走出去參觀學習才能眼高(我們與合肥、安慶以及兄弟縣都有橫向交流;參加的教研會有國家、省、市、縣等級別);多動筆勤總結才會提高;創新才有實效。我校的發展印證了這一點。
我們城關初中建校時間短,學校總面積只有10畝,并且沒有擴大規模的空間。但是,城中人從沒有奢望生源質量的改善,也從不抱怨輸在起跑線上的與別人競爭,靠自身的高素質、高水平以及頑強拼搏的精神,為學校贏得了榮譽和尊嚴。走教科研興校之路、做研究型教師的理念,已經深深融入城中人的血液。我們感謝多年來提供支持和幫助的各級領導、教育專家,特別是吳之季先生、鳳良儀先生和高光煌先生的關心和指導。
成績屬于過去,面對變化的未來,城中人將一如既往的走教科研興校之路、做研究型教師。相信未來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