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體育文學
時間:2022-07-13 09:56:03
導語:新時代體育文學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21世紀的到來,體育傳媒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體育傳媒通過體育節目、新聞報道來提高對體育的認識,如每次奧運會、洲際運動會舉辦期間,會拍攝多部關于體育的電影紀錄片,多家新聞媒體會因奧運會期間的體育比賽、體育趣聞進行深入報道。許多體育電影、新聞報道、體育文學和體育紀實就會伴隨奧運會的舉辦應運而生,一大批商家會因奧運會帶來的商機而增加廣告的投入和新聞的報道,進而增加自身的經濟收入。一些新興的體育項目更是需要通過體育傳媒來獲得宣傳,增大自身的宣傳力度和社會的影響力,獲得社會的認可。但是在2008年奧運會以后,我國的體育文學已經進入了一個發展制約的瓶頸,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體育報道的中國情的忽視
在經過幾千年的文化積淀,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多達上千種,經過歷朝歷代數代人的傳承與發展,逐漸得到完善和合理的改變,在加強自身的娛樂性、健身性的同時也加強了教育性,教導人們積極參加健身、愉悅身心。中華民族的民族傳統項目是在長期發展進程中積累保存下來的,反映了其民族意識和多元文化活動的財富。中華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的開展普及,民族體育精神會得到弘揚、體育文化會得到傳播、不同的民族體育可以讓世人領略不同民族的體育風情,民族文化色彩和民族體育文化精神,都會體現得淋漓盡致,不少民族體育項目都收錄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而作為體育傳媒的新聞宣傳報道來說,往往忽視了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學的報道。近幾年來,除了關于奧運會、亞運會中會涉及武術等少量的體育文學報道以外,對其他少數民族獨有的傳統體育的報道少之又少。作為我們自己的體育宣傳報道,服務大眾的體育傳媒,過于重視西方體育的文學報道,對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忽視,既影響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普及、發展和宣傳,容易造成中華民族獨有民族體育項目的消失和泯滅,這對于有著悠久歷史文明的中華兒女而言,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這也提示我們體育新聞報道、體育傳媒和體育文學更應該引起重視、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改變目前過于重視西方的奧林匹克運動,要著重發展我們民族傳統體育這朵民族奇葩。
二、過度重視競技體育項目忽視群眾體育活動
通過查閱近年來的體育文學報道,基本上都是對于奧運會這類競技項目的體育文學報道,重視的是它的競技性,而對于中國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發展的報道卻是微乎其微。美國新聞報道中經常會提到“只有地方性的新聞報道才是真正的新聞主題”,這說明我們當前的新聞報道過于重視一些表面文章,沒有考慮到受眾得傾向性和需求性。體育文學報道在這方面就應該有所啟示,應該抓住當前受眾的需要,不能千篇一律,容易造成人們的審美疲勞,重點要考慮到大眾的需求,獲得人們群眾的支持和喜歡。當前的單一性并不有利于良性發展,體育文學報道不同于專業的體育媒介———體育專題、體育新聞,應該從自身的特點去尋求體育文學發展的切入點,尋找自身發展特色之路,如何與大眾需要密切聯系成為體育文學報道的一個關鍵點。隨著我國成功舉辦了北京奧運會和廣州亞運會,這些大型賽事展示了中華民族的發展和壯大,但是這些只展示了競技體育的強盛,而與之相對的是全民健身事業的落后性,重競技卻忽視全民健身,我們現在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重視群眾體育的發展,打好競技體育的根基,群眾體育是各種體育的基礎,和諧有效的協調發展已成為當前的重點。中國目前是體育大國而不是體育強國,其根源就在于我國的全民健身還非常薄弱,發展明顯滯后。群眾性體育活動的開展———青少年體育活動、全面健身理念的深入人心、老年體育健身設施的完善、專業健身指導隊伍的提高等都是今后發展的重點,無源之水往往就會制約競技體育的發展,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是相輔相成、不和分割的整體。當前,體育文學報道恰恰就偏離了這條主線,過于對競技體育進行宣傳和報道,而忽視了對其全民健身運動的傳播報道與宣傳,給廣大受眾的主觀感覺就是“重視競技體育、忽視全民體育”。尤其是從近幾年來的體育文學報道中我們發現,對全民健身運動開展的報道少之又少,這對于我們的宣傳工作其實就是一種失職。
三、解決的對策
1.信息傳播要更深入人心對于體育文學報道,站的角度與體育新聞報道要有所不同,站的角度要更高、報道的角度要獨特、要更深層、視野更寬,用大的體育觀念去報道當前的體育新聞熱點,這不僅僅包括競技體育的發展、更不能忽視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從體育人物、體育賽事等不同的角度去宣傳和報道。站的角度越高,視野越開闊,體育文學報道也就更有深層的剖析。體育賽事不僅僅是奧運會等大型賽事,全民健身中的一件小事也是報道的選擇。體育人物不僅僅是運動員、教練員還可以使任何一個參與運動的群眾,他們參與運動的臺前幕后、成功的失敗的、賽場上的拼搏、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都是體育文學報道的內容。
2.政治宣傳要與時俱進一些先進事跡和先進人物的體育文學報道,往往就能帶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體育健身熱情和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在重大體育賽事報道中,將政府所做的貢獻與體育事業緊密結合在一起,從不同的角度體現政府的公信力。體育文學報道要通過不同的途徑來報道中國競技體育和全民健身活動,尤其是我們民族傳統體育的開展,讓世界了解中國、通過自身的優勢,利用網絡平臺、報紙期刊、電視臺、廣播電臺的新聞廣播進行全方位的報道,例如那些進入世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體育項目,讓世界人民來認識他們,讓這些經過歷代流傳下來的具有民族特色、地域特點的文化寶貴遺產煥發出勃勃生機。
3.文化傳遞功能體育文學報道,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對體育賽事的報道,通過體育比賽或者體育活動,將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大體育觀念,讓人們看到體育精神、體育文化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對受眾與青少年起到教育意義。不僅僅讓廣大群眾了解體育事件的表象,更應該深層次地報道,像《揚眉劍出鞘》就對欒菊杰的臺前幕后進行了深層次的報道,引導受眾,從關注運動成績去感受金牌背后的東西,去感受參與運動的快樂和樂趣,從深層次去解讀人們對體育運動的美好向往,探索人們參與運動的現實,塑造一個完美的典型人物,真實性地塑造一個體育人物,有深度、有情感的、有歷史背景的去真實再現當時的體育賽事,這才是體育文學的作用。
4.加強體育文學報道的民族精神新時期報告文學的還突出表現民族精神,由于體育的競爭性強,體育比賽的勝敗直接與民族尊嚴和祖國榮譽相連,因而教練員和運動員需要更強的拼搏精神與愛國精神。體育比賽也更為人們所關注,而新時期的體育報告文學就正是把握這一時代脈搏,表達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這也從一個側面表現了中華民族奮發圖強、決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志氣和力量。在這方面,20世紀魯光的《中國姑娘》《中國男子漢》,理由的《揚眉劍出鞘》,何慧嫻、李仁臣的《三連冠》,楊麗云的《勝利女神》以及孫曉青、張挺的《撼動王座的旋風》等作品可為代表。如《中國姑娘》之所以發表后風靡全國,除了適逢女排奪魁之盛外,最根本的是它寫出了女排巾幗英雄為振興中華這一崇高目標而進行的英勇頑強的集體拼搏,寫出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榮譽感,表達了億萬人民自強不息,一掃祖國的貧弱,決心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烈愿望。作品描述了中國女排自建隊以來,為了祖國的榮譽而頑強拼搏、前赴后繼的戰斗歷程,描繪了曲培蘭、曹慧英、孫晉芳、周曉蘭、郎平和袁偉民等幾代運動員、教練員的英雄群像。但是在新時期這類的作品逐漸在減少。
- 上一篇:漢語言文學教材教法分析與思考
- 下一篇:環保局提升增效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