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理論課程開設現狀研究
時間:2022-03-31 09:50:49
導語:大學體育理論課程開設現狀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運用問卷調查法、文獻法等,以湖北科技學院大學體育教師為調查對象,對我校體育理論課教學現狀進行調查,通過調查找到我校的經驗與不足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對策。
關鍵詞:大學體育理論課;改革;湖北科技學院
2016年國務院頒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2019年8月,了《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兩份綱要從國家戰略層面統籌解決關系健康的重大和長遠問題,把全民健康提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雖然兩大綱要形成了全民健康視野下我國體育發展的里程碑,但如何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等問題仍較突出。為了順應兩大綱要的要求,近些年高校體育課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雖然也取得了一些豐碩的成果,但體育理論課卻在改革的路上找不到自己的方向。因此,我們有必要針對學校的體育理論課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問題,找出解決的辦法。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本課題以湖北科技學院大學體育理論課程教學現狀為研究對象。2.研究方法。根據研究的目的和內容設計了相應的調查問卷,問卷經由相關專家進行指導、修改后,通過問卷星分發給湖北科技學院大學體育課部教師。由于本課題采取的問卷星發放,問卷發放27份,回收27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27份,有效率為100%。
二、結果與分析
1.實際開設情況與教學課時量。《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簡稱《綱要》)明確表示,高校體育課程在運動實踐教學中注意滲透相關理論知識,并運用多種形式和現代教學手段。且課時安排須占大學體育課程總學地的10%左右。按我校每學期32學時,4學期完成,平均每學期須開設約4學時的理論課。根據調查發現,62.96%的教師實際在大學體育課程中已開設理論課程,但仍有37.04%沒有開設。同一學校緣何會出現不一樣的調查結果,通過訪談發現,主要是學校雖然有要求上理論課,但部分教師并未按要求嚴格執行,或根本未上或上的課時量不足。因此我校應在教學管理監督上對于教師的上課情況進行監督工作,不能把監督工作只放在教學文件的檢查上,更要落實在實際課堂教學上。2.授課模式。通過調查發現,我校的授課模式主要集中在新生入學教育、小班上課的模式和大班上課這三種模式。將大學體育理論課安排在新生入學教育中,是我校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的亮點之一,這種模式有固定的時間段,這更能引起師生的重視,這種教學效果也是理論課中最好的一種。小班實踐課教師分散授課,這種授課模式一般為本班體育課教師,對本班學生的情況更為熟悉。但這種授課模式靈活性大,在缺乏監管的條件下容易出現教師不按大綱要求上課的情況。為大班上課模式,這種一般都由主講教師針對某一特定運動進行講授,這種課程專業針對性強,但由于需要把數個不同體育課班級組織在一起上課,實際操作較為困難。3.授課內容。根據調查發現,我校體育理論課講授最多的三個內容分別為:科學鍛煉的方法、體育衛生保健的相關知識和學校體育教學的目的與任務。講授最少的是本校的體育特色,這說明我校在大學體育理論課的講授內容與大學生最希望選擇的體育衛生保健知識、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以及運動項目技戰術學習內容上等基本吻合。這表明我校現在在課程內容的選擇和把握上基本能從學生的需求出發,這些內容的講授有利于學習終身體育意識和行為的培養。雖然授課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但實際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熱情卻一般,其中原因值得我們深思。4.考核方式。通過對考核方式的調查發現,我校大學體育理論沒有進行相關考核,這樣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壓力都會有一定的影響。其實對于大學體育理論的考核方式,我們還可以跳出傳統模式,開通手機答題,這樣既可節省教師制卷、改卷的時間與精力,也更符合學生需求。答卷后學生能第一時間知道自己的錯題是什么,并有相關解析也能加深其對知識的掌握。另外,在學校范圍內開展體育文化節或在校運動會中開展集趣味性、實用性一體的體育理論知識競賽,競賽成績也作為運動會成績的一部分,這樣各院系可自行組織學生學習,學生參與熱情更高,達到的普及效果也會更好。
三、湖北科技學院大學體育理論課程現狀的經驗與問題分析
1.湖北科技學院大學體育理論課程現狀的經驗分析。(1)學校對于大學體育的重視湖北科技學院一直以來都比較重視學生的體育課程與鍛煉。尤其在2017年,校領導提出了“育才”先“育人”的理念,要求體育充分發揮其“育人”的作用。2017年“大學體育第一課”誕生,隨即“步道樂跑”全校鋪開,“體育不及格不能參與獎學金評選”等一系列的舉措全面落地。這造就了湖北科技學院蔚然生風的“運動熱”。校園里、操場上處處可見跑步、鍛煉的人群,學校的各項體育競賽在湖北省乃至全國同類高校中名列前茅。這一切都源于對體育的深刻認識與重視。(2)三維立體式的授課模式我校大學體育理論課程目前采取的是入學教育+零散授課+體育講座立體教學模式。入學教學以普及為主,零散教學以專項知識講授為主,體育講座為輔側重于新知識的引入。首先,新生在入學教育中由主講老師以大班講座形式授課,全校新生必須都參加。在建立科學健康觀的前提下,讓新生對我校體育工作有一定了解。其次,后期理論課以任課教師講授各選項課程的運動項目概述、競賽規程等相關課程的理論知識為主。由于各選項課老師基本上為該項目的專業教師,這樣能有效保證講授內容的專業性。最后,結合課外體育講座作為補充,課外體育講座以專業理論教師或邀請校外相關專家,這類講座的理論教學有一定深度,主要針對有興趣的同學開設對體育最新的某領域進行深入探討,且不占用課堂時間,不計入學時,形式較靈活。①不占用實踐課時。這種模式的最大優點是不占用現有實踐課的教學課時。雖然我們一直強調理論課的重要性,但我們必須認識到體育最大的特點是以身體練習為主,學生只有在體育活動中不斷嘗試,反復練習,才能掌握技術。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體質的增強,最終落腳點在體育活動。因此,任何通過降低實踐課時提高理論課時的做法都不可取。②分解知識體系。這種模式將體育理論課龐大的知識體系分解成幾大部分,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有全員參與普及性的知識傳授,有專項知識的學習,有可選擇性的深入提高。層層遞進,目的清晰。③將大學體育理論課植入新生入學教育。以入學教育講座的形式展示也是一大亮點。我校從2017年開始在入學教育中加入體育理論課,稱其為“大學體育第一課”。這種上課形式能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學生的重視,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大學體育課與中學體育課的區別。(3)將大學體育成績碎片化2017年我校對大學體育成績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變革以前單純的體育成績為按比例統籌多項成績。目前我校大學體育總成績=大體課成績+步道樂跑成績+體測成績。這樣學生要想獲得學分,不能只關注其體育課,還要堅持體育鍛煉和參與體質的監測。這樣碎片化的體育成績能更好地強迫學生運動,把體育課延伸到日常鍛煉與生活中。在整個體育成績的權衡中,體育理論課的成績有一定缺失。2.我校大學體育理論課程現狀的問題分析。(1)小班體育理論課落實不到位由于各種原因,很多小班的體育理論課形同虛設,小班理論課按教學大綱要求每學期有4學時。根據各教師的實際教學情況自行組織,但由于上課教室和教師等原因,導致很多課程最終不了了之。(2)理論課考核的缺失我校雖然在大學體育成績上加入了很多其他的權衡比重,但是對于理論的考核卻沒有涉及。體育教師總在抱怨學生對于體育理論課學習的熱情不高,影響教師上課熱情。但脫離考試讓學生去重視一門課程,大部分學生還沒達到這種覺悟。所以理論考核的缺失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3)體育教師的理論授課水平參差不齊我校不少體育教師一直從事技術課教學,已經習慣了其固有的上課模式。技術課可以用技術練習替代一部分教師的講解,而理論課程教學卻是教師完全作為核心,將所需要講授的內容按層次、條理地傳授下去。因此,體育理論課的教學模式和技術有較大的區別,而我校部分體育教師在這方面的鍛煉不夠,理論課教學水平有所欠缺,學生聽上去感覺像在念書,枯燥無趣。
四、我校大學體育理論課程改革措施
1.各層級要切實地重視體育理論課,并做好監管工作。一直以來大家對于體育課的認識只停留身體鍛煉上,其實體育的教育功能遠遠不止身體的鍛煉方面,還有思想教育、人文教育。而這些功能的彰顯需要體育理論課程的支撐。因此,學校從領導到各教學主管部門、再到教師,都要切實地重視體育理論課,上好理論課,把體育教育提升到思想教育的層面。2.組建大學體育理論課團隊。由于體育教師專業方向各不相同,授課水平參差不齊。因此,為了保證大學體育理論課教學質量,大學體育部可以組建體育理論課團隊,安排不同專業方向授課水平較好的教師進行授課。團隊還可以定期舉辦教學、科研研討會,梳理教學內容、研究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證大學體育理論課的教學質量。3.將體育理論課的考核納入大學體育成績。要想學生重視對體育理論課的學習,僅憑說教還遠遠不夠,我們需要把體育理論課的考核納入大學體育成績,占一定比例。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和老師的足夠重視。4.開發校本體育理論課。綱要要求各高校可依據自身學科與專業特點開設體育課,按此思路我校開發適合于我校的校本體育理論課。對于我校而言,醫學是我們的特色學科,我們可以結合其專業知識與背景,學習一些運動損傷與康復方面的理論知識,這樣學生既學習到了體育的相關理論知識,又有效延伸和拓展了學生的專業知識,因此其學習積極性會更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S].教體藝2002﹝13﹞號
[2]高亮.學分制下普通高校體育理論課教學的思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
[3]徐偉,姚蕾,等.新形勢證大學體育課程改革問題探討與發展路徑[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8
[4]薛雨平,謝堅.高校開設體育理論知識選修課可行性與實施方案[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1996
作者:梁贊斌 高慧妮 單位:湖北科技學院體育學院
- 上一篇:民俗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
- 下一篇:文學公共領域與主體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