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測驗在人格心理學課程中的作用
時間:2022-02-14 03:28:47
導語:人格測驗在人格心理學課程中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學習人格心理學,不僅考驗學生的抽象分析能力,同時也考驗學生的自我個性分析能力。當前,不少學生雖然參與了人格心理學課程,卻不了解這門課程的作用。加之不少心理學教師偏重理論分析,忽視結合人格測驗授課,導致學生始終無法提高人格心理學的學習興趣。所以,詳細探討人格測驗在學生學習人格心理學課程中的作用很有必要。
關鍵詞:人格測驗;學生;人格心理學;作用
人格心理學是以人格測驗為基礎的抽象性心理學課程。恰如其分的人格測驗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奠定人格心理學學習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與認識心理學規律,為個人學習和生活服務。目前,人格心理學課程教學中部分教師更偏重于心理學理論教學,人格測驗較少,學生被枯燥的心理學理論束縛,失去學習興趣。而人格測驗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人格心理學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主要對于人格測驗在學生學習人格心理學課程中的作用進行了分析。
一、人格測驗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前提,否則學生無法體會學習的樂趣。因此,人格心理學教學必須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不斷深入探索人格奧秘的好奇心,而人格測驗則可以實現。在人格心理學中,為避免枯燥心理學理論“霸占”學生的思維,筆者帶學生在課上做了“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實踐證明,這種人格測驗非常受學生歡迎,不少學生認為,“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說出了他無法用語言形容的人格特質;而一些學生則認為,“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測驗”把他們從自我認識混沌中抽取出來,能夠大致了解自己。自此,學生對人格心理學的興趣大大提高。由此看出,通過實踐積極了解個人心理學的內涵及其價值意義,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人格心理學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心理學教師應盡可能地開展人格測驗,提高學生對人格心理學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習質量,完成教學目標。
二、人格測驗可為學生學習理論提供感性知識
人格心理學理論具有極強的抽象性。如人格心理學的內涵,若教師一味向學生灌輸抽象、枯燥的理論,不但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會使學生產生反感情緒。但若此時恰當地運用人格測驗,使學生從人格測驗中獲取感性認識,并結合感性認識理解抽象理論,將大大提高學生學習對人格心理學抽象理論的興趣。如筆者帶學生做艾森克人格問卷時,提到了人格的維度理論,強調人格特征研究必須從人格的特質和維度(包括E維度、N維度、P維度、L維度)出發。做完艾森課人格問卷,筆者以某同學為例,說明問卷的記分與獲取結果方式,然后再逐一分析該同學的特質。如他的E量表分高于15,N量表分低于9,P量表分低于8,L量表分低于18,說明該同學是一個性格外向、情緒穩定的人,且其對危險環境較敏感,做事不易出現掩飾傾向。在這種自我測驗下,學生能更直觀地查看自己的心理特質和人格特點,進而在其學習中采取更合適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滿足自身學習需求。為此筆者建議在人格心理學教學中,教師可適當進行實驗,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并有效提高人格心理學教學效率。
三、人格測驗可輔助學生優化學習方式
據相關研究指出,適當的人格測驗有利于幫助心理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度和學習品質。利用人格測驗了解以上幾種心理因素后,即可讓教師有效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而采取合適的教案與教學方式,進一步優化學生的學習方式。具體來看,使用人格測驗可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優化效果:一是不再僅僅著眼于單一的學習方式,而會逐漸選擇更多與個人性格、心理需求相符合的學習方式;二是根據自身的學習需要整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并按照自己的性格特點將多種不同的學習方式融會貫通;三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改進學習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總體來看,心理測驗可在很大程度上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幫助教師了解學生,進而使教師因材施教,讓學生逐步改善學習方式,最終實現有效學習。
四、結語
人格測驗最重要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充分掌握人格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真正認清“我是誰”,并以此為基礎確定自己的學習方式、認知方式、學習習慣、學習需求及學習方向。心理學教師應盡可能創造更多的人格測驗條件,充分滿足學生學習個人心理學的需要,讓學生真正從人格心理學學習中了解課程開設的意義及課程學習對自己人格培養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陳基越,徐建平.五因素取向人格測驗的發展與比較[J].心理科學進展,2015(6):740-752.
[2]周爽,陳啟山.人才甄選中的人格測驗作假研究的深入與拓展[J].心理科學,2015(38):490-495.
[3]焦玲艷,張華偉.幾種常用的人格測驗方法及存在的問題[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7(4):17-18.
[4]羅杰,戴曉陽“.大五”人格測驗在我國使用情況的元分析[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11(3):460–478.
作者:何莉 單位: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
-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學案例的開發策略
- 下一篇:淺談高職醫學生與人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