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思考

時間:2022-10-29 10:52:00

導語: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思考

【關鍵詞】聽力教學;教學法;技巧訓練

在幾年前的全國大學英語研討會上,南京理工大學的井升華教授在演講中指出:“我國的大學英語教育與時代脫節,與實用脫節。”并明確指出:“對于非英語專業的學生,語言是一件工具,只要能運用這個工具進行交際,他學外語的目的就達到了。英語教學必須向實用轉移,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井教授的發言博得了當時在座專家和外語工作者熱烈的掌聲。可見,提高和發展學生的英語實用能力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語言學家威尼茲赫里茲認為:“大量的事實說明,兒童學說話的過程是先聽懂,然后說話”。由此,我們可以推論,“說”是“聽”的能力的一面鏡子,它們均需同樣的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聽懂、理解得越多,大腦儲存的語言信息就越多,口語就越強。這一原理應用到語言教學中,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聽力訓練是語言教學任務的首要任務之一。教學中我們也發現,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好壞與其精讀課成績的高低成正比關系。由此可見,搞好大學英語的聽力教學意義重大。

1聽力訓練的特點

“聽”是一種領會性的技能。英語和漢語在語音、語調、詞匯、句子結構和篇章安排上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聽的時候,首先必須跨越這兩種語言的差異,運用分析、綜合、判斷的能力,去正確理解說話人表達的信息。其次,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有這樣的體驗,即反復聽一個對話或一篇文章,卻總是抓不住主旨。而閱讀相同內容的書面材料,感覺容易得多。這恰恰說明了聽力理解與閱讀理解的區別。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因為:①聽力訓練是聲音信號,具有不可重復性。閱讀材料是視覺信號,可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自由調整閱讀速度,還可重復閱讀。②聽力內容的聲音信號有很多特點。如句子有調勢,單詞在句子中有重讀、輕讀、連讀,某些音節還存在清輔音濁化,失去爆破等語音現象。非英語國家的學生往往對此知之甚少,導致理解失敗。而對書面文字的理解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某些單詞只要接觸過,即使讀音不準,也可根據上下文推出詞義。③從心理學角度看,聽力理解過程依賴大腦的短暫記憶功能。這種記憶是有容量限制的。

如果學生不注意開發利用這種功能,對連續的聽力信號就會抓不住重點或是遺忘丟失。而在閱讀理解中,學生可以對眼前的書面材料反復查閱,恢復忘掉的重要信息。

此外,許多新生聽力訓練的缺乏導致了他們在聽力課初期基本上抓不到有用的信息。同時,許多偏遠地區的中學英語教師英語水平的限制也使學生在啟蒙階段無法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為以后的聽說英語增加了難度。

針對以上情況,在聽力訓練中,我們注重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既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即對語言自身的把握,又適度加強技巧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2實施聽力教學的多種嘗試

2.1基本教學法

2.1.1英語糾音在不影響正常教學進度的前提下,最初幾節課重點糾正學生的發音。幫助學生發現發音錯誤,提高必要的語音知識水平。否則,如果學生頭腦中對英語的基本發音規律概念混亂,存在大量錯誤印象,那么,這些印象無論如何也不能與正確的發音信號輸入相匹配,就根本談不上學生對有聲話語的正確理解。

2.1.2單項技能訓練與整體技能訓練相結合單項技能訓練包括:辨別單詞中的音素,辨別語流中的音素,辨別重音的類型,辨別語調的類型。以每項技能為一側重點,有針對性地加強訓練,并結合到句子中、簡單的對話中以及段落中去。單項技能訓練貫穿整個聽力教學始終。進入整體技能訓練階段后,重點培養學生在語篇水平上的理解能力以及對所聽材料的分析、歸納、綜合和推斷能力。

2.1.3聽說結合聽和說是學習外語過程中不可分割的兩種基本技能,把聽與說有機結合起來,要比單純進行聽力技能訓練能更快達到掌握語言、鞏固提高聽的能力的目的。通過聽和說的結合,學生不僅提高聽的理解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先聽―重復―再復述等形式進行訓練。

2.1.4靈活、創造性地調整和補充教材目前,大多數院校采用的聽力教材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英語聽力》教材。該教材內容充實,語言規范。但最明顯的問題是:全書的錄音主要為英國音,缺乏標準的美音訓練;內容過于單調,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內容主要為公共英語,缺乏與專業英語的有機結合。針對這一問題,我們采用了結合所學專業從外文廣播中轉錄最新科學報道,給學生進行聽、抄訓練的辦法。因為轉錄的科學報道均是最前沿的科學知識,內容新穎,語音標準,既可以補充醫學知識,又提高了英語聽力,深受學生們的歡迎。除此之外,課余時間適當增加泛聽的材料,內容涉及名人傳記、趣聞軼事、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等,大大豐富了學生對英語國家背景知識的了解,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2.1.5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為開展多媒體教學提供了條件。在聽力教學中,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優勢,全方位實施外語教學,將眼、耳、口、手等多種感官綜合起來,充分調動各種感官的優勢,達到看、聽、說、寫融合成一體的效果。圖像資料、圖片資料和聲音資料交相輝映,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2適度的聽力技巧訓練

2.2.1運用宏觀預測法,增強對整體內容的把握美國著名教學法專家王士元曾說過:“理解語言過程是一種猜測、估計、預想、想象的積極相互作用的過程。”預測是提前獲取信息的一種技巧,它包括聽覺和視覺的預測。在聽力訓練中,我們鼓勵學生對被輸入的信息進行大概的整體猜測。根據具體試題內容對所輸入信息不斷地加以修正,同時提取頭腦中相關的舊信息加以匹配,然后輸出經過整理的信息。并以此為根據,分析和回答問題。在預測過程中提倡根據上文預測下文、某些習慣用語中的宏觀預測以及想象圖像預測法等。

2.2.2運用微觀預測法,增強作題準確度微觀預測是指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根據具體試題預測可以馬上聽見的單詞或短語來幫助詳細地闡述和理解所給的信息。例如,同音詞微觀預測、固定生活場景常用詞預測、數字預測、選擇項比較預測等。此外,在日常訓練中還要加強語音語調訓練。因為語音語調不僅能表達說話人的喜怒哀樂,還能反映肯定、懷疑、疑問等多種感情。

總而言之,聽力教學存在著一定的規律。通過實踐,我們在聽力教學方面取得了一些經驗。然而,如何更好地開展聽力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和綜合素質,如何明確教學方向、原則,探索教學方法,采取切實有效的教學手段達到教學目的,需要我們不斷地深入探討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