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5-25 11:09:23
導語:大學英語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日趨豐富與完善的信息化時代,大學英語的教育與教學問題已經不能完全適應信息化發展的要求。針對大學英語在信息時代所面臨的問題,從語言環境、教育體制、學生語言學習習慣、教學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教育創新與改善措施。
關鍵詞:信息時代;大學英語教育;問題;對策
英語作為一種國際通用語言,已經成為信息時代人與人、國與國之間溝通的必要媒介。我國也將英語列為大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的主要學科之一。但由于語言環境的不同、教育的應試性、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教學模式的單一性及信息時代的迅速變化,致使大學英語教育顯現出諸多問題,大學英語教育改革與創新刻不容緩。
(一)語言環境極度缺乏
在大學中,英語雖然是重要的學習課程之一,但并沒有深入滲透到學生學習的各科內容之中。學生對本專業的其他學科與英語的結合與應用知識知之甚少。這就使大學中英語學習與其他學科學習分離開來,學生學習不到除英語教材以外的、涉及專業學科的英語知識。出于教材翻譯的局限性,以及專業化人才的匱乏性,導致學生不會對本專業的知識用英語進行詢問與交流,語言環境極度匱乏[1]。
(二)應試教育的弊端
雖然我國教育行業正逐步與全球化教育接軌,但我國教育方式仍以筆試成績為主,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面試及其他方面的成績,這對于英語這種需要考量聽、說、讀、寫的全面性學科來說,僅注重筆試成績,而忽視對學生其他方面的培養和提高,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缺乏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
大學英語教育以教師傳授課本知識為主,忽視了學生良好語言習慣和學習興趣的培養。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專業中有提升語言技巧的課程,有大量生動形象的故事,很多優秀的大學教師樂于寓教于樂,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較強的學習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反過來,英語教育在此方面表現得就不盡如人意。即使教師在除英語課以外的專業課中描繪出種種場景,學生也不能及時、清晰地理解和領悟到教師所敘述的意境。與此同時,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時,也不需要過多的英語知識[2]。這便很難培養學生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
(四)教學模式單一化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呈現給我們的是紛繁的溝通、交流方式。上面提到,在傳統的教育模式下,雖身處信息時代,但教師傳授知識還是以課本知識為主,這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對信息的掌握。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教學質量和效率。單一化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清晰完整地表述和講解課程內容,也不適應信息化時代的教學要求。
二、信息時代下大學英語教育的應對措施
(一)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促進大學英語的教育創新,需要大學在各個學科之間進行英語的融入與轉化,適時改變英語教學的現狀,把開發出適當的語言環境作為大學英語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加強學科間的融合,使學生能真正體會到“專業在英語之中,英語在專業之內”。此外,課堂上進行英語溝通,定期開設專業課的英語講座,進行英語辯論大賽等活動,也能對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起到積極作用。
(二)教育體制的改革
改變英語教育中原有的應試教育體制,注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發展,使學生能聽懂、能書寫、能溝通,并將考核標準逐步轉化到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方面來[3]。真正做到使學生在學習成長過程中得到全面發展。
(三)培養學生的語言學習習慣
只有對傳統的教育理念進行創新,才能改變學生的語言學習習慣,才會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鼓勵學生使用英語進行日常的溝通和交流,讓他們敢說英語、會說英語、愛說英語,提高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四)教學模式多元化
為順應信息時代的發展,在教學模式上也應做出適當改革和創新,摒棄固有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多元化的教學工具,如互聯網、多媒體等,對英語教學進行線上線下相結合、課上課下相結合的授課方式,全方位地展現英語知識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從而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學習英語從被動變為主動,達到提升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目標。
三、結語
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對于大學英語教育有著深刻影響。培養學生在英語方面的綜合能力,對大學生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只有對大學英語教育進行創新,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才能從本質上提升大學英語的教育質量。
作者:王靜 單位:貴州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
參考文獻:
[1]李偉容.大學英語教育在傳媒信息時代的發展創新[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10(2):133-134.
[2]李戰杰.傳媒信息時代下的大學英語教育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4,6(4):126.
[3]邱歡.信息時代視野下大學英語教育媒體素養[J].亞太教育,2015,10(12):103.
- 上一篇:農村英語教育人力資源現狀及對策
- 下一篇: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意境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