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在歌唱中作用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10 06:59:00

導語:呼吸在歌唱中作用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呼吸在歌唱中作用研究論文

古人曰“善歌者,必先調其氣”。可見,對呼吸的重視,并把它擺在歌唱的首要位置,古已有之。今天,我們強調呼吸是發聲的源泉,是歌唱的動力,是歌唱的生命,不僅是對呼吸于歌唱重要性的深刻認識,而且更加突出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正確的發聲,良好的共鳴乃至對歌曲思想感情的表達都與呼吸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在歌唱時,當掌握了最自然、最深長、最正確的呼吸時,就具有豐富表現力的歌唱物質動力,就能較為自如地進入歌唱藝術創造的境界,從而達到精神和身體的和諧,聲音形象和角色形象的統一。那么,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在歌唱藝術創造中怎樣正確運用呼吸,本文試對此進行必要地探討。

一、呼吸的四種類型

1、鎖骨呼吸:作為“高胸式呼吸”的另一術語,鎖骨式呼吸理應受到抨擊。上胸部的基本動作不利歌唱并會引發很多問題,如使喉離位、妨礙正確支持、無控制地強迫把氣呼出及縮短頸部有礙咽腔共鳴等。由于吸氣的數量和深度極為有限,所以這種呼吸很難控制。此呼吸多用于小聲低語,音量孱弱。

2、胸式呼吸:多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說話、打招呼等。氣的量較小,濃度較淺僅及肺部。由于單純依靠上胸支持,較容易造成喉頭與胸部周圍肌肉的緊張,聲音發緊、平直、干澀而缺少彈性。

3、腹式呼吸:多用于向遠方的呼喊、極度悲傷時的抽泣、嬰兒的啼哭。由于這種呼吸是以腹肌為支持的橫膈膜呼吸,吸氣時腹部放松,橫膈膜放下。腹和肋骨擴張開,胸廓挺拔,從而使肺中氣息滿而深。

4、胸腹式聯合呼吸:多用于播音、演講、朗誦及歌唱中。這種呼吸由于有肋間肌、膈肌及部分腹肌的聯合,所以它不僅吸入氣量多而且較深,所以有較強的氣息能力。這種類型的呼吸在歌唱中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二、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

1、氣息與發聲歌唱氣與聲及吐字的關系

氣息力度的大小會影響音準。例如唱一首激昂熱烈的歌曲,由于情緒激動,越唱越興奮,氣息力度就會越來越大,以致于失去控制,而容易唱高。當唱一首悲壯沉重的歌時,速度慢并樂句長,往往氣息不足。如果力度控制不住,音就容易低。此外,氣息還會影響音域的發展。氣息控制不好,力度過大,還會在生理方面造成危害,如聲帶充血,聲音沙啞等。因此,歌唱發聲與氣息的控制關系十分密切,應充分重視。在歌唱中,咬字,吐字需要氣息的支持,實際上在發揮主要的音高與旋律作用,沒有母音用與共鳴的發揮就談不上歌唱的表現,子音雖大部分不顫動聲帶,但它也需要氣息的支持去突破發音部分的阻礙,需要指出的是不能光有氣而無字,也不能光有字而無音。

2、呼吸是聲樂藝術中重要的原點問題

聲樂教育界前輩李維勃教授指出:“就聲樂技巧而言,西洋聲樂發展可以概括為:17、18世紀是強調歌唱氣息的時代。20世紀被認為是突出嗓音機制研究的世紀”。這就是人的“神經”在歌唱中的作用,應該是21世紀聲樂科學的主攻方向。李維勃教授所總結的呼吸、共鳴、發聲機制和“神經”的作用等問題,是聲樂藝術最核心、最本質的原點問題。正如韓德森所言:“從目前我國聲樂界普遍的實際情況來看,人們對聲樂知識的認識過程熱衷于對核心外延的應用操作,卻疏于對問題核心的探討,即習慣于對已有經驗的重復延用,而忽略了對問題的本質進行深究”,“因此,聲樂研究應對有關聲樂藝術的核心(即原點問題)達成共識,以求得出聲樂藝術的常理。”因此,呼吸的運用,共鳴的尋求,發聲機制的調節是歌唱技巧中最為重要的三個組成部分,而呼吸又占有主導的地位和作用,是歌唱技巧中最為核心的問題。

3、氣息與感情處理的關系

聲樂藝術和繪畫藝術一樣,要求歌聲用不同的音色來表現人的喜怒哀樂等各種感情,如果不注意掌握變化音色的技巧,歌聲就會平淡無奇,個人的聲音本色和表情音色,除了生理結構的差別,與各人的氣息控制有密切的關系。例如:演唱歡快明朗的歌曲時,氣息的力度不大,呼吸運用靈巧自如;在演唱憤慨,仇恨的作品時氣息則要時強時弱,表現那種如泣如訴的感覺;而在演唱一些贊美、豪邁的作品時,氣息要飽滿,力度要大;當表現深情,親切的感情時,氣息則要柔。總之,在演唱時,隨著情感的變化,氣息也要不斷的變化。

以上從氣與聲、氣與字、氣與腔、氣與情的密切關系,闡述了呼吸在歌唱藝術中的重要性,由此我們便不難理解“呼吸成為演唱音質美的重要因素”這一基本論斷了。

三、歌唱呼吸的運用

1、呼吸是歌唱的動力

無論是聲樂愛好者還是聲樂研究人員,學習聲樂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運用正確的呼吸。一首完美的歌曲,不僅需要好的噪音,更重要的是需要呼吸的調整,從而使歌曲演唱完美化、科學化。這里,凡懂得歌唱知識的人,都知道呼吸對歌唱的重要作用――歌唱一定要有呼吸的支持。歌唱時,呼吸是歌唱發聲的動力和技巧之一。歌唱時,沒有氣息做動力就不可能產生聲音。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歌唱中最常見的不良現象就是“叫喊”,這種完全沒有氣息控制所造成的“叫喊”,是發展和保護噪音的大敵,它使聲帶勞損,聲音沙啞。

這是因為,動聽的聲音必須依靠正常而適度的氣息作為原動力。一切聲音表現技巧都與呼吸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而呼吸不當會引起喉頭肌肉的緊張,歌唱呼吸方法運用不對,氣息的運用和控制就會受到影響,歌聲的長短,音量的大小和強弱,速度的快慢,高潮的表現等就難以正確的把握,歌曲就不能演唱好。很多人都認為歌唱是一種有意識的活動,但為了取得最好的歌唱效果,這種活動必須做到歌唱起來是一種非常自如、流暢、不費力地、感情的自然流露。

2、呼吸運用的靈活性

歌曲演唱中存在著長短、輕重、快慢、喜怒、哀樂等變化。那么,呼吸就要進行控制,堅持原則性,講究靈活性,以求得優美動聽的歌聲。傳統民族聲樂將用氣的靈活性概括為八個字:揉、送、提、沉、彈、頓、停、收。意思是具體情況具體對待,根據歌曲感情表達的需要,巧妙,靈活地操縱呼吸。比如“揉氣”,多用于演唱優美抒情、旋律起伏平緩的中速或慢速歌曲的樂句中,意思表達含蓄、深沉。與揉氣形成對比的是“提氣”,則多用于高音區,表達一種高亢激昂、堅毅挺拔的情緒。提氣的感覺就是用腹肌的力量向上頂氣,兩肋撐開,腰部撐脹,產生一種“坐氣”的感覺。其他還有彈氣、沉氣等技巧,這里不一一詳述。

3、呼吸換氣的計劃性

換氣是歌唱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有計劃、有感情地換氣是唱好歌曲、表達情感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法國著名歌唱家、聲樂教育家久萊在他所寫的《歌唱藝術》中說:“第一步要將長樂句歌曲中的分句正確地劃出來;第二步將分句的最后一個樂音減少時值,以給歌者換氣,保持氣息平穩、流暢。”大師強調的是換氣要講究計劃性和規律,根據節奏、樂句、旋律、情感等情況來確定如何換氣,即找到合理的換氣點,進行恰如其分地換氣,否則會破壞歌曲思想內容和感情的正確表達,導致演唱的失敗。

4、歌唱呼吸怎樣更合理

歌唱中要符合或接近人的正常自然的生理呼吸,要能獲得歌唱所需要的較大的氣息量,易于控制運用以期達到更好的歌唱藝術效果。經過對若干呼吸方法的剖析,不難發現:胸腹式呼吸,理應屬于更合理的歌唱呼吸的方法。胸部的擴張參與進來,這將得到一種強勢的呼吸,原因是胸部擴張增大儲氣的空間,帶來更大的氣息量及勢能。這種強勢的呼吸適用于需要很大的氣息量,高音、強音和長時值的音上以及具有強烈的戲劇性的表達和高潮的地方。但無論胸部如何參與,深呼吸是根本,氣息最后的支持力都要來自于腹部和腰部的深處。

綜上所述,良好的呼吸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獲得。歌唱者在練習時,不僅要在理論上真正理解呼吸對歌唱的重要作用,勤于思考,善于分析,而且還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持之以恒,反復練習,這樣,才能不斷掌握歌唱中呼吸的技巧,讓呼吸這一源泉在歌唱中不斷深化。歌唱的藝術就是呼吸的藝術,正確地調節和控制好呼吸,歌唱就會獲得良好的藝術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維勃.西方聲樂發展概略.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9

[2]韓德森.聲樂藝術原點問題探究、音樂與表演.2000

[3]韓麗艷.從落榜生臨床檢測結果談聲樂招生選材與訓練.文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0(4)

[4]薛良.歌唱的方法.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年

[5]劉朗、王桂蘭.歌唱用氣要巧.聲樂教育手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