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病患術后治療
時間:2022-06-13 06:36:00
導語:乳腺癌病患術后治療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乳腺癌是發生在女性的一種常見的腫瘤,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后一般需要化療處理,其化療病程較長,存在一定的潛在風險,因此,對于患者化療前進行風險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風險管理主要是指對護理人員、患者及其家屬可能造成傷害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及采取措施的過程,對于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的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共有140例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就診治療的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前進行病理診斷確證為乳腺癌,根據患者的病理類型采取不同的手術治療,手術后進行化療,按照隨機分組原則分為觀察組(n=70)和對照組(n=70),觀察組:年齡32~64歲,平均年齡43.3歲。對照組:年齡31~65歲,平均年齡42.5歲。經比較,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情程度及治療方法等基本一致,不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風險評估的實施
(1)對所有患者建立風險管理程序:首先識別風險,對風險進行分析和評價,制定實施策略,最后對于實施效果進行評價;
(2)對所有患者設立風險評估表:對今年來乳腺癌患者化療后出現的風險進行收集整理,制定風險評估表,其主要內容有風險識別(包括患者一般情況及對化療情況認知等組成)、風險分析及風險評價[1];
(3)預測乳腺癌患者進行手術后化療前的風險;
(4)對護士關于乳腺癌患者出現風險情況的認知進行調查;
(5)風險的管理策略的制定:患者:根據上述評價結果,對患者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評估和分析,針對可能出現的風險制定相應的預防措施;護理人員:了解護理人員對于乳腺癌化療后發生風險知識的了解情況,進行針對性培訓;
(6)風險發生后的處理:患者一旦發生風險,應積極處理,對風險發生的原因進行調查,第一時間根據發生原因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同時應該與患者及家屬進行積極溝通,情況嚴重時應第一時間向上級匯報[1]。
1.2.2評價標準
(1)患者滿意度調查:對所有患者進行術后滿意度調查,采用調查表進行。其中調查表滿分為100分,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進行滿意度評價[2]。
(2)關于護理過程中患者投訴情況評價:主要是按《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中的標準進行評價。
(3)患者化療期間其配合程度和治療積極程度進行評價:對患者配合情況進行打分,其依據主要是化療期間患者的主動配合程度,患者發生并發癥后護理人員有無抵觸情緒等等[2]。
(4)患者化療期間護理風險的發生情況:對于患者在化療后的皮膚及血管情況進行評估,同時觀察其藥物是否出現外滲等。
1.3統計學處理
若為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統計學分析采用2組間的t檢驗進行,對于定性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或者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統計軟件應用SPSS進行統計學分析。
2結果
2.1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其滿意度好于對照組患者;2組間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結果見表1。
2.22組患者化療期間配合程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其配合程度好于對照組患者;2組間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具體結果見表1。
3討論
對于乳腺癌患者進行化療是一項重要治療方法,化療藥物對于癌細胞具有重要的靶向殺傷作用,但是對于正常細胞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一般化療藥物也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同時乳腺癌患者其病程較長[3]。在化療過程中必然存在很多的安全隱患,為了早期預防其安全隱患,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到乳腺癌患者的治療中,對患者化療過程中的風險進行識別、分析及評價,同時評估患者及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并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培訓,以減少化療風險的發生,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和配合情況,促進患者的康復。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化療期間進行護理風險管理,通過對患者化療前的風險進行預測、分析及評估,同時在風險發生后采取積極的處理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風險發生造成的損害。本次研究中,對140例乳腺癌患者隨機分組,在實行風險管理組中,患者的滿意度、配合度及投訴情況均好于常規護理組,對患者化療前進行風險評估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 上一篇:開發區慈善事業發展工作意見
- 下一篇:談論連鎖經營配送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