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時間:2022-11-26 09:17:56

導語:大學英語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英語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年3月28日,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提出了“21世紀核心素養5C模型研究報告”(中文版),目的是要為全球的核心素養教育貢獻“中國智慧”。5C模型的具體內容包括:創新、合作、申辯思維、溝通、文化理解和傳承。事實上,這個5C模型所強調的就是教育的核心理念,即“德才兼備和立德樹人”。5C當中多出來的“文化理解和傳承”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品德和品質,以及學生對中國文化的深切理解和認同。

1大學英語課堂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和必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是高校教育的一塊“硬傷”。一般的大學都是由專職的思政教師進行一周4個學時的理論知識傳授,很多內容都是淺層次的圍繞理論展開的教育,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淺,理論覆蓋面窄,很難達到預期的理想教學效果。更別提打動學生、影響學生的意識形態和價值取向,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素養了。相比之下,其他學科的教師在其課堂上也只是進行相關知識的講授,很少教師會在專業課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這種現象就導致了很多教師在大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身份缺失問題。事實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屬性就決定了它的廣泛性、長期性和持久性,大學里所有學科的教師都應該參與進來,大學英語也不例外。大學英語課堂上,學生往往會受到各種各樣的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對其社會心理、思想狀況、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都產生深刻影響。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它反映的就是西方國家的社會習俗、人文思想、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等等,這是由英語的本質和特性決定的。同時,英語也是人類進行思想溝通和文化交流的媒介,必然將其獨特的文化屬性向外傳播、滲透和擴展,并與其他語言和文化之間發生融合或是排斥。英語教師應該透過語言的表象剖析語言背后所傳達的文化和人文精神,借助英語的橋梁作用,深刻地客觀地比較中西方文化的異同,提高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優劣性的思辨能力。

2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的融入點

2.1融入愛國主義教育。一種語言代表著一種文化,西方的語言和文字都刻上了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印記,因此教師對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應該滲透于其中。教師在教授大學英語時,要結合教材內容潛移默化地融入愛國主義教育,要向學生介紹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以及辛勤勞動、艱苦奮斗的中華傳統美德,并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民族自尊心和國家榮譽感。2.2融入人格品質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英語教材內容對比中西方文化差異,幫助學生抵制西方的消極思想,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也要在教材中深刻挖掘我國優秀文化的道德品質,培養學生誠實、勤儉、友善、自強、敬業和奉獻的優秀傳統美德,并將其內化在學生的意識形態當中,同時成為大學生積極贊成和自覺遵守的道德行為準則。2.3融入理想信念教育。理想和信念集中地體現了人類的崇高精神,二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大學英語的授課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將民族精神和中國夢想融入教學過程中,這也非常符合我國十八大所提出的“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對夢想的憧憬可以指引大學生不拘泥于形式,在學習過程中秉承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可以鼓勵大學生不斷創造新方法,開闊眼界,尋找適合自己的未來道路。2.4融入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大學英語課堂上,通過中西文化對比引導學生增強對我國民族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當代大學生應該成為有自信、有尊嚴、能自強的中國人。大學英語教師應該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全面開展和傳統文化有關的主題式教學活動。比如,介紹中國的傳統節日或是重大歷史事件,幫助學生建立對我國光輝歷史文化的自信和自豪。2.5融入醫學人文教育。筆者所在學校是醫學院校,這樣的醫學屬性就決定著要將醫學人文教育融入到大學英語的授課過程中,這也反映出我國的社會發展需求和文明程度。教師要結合英語教材,對比中西方不同醫療體制,引導學生樹立高尚的醫德醫風,提高其社會責任感和醫療服務意識。同時,也要引導學生客觀全面地認識西方的福利制度,不要盲目的認為其優越于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作為高校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僅是要講授英語語言和文化的基礎知識,同時還要透過語言和文化,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樣做可以有效加強對學生的價值觀引導,增強學生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的價值引領,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團結合作的意識。

作者:任玲玲 單位:吉林醫藥學院外語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