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改革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9 10:37:00

導語:醫療改革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療改革研究論文

當今世界上還沒有幾個國家把公共醫療衛生系統當做商品投入市場競爭,把飽受疾病折磨的病人當作榨取暴利的對象!中國又開了先河!每年因此致殘甚至死亡的人數難以估計!現在醫療已經成了一些富人的特權。因為經濟原因,社會上多數的醫療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窮人甚至無法享受到最基本的醫療服務。醫改應以廣大人民群眾為服務對象!讓大多數人能夠提高身體素質,保持健康;讓群眾真正的能看得起并能治好病!所以醫改應從“公共衛生體系”,“醫療服務體系”兩大方面著手。并根據國家規定,和專家的研究應繼續遵循三個基本原則。

兩會以來醫療問題一直是媒介探討的熱點,因為醫療涉及民生,是老百姓所最為關心的切實問題。對于中國這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來說,不健全和有些畸形的醫保制度更是成為人們茶余飯后所討論的熱點話題!

人們都在抱怨中國的醫療體系,“看病難”,“看病貴”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那么本人先來介紹一下中國醫療體系的現狀!

“醫院只認錢,不認人。”——僅僅因為深更半夜未帶足現金,渝州大學陶國林老師在押光身上所有錢物后,仍眼睜睜看著自己患急性闌尾炎的學生得不到救治,其中一頭發花白的醫生竟作答:“我們只認錢,不認人。”(中新網重慶)又如醫院在收治急診病人之前先收一筆押金的情形并不少見。官方媒體對一起慘劇表示了震驚。四家醫院拒絕收治三歲幼童燙傷慘死——因烏魯木齊市4家醫院拒絕收治,不慎被開水燙傷的3歲幼兒劉光祥,在父母抱著他奔波4個多小時后休克死亡。(《人民日報》)

當今世界上還沒有幾個國家把公共醫療衛生系統當做商品投入市場競爭,把飽受疾病折磨的病人當作榨取暴利的對象!中國又開了先河!每年因此致殘甚至死亡的人數難以估計!可怕呀!英國《泰晤士報》8月4日發表一篇文章指出中國的醫療體制“露骨的貪婪取代了赤腳醫生!”現在醫療已經成了一些富人的特權。因為經濟原因,社會上多數的醫療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窮人甚至無法享受到最基本的醫療服務。

據統計,我國20%的人擁有80%以上的銀行存款,由此可以看出,貧窮或者說不太富有的人占了絕大多數,政府應該保證這些人獲得最基本的醫療保障。目前,我國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是1.6%—1.7%。在這部分財政支出中,醫療費用的70%用在城市,30%用在農村;而我國70%的人口在農村,也就是說30%的人口占用了70%的衛生資源,包括政府的支出。2003年我國農民的人均收入是2622元,根據第三次衛生服務調查的結果,2003年農民住院例均費用是2236元。這樣,如果一個農民家庭有一個人住院,可能這一年的收入就全部用到醫療費用上。衛生部副部長朱慶生在衛生部中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進展情況新聞布會上曾經承認,在農村有40%—60%的人,因為看不起病而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在中西部地區,因為看不起病、住不起醫院,因病在家里死亡的人數估計在60%—80%。什么是國恥,這就是國恥,30%的人占據了70%衛生資源,在這30%中極少部分人卻又占據了絕大多數的資源和金費,當外面的工人、農民因交不了住院費死

可以看出,中國的醫療是相當不健全,不公平的!我們的醫改究竟要失敗幾次才能真正接受教訓呢?我們還能經得起幾次失敗呢?本人對今年的醫改也同樣持懷疑的態度!原因很簡單,北京市能不能放鞭炮都要在全體市民中征求意見,圓明園的湖底要不要鋪塑料布都要聽證,還得現場直播什么的,醫改這樣比天還大的事,怎么就這么放心地讓“相關部門、專家學者”暗箱操作,一手包辦了呢?

本人認為醫改應以廣大人民群眾為服務對象!讓大多數人能夠提高身體素質,保持健康;讓群眾真正的能看得起并能治好病!所以醫改應從“公共衛生體系”,“醫療服務體系”兩大方面著手。并根據國家規定,和專家的研究應繼續遵循三個基本原則:一是堅持走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不能變,不能盲目照搬外國的發展模式;二是堅持衛生事業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宗旨和公益性質不能變,醫療衛生機構不能變成追求經濟利益的場所;三是政府承擔公共衛生和維護居民健康權益的責任不能變,增加衛生投入、提供公共服務、加強醫療衛生監管依然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

我國衛生事業是政府實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會公益事業。衛生改革與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適應人民健康需求和承受能力的比較完善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具體如下:

第一,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公共衛生管理。主要包括四個方面:預防重大傳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為群眾提供基本醫療保障,維護人民身體健康;加強衛生行業監管,維護群眾就醫安全;加強健康宣傳教育,改善生活工作環境,提高群眾的衛生觀念和衛生意識,改變不良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減少疾病發生。

第二,加快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

第三,加強重大傳染病防治,重點控制艾滋病、肝炎、結核病、血吸蟲病等重大疾病的發生和流行。

第四,加強農村衛生建設,提高農民健康水平。各級政府和衛生部門要切實把工作重點放到農村,采取綜合治理的措施,努力解決農民缺醫少藥的狀況。一是在國家發改委的大力支持下,今年正式啟動農村衛生基礎建設規劃,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籌資,用幾年的時間,逐步改善醫療衛生條件。二是積極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農民醫療保障水平。三是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建立適應農民承受能力的農村醫藥價格管理體系和農村醫療管理規范,為農民提供安全、廉價的基本醫療服務。四是堅決落實中央關于每年新增的衛生經費主要用于農村的要求,會同有關部門積極研究制定加大農村衛生投入,改革農村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為農民提供廉價服務的保障措施。五是加強農村衛生人才培養,組織城市醫生對口支援農村。

第五,深化城市醫療體制改革試點,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近年來,城市醫療服務體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從整體上看,成效不夠明顯,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是:公立醫院運行機制存在問題,公益性質淡化;社會資源進入醫療服務領域不暢,發展不快;醫療服務監管薄弱,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緩慢,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很突出。

第六,切實加強醫院管理,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第七,加強衛生行業作風建設,狠剎不正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