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異化勞動及現實意義
時間:2022-11-06 03:42:55
導語:經濟學的異化勞動及現實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何謂“異化勞動”
(一)“異化”的概念
“異化”一詞,早在馬克思之前,西方就有許多大學者、大思想家如霍布斯、盧梭、費希特、黑格爾、費爾巴哈等都曾運用過這個哲學范疇來闡述自己的理論?!爱惢币辉~首先出現在英文中,ahenate,它的名詞形式是allenation;它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指“離間、疏遠、使不和”的意思,另一層是指“轉移(財產)所有權、讓渡”的意思。作為一個哲學范疇使用時,“異化”是指主體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動而產生對立面,然后這個對立面又反過來成為一種支配主體自身的異己的、外在的力量,而有關異化理論的描述在馬克思的異化勞動學說中達到了頂峰。
(二)“異化勞動”
在《手稿》中,馬克思在批判性的繼承和改造德國古典哲學的基礎上,尤其是在吸取了黑格爾關于“勞動是人的本質”思想的基礎上,對異化勞動理論進行了最完備的論述。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主要包括以下四重規定:第一重規定:在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勞動者同他所生產出的勞動產品相異化。“勞動者把自己外化在他的產品中,這不僅還意味著他的勞動成為對象,成為外部的存在,而且還意味著他的勞動作為一種異己的東西不依賴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著,并成為與他相對立的獨立的力量?!焙喲灾瑒趧诱呱a出來的產品不但不為勞動者所擁有,反而成為支配勞動者的一個異己的力量。第二重規定:在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勞動本身的異化。這是異化勞動理論的核心概念。在異化勞動中,工人的勞動不是本真的、目的性的勞動,而是手段性的、謀生性的勞動,工人在勞動中不僅不能獲得幸福,反而為這種勞動所奴役。“勞動者在自己的勞動中并不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并不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并不自由地發揮自己的肉體力量和精神力量,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到損傷,精神遭到摧殘。第三重規定: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人的類本質的異化。人的類本質是人的自由自覺的活動,人的類本質的異化體現為人的存在僅僅是一種手段性的存在。第四重規定: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異化。又叫做自我異化。“人從自己的勞動產品、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類的本質異化出去這一事實所造成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同人相異化?!痹陉P于馬克思異化勞動的四重規定中,其中,人與人之間的異化是異化勞動的總的凝結。而且,從異化勞動的角度來分析人,也是馬克思跳出國民經濟學的框架來分析和批判現實的人類社會重要體現。
在《手稿》中,馬克思深入資本主義生產領域,揭露私有財產的本質,在批判古典經濟學家的基礎上,從哲學人類學的角度來考察資本主義社會勞動以及人的異化情況。《回到馬克思》這本著作正是從馬克思的文本出發,從經濟學語境對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進行了解讀,本文從以下幾方面來展開論述:
(一)《手稿》中有關“異化勞動”理論的文本結構簡析
馬克思的《手稿》這一文本是一個有極其復雜的多重邏輯線索穿插的矛盾思想體系,它主要由三大筆記組成,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第一筆記中第二部分的關于異化勞動理論的闡述。在這部分筆記中(我們當前可見的部分,因為《手稿》的部分筆記有遺失),馬克思分三欄進行了論述。馬克思在第一欄首先提出了有一定意義的觀點,即關于資本、地產、勞動三者的分離對工人勞動報酬否定性意義,在這其中,貫穿的是經濟學的客觀邏輯;在第二欄,馬克思論述得不太完善,對“資本”、“資本的利潤”、“資本對勞動的統治和資本家的動機”和“資本的積累和資本家之間的競爭”這四個方面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分析;第三欄的討論主要圍繞著地租進行,而且當中有大量的摘錄,用馬克思的說法,這部分討論歸結為一點:資本主義社會分為兩大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
(二)馬克思的批判語境:人學現象學
在解讀《手稿》時,不得不提到馬克思的批判語境。馬克思的批判語境不同于費爾巴哈的自然人本現象學,馬克思是要透過復雜的社會現象,并真正站在無產階級的立場上,從掩藏在現象背后的本質聯系出發,建構了獨特的批判語境的起點:人學現象學。我們知道,古典意義上的哲學現象學是從康德開始的,在康德那里,外部世界一分為二:一是現象世界,它是我們人類憑感性經驗能認識到的世界,也即打上人類認識烙印的世界;二是自在之物,即我們現在常說的自在自然、自在世界,它是純天然的,沒有經過人類任何修飾和改造的世界。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又指出,絕對精神、絕對觀念是世界的本質,真實的物質的存在是現象,在馬克思看來,這是一種唯心主義的“透過現象看本質”,到了費爾巴哈那里,黑格爾的物質和意識關系重新被顛倒回來,建立了自然人本現象學,把感性的物質世界和人的生活從宗教的神靈中剝離出來。盡管如此,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世界的一切現象都是虛假的,都是帶有欺騙性的,于是,馬克思便形成了他自己的批判語境:人本主義社會現象學,從無產階級的視域出發來批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三)經濟學語境下的“異化勞動理論”
1.“從當前的經濟事實出發”,人學現象學意義上的本質透視。馬克思在提出異化勞動理論時,道出了這樣一個前提:“我們從當前的經濟事實出發吧!”這里,馬克思所說的經濟事實是站在工人階級視角下看到的經濟圖景(并非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的全部圖景):發生在勞動產品(商品,此時他沒有意識到產品只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才會成為商品)即勞動對象化實現中同時出現的異化與外化。亦即工人創造出的物質財富越多,他反而越貧窮。由此,馬克思指出當前的國民經濟學對人“漠不關心”。在此基礎上,馬克思進一步發現,國民經濟學關注的物質世界外還有一個人的世界,更令人吃驚的是,這個“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在勞動中耗費的力量越多,他親手創造出來反對自身的、異己的對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強大,他本身、他的內部世界就越貧乏,歸他所有的東西就越少”。于是,馬克思在這里提出了勞動的對象化與異化的問題。2.從交換異化論到生產異化論,馬克思異化勞動思想的飛躍。在《穆勒筆記》中,馬克思深受赫斯的影響,從貨幣的異化開始討論異化現象。貨幣的異化即交換的異化,生產的異化即勞動的異化,馬克思在后來意識到人們在交換中形成的社會關系的異化是以生產為基礎的,從交換異化論到生產異化論正是馬克思超越約翰•穆勒的地方。此時,馬克思進一步指出,“勞動同它的產品的直接關系,是工人同他的生產的對象的關系。有產者同生產對象和生產本身的關系,不過是前一種關系的結果和證實?!边@一句話說明了馬克思從對象化開始對勞動異化分析的原因,并指出了資本家與生產以及產品的關系(交換與分配)是工人與自己生產的結果的直接關系之產物,這是極深刻的。3.“異化勞動”與私有財產:異化勞動理論的一條邏輯線索。總結了關于異化勞動的四重規定后,我們不難發現,馬克思實際上把他對現實的批判歸結為兩個主要因素: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馬克思進一步指出,“可以借助這兩個因素來闡明國民經濟學的一切范疇,而且我們將發現其中每一個范疇,例如商業、資本、競爭、貨幣,不過是這兩個基本因素特定的、展開了的表現而已?!庇纱?,可以清晰地看出馬克思的一條思想脈絡:異化勞動是顛倒了的本質,私有財產是異化勞動的結果,經濟范疇是這個結果的不同表現。然而,由于第二手稿的主體部分遺失,馬克思最終沒能完成“從私有財產同真正人的和社會的財產的關系來說明作為異化勞動結果的私有財產的普遍本質”和“人怎么使他的勞動異化、這種異化又怎么以人類發展的本質為依據”這兩大任務,這里不再做贅述。
三、“異化勞動”理論的現實意義
“異化勞動”理論是100多年前馬克思在當時的資本主義生產條件下提出的,現在,時過境遷,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也呈現出了一些嶄新的面貌,某些生產方式、管理經驗反而值得我們去學習。然而,一個理論的偉大之處就在于它能隨著實踐的發展而常青,在當前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兩種制度、兩種生產方式并存的情況下,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對于我們當前發展生產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特別是它的關于勞動與人的關系的論述,對于當前我們以人為本,正確處理好勞資關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一)構建和諧社會,抑制異化勞動的不良影響
眾所周知,市場經濟是一把雙刃劍,即給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同時也使我們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而從當前社會道德角度來看,這份風險主要是人們道德的滑坡,精神家園的荒蕪以及社會歸屬感的衰落。誠然,市場經濟給我們帶了效率、收益、競爭機制和開拓創新意識,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也取得了物質文明建設上令西方矚目的巨大成功,同時我們也看到,極端的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盛行,人與人之間疏離感、不安全感加強,精神生存危機堪憂,這些都是異化勞動在當前社會中的投射?;谶@一嚴峻的社會現狀,黨和國家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的理念,建立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一理念主要包括:民主與法制相結合,協調個人利益與社會利益,從而緩解和釋放精神危機;堅持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元化,承認統一性下的多元性,努力朝“多元一體、天下大同”的目標邁進;正確處理公平與效率的關系,激發效率與注重公平二者兼顧,縮小貧富差距,建立一個滿足大多數人需求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二)貫徹科學發展觀,促進實現人對其本質的真正占有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的對外開放?!笔舜笥诌M一步指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戰略全局的選擇”??茖W發展觀是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當代中國發展問題上的創造性應用。1.“發展才是硬道理”。大力發展生產力,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奠定物質基礎。同志又指出,“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因此發展具有永恒性、絕對性和極端的重要性,它是消除異化勞動的前提。而當前以人為本理念的提出又突出了發展的本質即以人為本。2.“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目標,要努力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謀求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解決與人民群眾利益相關的問題,堅持發展是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3.堅持“發展——消除勞動異化——實現人的本質與發展——以人為本”的高度統一。馬克思指出要通過生產力和社會的全面發展來消除勞動異化來實現人的本質,在這里,十七大報告進一步指出,發展要堅持以人為本,豐富了人實現本質發展的具體內容。
(三)堅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階段性和歷史性的統一
馬克思在其三大社會形態理論中指出,在“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第二大社會形態向“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第三大社會形態轉變的過程中,由于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發展水平的限制,異化勞動將在一定程度下還將長期存在,因此,與此相伴隨的資本主義經濟現象也將長期存在,這些也都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踐所證明了。因此,我們不得不承認一些資本主義經濟現象在社會主義現階段的存在和發展有其合理性,限于當前我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還需要一個漫長而又復雜的歷史過程,需要分階段進行。然近些年來,隨著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不斷探索,我們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民主與法制的不斷健全、政府宏觀調控的水平不斷提高,這些都為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堅持人的本質發展的階段性和歷史性的統一,有助于我們認清客觀現實,理清發展脈絡,從而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不斷前進。
四、小結
《回到馬克思》從文本角度對馬克思進行解讀,力圖尋找本真的馬克思,也是當代關于馬克思主義解讀中頗具影響力的一本書,而異化勞動理論一直是研究馬克思主義的學者們所津津樂道的話題。本文在閱讀張一兵著的《回到馬克思》基礎上,對異化勞動理論進行了表面意義上的探討,并結合時展要求提出了管窺之見。當然,關于異化勞動理論的探討不止于此,隨著時代的推移,它還會繼續下去,更加可貴的是,在這一理論不斷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越發看到了馬克思主義的偉大之處:早在100多年前,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就對人類人會的發展作出了預測,時至今日,馬克思主義理論仍然是指導我們社會主義國家不斷向前邁進的理論武器和思想指南。誠然,至今國內外有不少關于馬克思主義的爭論,修正主義和各種非馬克思主義也從不同的角度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解釋和批判,如何真正解讀馬克思主義,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防止和避免馬克思主義的本本化、教條化,尤其是如何在當代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情況下,逐漸消除異化勞動理論的社會根基,這將是并一直是今后我們黨提高執政能力所面臨的一項重大議題,也是全國人們面臨的緊迫任務,我們還需要繼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與努力,積極促進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的到來!
本文作者:王秀芹工作單位:南京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 上一篇:談經濟學對心理學的影響
- 下一篇:論案例教學法在經濟學的應用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