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經濟學素養的培養

時間:2022-05-06 08:20:41

導語:大學生經濟學素養的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經濟學素養的培養

摘要:在市場經濟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基礎架構的大背景下,復合型人才不僅僅是“專才”,而且同時要向“經濟人”和“社會人”轉變,要具備分析人類行為和社會現象的經濟學思維方式。問卷調查結果表明,要培養大學生經濟學素養,應突出應用性,實現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相結合。

關鍵詞:非經管類大學生;經濟學素養;培養

一、大學生經濟學素養培

養的重要性第一,具備經濟學素養是適應市場經濟對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需要。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市場逐步在資源配置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經濟現象已經滲透到社會生產的方方面面。不管從事何種工作,我們每天都在接觸大量的經濟信息,從事著一定的經濟活動。因此,為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除具有過硬的專業技能之外,還要樹立科學的市場意識。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處于生產供應鏈上的每個崗位,乃至于生產一線的專業技術人員,都必須樹立市場意識、成本意識、競爭意識、風險意識等,以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第二,具備經濟學素養是市場經濟環境下生活理財的需要。當今社會,除職業本身對經濟學素養有要求外,每個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打理也離不開經濟學知識。一個人的理財能力如何,直接關乎他的事業和家庭。如何支配自己的收入,多少用于消費,多少用于儲蓄與投資,如何實現個人財產的保值與增值,合理規避通貨膨脹,對這一系列問題的解答需要我們具備一定的經濟學素養。第三,具備經濟學素養是市場經濟環境下理性生活的需要。經濟學作為一門在有限資源約束下進行選擇的科學,具備經濟學素養可以讓我們自覺運用經濟學基本原理進行取舍和選擇,更加科學合理地進行決策,妥善安排個人的生活。經濟學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如何看待婚姻、家庭、職場、人際關系等問題的新視角,具備一定的經濟學素養有助于看清社會和經濟問題的本質、正確認識和理解我們周圍的世界。因此,專業教育教學生如何“做事”,人文素質教育教學生如何“做人”,經濟學思維教育則教學生如何“生活”,三位一體,缺一不可。

二、大學生經濟學素養培養的基本目標

經濟學素養培養的目的不是把經濟學教成充滿術語、模型、圖標和數學的堅不可摧的、望而生畏的理論體系堡壘。每個人時時刻刻都被經濟現象所包圍,經濟學的精髓在于經濟學復雜的理論體系背后所體現出來的一套觀察個人行為和社會現象的思維方式。學習經濟學的真正意義在于通過對活生生的、日常發生的現象的解釋來熟悉和理解經濟學家思考問題的方法。具體來說,我們認為大學生經濟學素養應包含以下幾方面的能力。首先,對經濟學思考問題的基本分析工具和核心概念的理解力。經濟學素養的培養要求大學生掌握一定的經濟學基本知識,包括經濟學的學科體系與總體框架、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社會供給與需求的關系、商品價格形成機理、國民收入的決定、經濟周期理論、國家宏觀調控的工具選擇、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與再分配等。其次,運用所學的分析工具和核心概念分析人類行為和社會現象的能力。經濟學理論是真實世界的經濟學,不是黑板經濟學,因此,經濟學素養的培養要求人們利用經濟學基本理論和經濟學思維方式去理解并解釋周圍世界中的個人行為和社會現象。再次,將對現象的分析形成經濟學觀點并以口頭和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能力。因此,對現實經濟中熱點、難點現象的加以分析總結,形成個人的經濟學觀點,才能使經濟學基本知識得到真正的理解和運用。最后,提出在經濟學上有意義的問題的能力。大學學習要實現被動到主動的轉變,要實現學知識到提出問題的轉變。經濟學素養要求從課本導向轉變到問題導向,而關于社會經濟的問題每個有心人都會觀察得到,從觀察到的現象中去發現問題,建立起問題導向的學習方式。

三、大學生經濟學素養現狀

為掌握大學生經濟學素養狀況,本文采用問卷和訪談方式對重慶大學理工科學生進行了調查。問卷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測試大學生已掌握的經濟學基本知識,了解大學生經濟學素養;第二部分是調查大學生加強經濟學素養培養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6份,問卷有效率達98%。經濟學素養很重要,但以上調查數據顯示,目前受調查大學生的經濟學素養情況不容樂觀。在關于經濟人、GDP、通貨膨脹、量化寬松等經濟學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10道題中,答題平均正確率僅有65%,這反映出非經管類大學生在經濟學基礎知識、基本概念的學習上確實有所欠缺。令人欣慰的是,部分大學生已經認識到具備經濟學素養的重要性,具有加強經濟學素養培養的積極性。9%的受調查大學生表示自己正在自主學習經濟學知識,瀏覽財經新聞、閱讀較為淺顯的經濟學教科書以及聽取經濟學講座是其獲取經濟學知識的主要途徑。另外,72%的大學生具有進一步學習經濟學的興趣,表示如果有機會,會采取行動,從而提高自身經濟學素養。其中,37%的學生傾向于學習宏觀形勢分析、政策層面的內容;33%的學生希望學習股票、證券等金融知識,10%的學生希望了解創業、企業管理、市場營銷等微觀層面的知識,而對于經濟學基本概念、分析工具等知識介紹的選擇較少(8%);另外還有12%的學生不清楚自己更傾向于何種學習內容。而對于學生喜歡的經濟學通識課授課形式,僅有10%的學生選擇系統化的基本知識講解,57%的學生選擇基本知識講解與專題式案例教學相結合,33%的學生選擇基本知識講解與課題討論相結合。這表明,對大學生經濟學素養的培養應突出應用性,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著重培養大學生利用經濟學基本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大學生經濟學素養培養路徑

第一,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體現經濟學素養培養的趣味性和生活化。在教學過程中,應側重經濟學素養培養的應用性,把經濟學基本知識的講解與現實經濟動態結合起來,采取小組討論、案例教學等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著重培養大學生利用經濟學基本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采用“案例—觀察—思考—一般性結論—解釋真實世界”的經濟學教學理念,即從問題出發,為了理解問題而學習知識,在閱讀中進一步去思考問題,學習完理論后回到問題,體會如何將理論作為一種思考問題的工具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此外,培養大學生經濟學素養須注重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通過課堂發言、課堂展示和寫作等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第二,豐富課外實踐,提高大學生有關經濟學素養培養的積極性和參與度。有限的課題教學時間不能促使學生完全吸收和消化所有經濟學基本知識,因此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豐富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長經濟學知識。結合當前社會經濟熱點問題,邀請一些經濟學專家學者開展有關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居民理財投資、社會收入差距、房地產價格調控、人民幣升值、大學生創業等的系列學術講座,以提高大學生對現實問題的認識水平。

作者:張青 丁從明 單位: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經濟學系

參考文獻:

[1]朱高林.非經濟類專業大學生經濟學素養的培養[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180-182.

[2]馬廣奇.論理工類大學生經濟學思維的培養[J].教育與現代化,2009,(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