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經濟學研究
時間:2022-05-06 08:40:43
導語:藥物經濟學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藥物經濟學在國際上得到迅速發展。由于我國藥物經濟學起步晚、發展時間短,與國際上相比還具有一定差距。近年來,我國藥物經濟學研究水平有較大程度地提高,文獻數量也逐漸增多,每年至少有200篇,包括綜述、藥物經濟學評價研究等。在國內藥物經濟學文獻數量增多的同時,其在各省份的發展卻是不平衡的,本研究就河北省內藥物經濟學發展狀況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
分別以“藥物經濟學”“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最小成本分析”和“河北”為關鍵詞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和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檢索1990年1月至2014年12月相關資料,并且剔除重復發表和與文章實際內容不符的文獻,最終篩選出河北省內學者發表的有關藥物經濟學的文獻78篇。
1.2研究方法
運用Excel辦公軟件,將78篇文獻資料按“文獻數量”“第1作者分布特征”“文獻研究主題”“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進行分類,并逐篇分析。其中文獻研究主題一般可以分為理論研究、應用研究和其他研究,而藥物經濟學常用的評價方法為成本-效果分析法、最小成本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法和成本-效用分析法。
2結果
2.1文獻數量
據統計,河北省內學者有關藥物經濟學的文獻發表數量總共78篇,其中在2007—2011年間藥物經濟學文獻發表數量最多,見表1。
2.2作者分布特征
2.2.1作者區域分布特征
作者分布地區石家莊36篇,占46.1%;唐山和邢臺各8篇,分別占10.3%;保定7篇,占9.0%;廊坊5篇,占6.4%;邯鄲和承德各4篇,分別占5.1%;滄州3篇,占3.8%;秦皇島、衡水及張家口各1篇,分別占1.3%。
2.2.2作者機構分布特征
第1作者分布機構在醫療機構的有61篇,占78.2%;高等院校11篇,占14.1%;藥品監督管理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保健院等機構共6篇,占7.7%。
2.3文獻研究主題
1990—2014年河北省內藥物經濟學相關文獻中,應用研究72篇,占92.3%;理論研究僅2篇,占2.6%;其他研究4篇,占5.1%。2.4藥物經濟學研究方法評價1990—2014年,河北省內有關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文獻總46篇;其中成本-效果分析和最小成本分析38篇,占82.6%,成本-效益分析僅為8篇,占17.4%。
3討論
通過對78篇文獻分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出近年來藥物經濟學在河北省的發展狀況,同時也可以發現其存在的問題。
3.1文獻數量
從表1中可以看出,雖然與前10年相比,河北省內藥物經濟文獻發表數量上有了一定程度地提高,但與廣東、北京、上海、江蘇等省份相比文獻數量還是較少[1]。
3.2作者分布特征
河北省作者分布機構以醫療單位為主,說明河北省內的藥物經濟學研究是以醫院臨床醫師和藥師為主體,其原因可能與醫院較易取材相關[2],且醫院中醫師、藥師晉升和科研績效考核也與文獻發表有關。也說明,研究藥物經經濟學人員較單一,缺乏與其他機構研究者的交流。同時,作者所分布區域較集中,主要位于石家莊。提示藥物經濟學的發展可能與所在區域藥師、醫師數量以及人口數量密切相關[1]。
3.3文獻研究主題
應用研究包括臨床合理用藥、新藥研發、醫院藥事管理等方面,是藥物經濟學研究的最終運用與具體實踐[3],主要是對具體藥物的治療方案進行評價和分析,本研究中其占總研究文獻數量的50%以上。說明河北省在某些疾病的藥物經濟學分析方面相對完善,但是研究模型和方法比較單一,還有待向多元化發展。在藥物經濟學研究主題中,只有2篇為理論研究,說明有關理論研究的文獻較少[4],即與藥物經濟學相關的概念性研究較少,缺乏對藥物經濟學的深入研究。
3.4藥物經濟學研究方法評價
河北省藥物經濟學現階段仍以成本-效果分析和最小成本分析為主,可能原因為其可操作性強、周期短、數據分析簡單、涉及經濟學專業問題少[3]。成本-效用分析方法中,效用是經濟學及心理學概念,是從患者的主觀角度來對藥物效果進行評價[5],該分析方法及結果不夠客觀、準確,因此一直較少使用[6],這也是該方法在河北省內乃至國內少見的原因之一。成本-效益分析是以貨幣形式體現,而將臨床指標轉化為貨幣形式,需要較多藥物經濟學專業知識[7],而河北省內發表藥物經濟學文獻中醫療機構人員居多,對其來說這種方法使用難度較大,因此導致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較少使用。
4建議
針對河北省內藥物經濟學發表文獻數量較少、研究單位單一、應用研究較窄、理論研究較少、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單一等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4.1加強《中國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的推廣
《中國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2011版)于2011年4月9日正式,該指南將藥物經濟學評價的主要內容進行詳細說明,其不僅為我國藥物經濟學的發展提供標準和依據,還可以指導我國藥物經濟學評價方法[8]。雖然,我國沒有將其制定為藥物經濟學評價強制標準,但是能夠規范我國藥物經濟學評價研究[2],因此建議加強對《中國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的學習和推廣,尤其是河北省內各縣市,從而改變河北省內藥物經濟學研究數量少、評價方法單一等問題。
4.2加大對藥物經濟學的教育力度
4.2.1重視藥物經濟學教學
高校一方面應建立適合現階段藥物經濟學發展的統一教育標準,只有建立統一的教育標準才能加強優質師資培養、優秀教材建設以及藥學、醫學本科教育中藥物經濟學教育的力度[9];另一方面,應設置系統課程和標準計劃培養以及使用和具有較強的指導性和應用性教科書,從而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藥物經濟學[10],有利于專業人才的培養。同時,減少河北省內藥物經濟學的應用研究較窄、理論研究較少的問題發生。
4.2.2對專業人員進行培訓
由于藥物經濟學研究方面廣泛[11],涉及學科領域多,需要專業人員學習的知識也較多,而這些學科的知識更新速度較快,因此需要對專業人員進行定期培訓,使其在藥物經濟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得以提高,研究工作趨于標準化、科學化[10],從而減少應用研究較窄、理論研究較少問題的發生。
4.3建立交流平臺
藥物經濟學是一門交叉性學科,研究人員需要對藥學、臨床醫學、流行病學、經濟學等多方面的知識進行了解[12],因此需要在醫療機構、高校和醫藥企業間建立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這不僅有助于學者及時交流先進理論知識、醫療技術[3],而且還能增強其橫向合作,實現優勢互補[13],從而減少研究主體單一的問題。綜上所述,近十年來,雖然河北省內藥物經濟學相關文獻研究數量相對于1990—2001年明顯增加,但文獻中還有研究作者區域集中及研究方法、研究主體單一等問題。當然,河北省內藥物經濟學發展還存在著一些其他的問題,本研究沒有對其進行研究,有待進一步探討。
作者:劉國強 鄭盈盈 單位: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
參考文獻:
[1]林海,許明飛,祝菁菁,等.我國2003—2012年藥物經濟學評價文獻計量分析[J].中國藥房,2014,25(10):865-869.
[2]馬向芹,羅飛,溫祁,等.近三年我國藥物治療方案經濟學評價文獻分析[J].中國藥事,2014,28(5):536-541.
[3]趙雪梅,趙洋,高天.2007—2011年國內藥物經濟學文獻評價及現狀分析[J].衛生經濟研究,2013(1):39-41.
[4]曾力楠,梁毅等.《中國藥房》雜志藥物經濟學評價研究文獻分析[J].中國藥房,2011,22(22):2019-2022.
[5]何小星,李昌煜.國際藥物經濟學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中國藥物經濟學,2008,3(1):1-15.
[6]于小婷,李斌,楊松,等.國外藥物經濟學文獻計量分析[J].中國藥房,2013,24(14):1249-1252.
[7]楊菊.我國藥物經濟學研究的現狀和建議[J].中國藥房,2014,25(26):2401-2403.
[8]劉國恩,胡善聯,吳久鴻.中國藥物經濟學評價指南2011年版[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1,6(3):6-6.
[9]李湘,楊成密.國內藥物經濟學的研究現狀[J].中國藥房,2011,22(22):2023-2025.
[10]吳晶,吳久鴻,劉國恩.2009—2010藥物經濟學學科發展[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1,6(7):5-15.
[11]蘇煒.3種抗菌藥物方案治療下呼吸道感染的成本及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5):226-226.
[12]孫茂,馮曉遠,高鵬.2013年國內藥物經濟學研究質量評價[J].中國藥房,2015,26(17):2308-2311.
[13]錢正剛.我國藥物經濟學研究的現狀、問題及建議[J].中國藥業,2010,19(20):13-14.
- 上一篇:藥品價格經濟學分析
- 下一篇:淺議經濟學與財務管理理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