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發展思考

時間:2022-05-10 08:11:17

導語: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發展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發展思考

摘要: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乎人民幸福和國家的未來,我國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生態文明建設是對經濟飛速發展帶來一系列環境惡果的反思,現在我國經濟發展到了一個關鍵的轉型階段,要想成功地實現經濟轉型,就必須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發展的理念,努力實現生態文明和建設的雙贏。

關鍵詞: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發展;途徑

1前言

我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的重大決策,來積極推動生態文明的建設活動,黨的十八大從新的歷史起點出發,又做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決策,指出我國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同時,由于之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進行經濟建設,造成了我國資源的耗竭、環境的破壞,也使我國經濟發展受到了制約。我國經濟發展已經到了要轉型的關鍵階段,我們必須吸取之前的經驗教訓,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首位,堅持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發展的新理念。

2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

2.1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質,就是將可持續發展提升到綠色發展的高度。可持續發展是指既要滿足我們當代人的需要但又不妨礙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發展,而生態文明建設是指既滿足當代人需要、又不妨礙后代人需要、還為后代人創造需要的發展。可持續發展戰略是根據現實的資源環境狀況提出的,同樣進行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提出,也是根據持續的糟糕資源環境狀況。2.2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之后,我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大規模地進行工業生產,我國的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然而伴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而來的是資源的耗竭、環境的破壞、大氣的污染、生態的失衡等種種惡果。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過分地向大自然進行索取甚至是破壞,而遭到了大自然的報復,枯竭的資源環境反過來又開始制約經濟的發展,迫使經濟發展不得不改變方向,進行經濟發展的轉型。我國的經濟發展必須從大規模、超速度、粗放型的增長方式轉向依靠質量、效率型的集約增長方式,經濟發展的動力也要從傳統的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2.3經濟發展需要生態文明引領的原因:我國現階段進入了經濟的新常態,經濟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都要進行轉型,不但重視經濟總量的提升速度,而且更加重視經濟質量的提升速度。而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的不合理,資源、能源的限制、環境的惡化等是造成經濟進入新常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經濟繼續保持增長,成功地實現轉型,就必須堅持用生態文明建設來引領經濟的轉型,來引領經濟的轉型。生態文明是經濟發展的目標,為經濟轉型提供了方向。經濟發展的最終目標是人民的幸福安康,而人民的幸福安康需要良好的生活環境的保障。良好的生活環境便是人類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物資的充裕以及生態環境的平衡。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目的,因此,經濟的發展的方向就是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和保護自然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基礎上,進行經濟的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將引領經濟發展。

3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發展的途徑和意義

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發展就意味著我們在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在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合理的開發與利用自然資源,從而實現既要金山銀山又要青山綠水的夢想。3.1大力弘揚生態文明觀,提高人民的生態文明意識:生態文明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生態文明建設不是某個領域某個方面的建設、而是涉及社會各個領域的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不是單靠某些領導、某些企業老板、某些老師、某些學生完成的,而是需要全社會所有人員的共同努力。因此,我們必須通過不同的途徑,如培訓教育、電視、廣播、報紙的宣傳,參與實踐活動、發放宣傳冊等,來提高所有成員的生態文明意識,讓大家在日常自己的工作中、學習中、生活中都能自覺地積極貫徹生態文明觀。3.2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的發展3.2.1經濟發展目標符合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經濟轉型的目標的制定必須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在以往的經濟發展的目標中只能體現出快速發展的目的,而忽視了對資源環境的保護,由此造成了嚴峻的后果,資源環境遭到破壞、大氣污染加劇、生態失衡,甚至威脅到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因此經濟的發展的目標,必須融入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目標,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采用科學的生產方式,從而真正地造福于人民大眾。3.2.2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變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導向:目前我國的經濟進入新常態時期,開始走向經濟的轉型之路。在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必然會涉及到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型,那么在二者轉型的過程中,同樣要符合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注重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首先,生產方式的轉型。生產方式在遵循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注重對資源的反復利用、注重節能減排、注重減少對環境傷害的綠色環保之路;其次,產業結構的轉型。科學、合理的產業結構是經濟持續發展的保障,在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過程中必須要有創新意識、綠色環保意識,注重向高精端、低耗能、現代服務業等產業的轉型。總之,就是告別以往的經濟發展模式,向著綠色、低碳、創新的方向發展。

4總結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每個人都應該樹立生態文明觀,將生態文明理念落實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樣,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也要融入生態文明觀念,真正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引領經濟和社會發展,真正促進人民富裕和實現社會和諧。生態文明引領的經濟建設,必然是走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科學發展道路,生態文明建設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更是人民大眾的幸福安康。社會的各行各業應該共同努力,一起為建設美麗的中國而奮斗。

作者:羅逸璇 單位: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1]李桂花,高大勇.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之兩重內涵.《求實》.2014年4期.

[2]劉樹軍.海島全面發展中的生態文明建設路徑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北京工業大學.2015(學位年度).

[3]孟蟩蕾,朝克.發展生態產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學術探索》.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