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研究

時間:2022-02-28 02:01:55

導語: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研究

摘要:基于對新型城鎮化內涵的理解和河南省發展現狀,從人口城鎮化、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發展狀況和生態環境四個系統構建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研究指標體系,運用變異系數法來測度2007~2017年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并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表明,2007~2017年間河南省新型城鎮化是在穩步推進的,綜合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發展質量不高,仍存在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鄉差距擴大、人口和生態環境等問題.針對河南省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意在對河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中國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協調發展道路.而新型城鎮化是實現“四化”協調發展的重要載體和依托,是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區域經濟發展差距,促進協調發展的有力舉措,同時,也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2018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1.71%,相比2017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雖上升1.61%,但距離全國平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9.58%還有一定差距.其中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是城鄉二元結構、土地資源利用不合理、資源環境約束與城市承載力不足、產業結構不合理與產業支撐力不足等問題.為貫徹落實《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河南省積極響應并結合實際發展情況,頒布并實施《關于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施意見》(豫政〔2016〕62號),對河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提出了規劃與建議.同時在中原城市群上升為國家戰略時,河南省抓住發展機會,在國家的戰略和政策支持下,做好新型城鎮化規劃,以人口城鎮化為關鍵,優化河南產業結構,提升河南省綜合發展水平質量,推動河南省經濟發展.國內目前對新型城鎮化研究的文章特別多,大多學者從定義與內涵、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的測度和遇到的問題及對策等方面進行研究.彭紅碧、楊峰研究了新型城鎮化的內涵,主要從人口城鎮化、城鄉一體化、資源配置效率化三方面進行分析[1].杜志國測度了山西省各市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結果表明,山西省各市發展階段不一致,兩級分化現象嚴重[2].李京運用因子分析模型對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進行測度,結果表明,河南省綜合發展水平有待提高[3].詹明安、田云飛認為,新型城鎮化會減小傳統的城鎮化帶來的城鄉差距、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等問題[4].劉暢、侯修澤認為,新型城鎮化能夠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此外新型城鎮化更注重環境問題[5].

1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指標體系的構建與研究方法

1.1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指標體系的構建.“新型城鎮化”在黨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后內涵不斷被豐富,大多學者從其內涵確定新型城鎮化指標體系,從而研究綜合發展水平.劉靜玉等從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發展水平和資源環境三個方面研究了2001年、2005年和2010年三年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6].王新越等通過建立了人口、經濟和空間三個子系統主要研究了山東省新型城鎮化水平與空間位置關系[7].張琳和楊慶媛基于PILE四維視角下,根據新型城鎮化內涵結合重慶市現狀,運用人口發展-產業發展-土地利用-生態環境(PILE)四維分析框架和相關計量模型對2001~2014年重慶市新型城鎮化發展進行研究[8].吳紅霞,蔡文柳在河北省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從經濟發展狀況、社會基礎設施、城鄉一體化環境污染治理四個大方面構建指標體系,對新型城鎮化發展質量進行研究[9].本文在指標的選取上,以新型城鎮化內涵和河南省實際發展情況為基礎,研讀大量文獻,參照比較有權威作者的指標構建體系,從人口城鎮化、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發展狀況和生態環境四個大方面構建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研究指標體系.人口城鎮化主要從城鎮人口規模、人口密度、非農產業就業人口占比和人口失業率四個方面體現;經濟發展水平主要從人均GDP、消費、投資和產業結構四個方面體現;社會發展水平主要從醫療、教育、社會保障和生活質量四個方面體現;生態環境主要從污水情況、生活垃圾、綠化和道路清掃四個方面體現.具體說明見表1.2.2研究方法王鵬運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測度中原經濟區30個地級市“三化”綜合發展指數[10].張宏喬主要運用熵權法確定權重,研究了促進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因素[11].許輝云,李莜蓓研究中部六省新型城鎮化時空研究時,運用傳統的權重—TOPSIS法測度中部六省各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12].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研究的方法有很多,主要的有主成分分析方法、變異系數法、熵值法、傳統的權重—TOPSIS法等方法,本論文采用變異系數法進行研究.2.2.1指標標準化.由于選擇的指標單位不一致,為了使數據間有可比性,不影響計算效果,需要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本文用的是極差標準化對正向原始數據和逆向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處理如下:正向指標:x'ki=xki-min(x1i,…,xli)max(x1i,…,xli)-min(x1i,…,xli).逆向指標:x'ki=mas(x1i,…,xli)-xkimax(x1i,…,xli)-min(x1i,…,xli).其中,xki表示第k個樣本第i項指標的原始數據,x'ki為進行標準化過后的數據變量,i=1,2,…,n,k=1,2,…,l;max(x1i,…,xli)和min(x1i,…,xli)分別表示同一城市不同年份相關原始數據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2.2指標權重的確定.mi=hi∑ni=1hi,hi=σix(i=1,2,3,…,n).其中mi為第i項指標的權重,hi為第i項指標的變異系數,σi為第i項指標的標準差,x為第i項指標的平均數.數據代入和公式進行計算,各指標權重如表2所示.2.2.3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指數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指數:NU=∑ni=1mix'ki其中mi為第i項指標的權重,為標準化處理后的數據變量.本文以省為單位選取了2007~2017年共11年的數據為樣本,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局和《河南統計年鑒》,進行數據代入和處理,計算結果具體如表3所示.

2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評價

從人口城鎮化、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四個大方面來總體評價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根據表3得到圖1,從圖1可以清楚地看出,2007~2017年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綜合得分是一條逐年上升的曲線,從2007年的0.060520483上升到2017年0.967948579,說明河南省新型城鎮化是在穩步推進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河南省應把握中原城市群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機遇,爭做中原城市群發展的帶頭羊,不斷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讓河南又好又快地發展.從人口城鎮化、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四個方面各指標權重大小可以看出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結構和整體性問題.從表2準則層指標權重可以看出,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發展水平所占權重比較大,分別占0.394115536和0.327741296,由此說明河南省2007~2017年的新型城鎮化發展主要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拉動的,對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投資比較大;人口城鎮化和生態環境所占權重分別為0.10395056和0.174192606,占比相對較低,說明河南省在新型城鎮化建設方面,對人的問題和環境資源問題不夠重視.從表2具體指標所占權重可以看出,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對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和人均GDP所占權重比較大,分別為0.175223336、0.139746838和0.10144195;而常駐人口城鎮化率、非農產業就業人員比重、第三產業產值占生產總值比和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所占權重比較小,分別為0.038497799、0.024100109、0.043283671和0.012244354,說明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整體質量是不高的,是以加大投資、生產、消費的擴大量的新型城鎮化,并沒有解決人口問題、產業結構問題、城鄉二元和城鄉發展差距問題.

3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提升的建議

2007~2017年,雖然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在不斷提高,經濟在不斷地發展,但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質量不高,存在人口城鎮化水平低、產業結構不合理,城鄉差距擴大和生環境污染等問題,河南省新型城鎮化任重而道遠.針對河南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主要有以下幾點建議:(1)以產業發展為支撐,堅持產業轉型升級.2018年河南省三次產業結構為8.9∶45.9∶45.2,而全國三次產業結構為7.2∶40.7∶52.2.相比全國平均水平,河南省第一產業占比明顯過高,而第三產業占比過低,第三產業貢獻率不夠高,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發展不僅能推動地區經濟發展,而且有利于解決農村人口就業問題,縮小城鄉差距.河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應以產業發展為支撐,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產業發展方式由粗放式轉向集約式、由資源投入轉向創新驅動;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第三產業發展,加大對服務業和新興產業的支持和投資.(2)建設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提高河南省農村人口城鎮化水平,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城鄉協調發展.截止2018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1.71%,而全國平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58%.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農村人口市民化問題沒有真正解決.雖然大量農民工進城就業,但社會保障和子女教育問題沒有真正解決,最終還是在城市安居不下來.新型城鎮化“新”在解決人的問題,推進民生工程建設,推進戶籍制度改革,保障農村人口在城市就業安居問題,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和教育醫療體系,這是提高城鎮化質量建設的重要舉措.(3)加強生態建設,重視可持續發展.可持續性應是新型城城鎮化建設的前提,其效益是惠及萬代的.河南省人口密度大,但可利用資源和環境忍耐力有限,經濟增長的同時資源環境也在消耗.通過對河南省國土資源的統籌規劃,針對不同的地區應該差異化開發與整治,產業發展應選擇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方式,在綜合利用資源的同時注重環境污染治理,改善河南省發展的資源環境.(4)加大鄭州市省會中心作用,帶動周邊地市經濟發展.鄭州在加強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和鄭州航空港建設的同時,應做好中原城市群發展的帶頭羊,利用鄭州市區位交通優勢,大力發展貿易、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形成產業集聚.通過要素流動、產業轉移,鄭州市經濟的發展會輻射和帶動河南省其余地級市經濟發展,最終形成以鄭州為中心,其余17個地級市根據自身發展特色進行功能定位的協調發展機制.要形成這種協調發展機制,還要有開放的市場和便利的交通,使人口和產業能夠有效地向各個地級市集聚,最終實現經濟結構化合理化、規?;涂臻g布局有序化的新型城鎮化體系.

4總結

新型城鎮化發展不僅能帶動地區經濟發展,而且能破除城鄉二元結構、減少城鄉差距、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河南省是全國第一人口、農業大省,農業問題、人口問題、產業結構問題比較明顯,而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帶動河南經濟發展.河南省一直致力于新型城鎮化建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新型城鎮化綜合發展水平不斷在提高,雖在新型城鎮化進程中遇到一些困難,但仍在不斷改進與探索,努力走出一條符合河南省實情的可持續新型城鎮化道路.

作者:曹雪琴 朱佩佩 單位:鄭州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