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區的商貿戰略探索
時間:2022-12-20 02:55:15
導語:貿易區的商貿戰略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本文作者:吳硯峰工作單位:廣西職業技術學院
商貿物流產品種類過于集中中國-東盟商貿物流產品集中度過高,主要是機電產品、礦產品和橡膠類產品。以2011年進口產品為例,機電產品依然是中國與東盟貿易中最主要的商品,占中國與東盟進出口貿易額的一半左右。據中國海關統計,2011年中國自東盟進口機電產品896.4億美元,增長12.6%,占中國自東盟進口總額的46.6%。中國自東盟進口的第二大類商品是礦產品,2011年的進口額為362.9億美元,增長41.8%,占中國自東盟進口總額的18.9%。第三大類產品是橡膠,2011年,中國自東盟進口的塑料、橡膠達220.4億美元,增長33.3%,占中國自東盟進口總額的11.5%,成為第三大進口商品[2]。產品過于集中導致商貿物流發展不平衡,也使運輸工具的利用率不高,加大了商貿物流的成本。商貿物流國家分布單一中國-東盟商貿物流主要集中于少數幾個國家,也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商貿物流存在的問題之一。以南寧海關2012年1-5月廣西對東盟進出口商品的統計為例:越南名列第一,總額高達315402.9萬美元,增長22.8%,占整個東盟國家總額的77.54%;印度尼西亞進出口總額為45469.5萬美元,位于第二位,累計比上年同期增長72.1%;第三為馬來西亞,進出口總額為13610萬美元,累計比上年同期增長37.5%;第四為泰國,進出口總額為10742.3萬美元,累計比上年同期增長16%。從數據可知,雖然總體增速較快,但在東盟10國之中,越南占了近80%,而其他9個國家只占20%多一點[3]。由此可以發現中國對東盟國家商貿物流對象單一,一旦單一市場產生波動,將會導致商貿物流直線下降。物流標準不統一,嚴重制約了商貿物流的發展中國-東盟11個國家經濟發展嚴重不平衡造成各國物流標準五花八門,嚴重制約了商貿物流的發展。以最常見的托盤為例,我國托盤以1200×1000mm最多,其次是1100×1100mm,根據GB/T2934-2008,這兩種規格已經被定為國家標準,也符合國際ISO規定;而新加坡的托盤標準是6種規格1100×1100、1200×1000、1100×1400、1200×800、1200×1200、1200×800;目前采用或接受1200×1000、1100×1100兩種主流規格托盤的東盟國家有: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其他東盟國家則是各種規格的托盤并存。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貿物流的發展,抬高了物流成本。若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內采用一種統一規范的托盤,能夠使得物流成本降低1%~1.5%。僅以我國為例,則可能每年節約物流成本1000~1500億元,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另外,以中國-東盟11個國家間運輸為例,也存在物流標準不一致的現象,限制了商貿物流的發展。如公路運輸中,一輛4軸貨車滿載40t貨物從昆明發車到曼谷,則因為標準不一致造成的問題至少有:最少4次出入境手續;載重限制不一樣,在我國符合要求的40t貨,必須在老撾卸下14.8t貨,這是因為老撾規定4軸貨車核載為25.2t[4],符合中國限載的貨車一旦進入老撾境內則會因超載而受罰。造成運費高出了常規3%的6倍,產生占貨物總價值18%的高額運費。而在鐵路運輸方面問題則顯得更加嚴重:中國鐵路是1435mm標軌;印度尼西亞雖然是米軌,卻是1067mm,與其它東盟國家也不一樣;而柬埔寨、緬甸、老撾、越南、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卻是以1000mm米軌為主;若以鐵路運輸,則需要多次換車、裝卸,必然會造成貨損和產生其它方面的費用,從而導致商貿物流在各國流轉功能受到很大限制,也使物流費用大幅上升。中國-東盟商貿物流企業整體競爭力差由于東盟有些國家經濟發展比較落后,所以大多數商貿物流企業競爭實力較弱,規模偏小、功能單一,缺少物流信息系統的支撐,物流管理水平、技術手段和裝備設施還比較落后;不具備企業資源整合的能力,不能形成企業集團,還存在著粗放式經營的情況;專業化物流服務水平較低,物流方案設計、物流信息服務、物流成本控制及全程物流服務等高層次增值服務還未全面展開。這樣既不利于提高商貿企業整體運作效率,又不利于發揮商貿企業核心業務優勢,導致整體競爭實力差,也嚴重限制了商貿物流的快速發展。
均衡發展,挖掘東盟10國商貿物流發展潛力要想打破當前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商貿物流發展過分集中的局面,就需要思考商貿物流的結構是否合理,以及如何解決商貿物流在東盟各國增長不平衡和產品集聚的問題,深挖東盟各國商貿物流發展潛力。如提高對泰國與印尼的醫藥出口比重,以此發展醫藥商貿物流:以2010年為例,我國對泰國醫療器械類出口同比增長26.06%,達到5900萬美元;西藥類出口同比增長24.31%,高達3.78億美元;印度尼西亞是進口我國西藥類產品最多的東盟國家,是東盟第二大醫藥市場。另外,可以提高出口緬甸和越南的化肥商貿物流,據緬甸米業協會統計:2012年緬甸種植農作物面積約3000萬英畝,主要農作物有花生、玉米、大米、豆類、葵花、棉花、芝麻等7種,年需400萬t化肥。緬甸年產化肥只有33萬t,有較大需求缺口。這也為我國化肥的商貿物流提供了很好的發展空間。根據東盟國家資源特點,有針對性的開發其他商貿物流產品打破商貿物流產品過于集中格局,實現均衡發展,就需要開發東盟10國的其他商貿物流產品。以農業為主的越南為例,開發農資產品商貿物流就有很大的市場空間:①農機產品。越南南部湄公河平原與中部沿海地區,每年雨季經常發生大水災。災后首要任務是重建農業發展用的硬件設施、農業機械需求因之大幅增加。按越南北方農村耕作習慣,春節后必須大面積播種耕作,就大量需要大型、中型拖拉機、機引耙、中耕機、內燃機、抽水機、割稻機、打谷機、電動機、柴油機、殺蟲劑噴霧器等各類農業機械。而越制農業機械技術目前并無長足進步,農機產品產量不足、種類單一、品質有待提高,甚至售價還比中國農機產品貴。我國多數農機產品售價只是越南農機產品的一半,當地消費者有購買中國農業機械的傾向。越南每年需要5萬至6萬臺小型發動機,但越南國內產量僅1.6萬至1.7萬臺,其余則需依靠進口。此外,越南每年還需要進口約4萬輛拖拉機、15萬臺水泵,以及數量頗多的打谷機、收割機、烘干機等,可見越南農機市場潛力之大。中國農機產品在越南市場獨占鰲頭,甚至通過越南轉銷老撾、柬埔寨。瞄準農機商貿物流產品,也會取得很好的利潤。②農藥。由于越南全年平均氣溫在22-27攝氏度,平均降水量1500mm-2000mm,雖然天然條件為農作物的生長創造了良好環境,但同時也給害蟲繁殖、雜草生長提供了溫床。據統計,越南大約有3000多種作物蟲害、幾百種雜草。另外,蒼蠅、蚊子、螞蟻等蟲害肆虐,這就給農藥生產廠商提供了廣泛的市場空間。據專家估計,每年越南農藥市場容量約1.2億-1.5億美元,我國農藥在越南農藥市場上所占份額現為30%-40%。此外,每年有不少國產農藥經越南運往老撾、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由于這些國家都是傳統農業國家,農藥工業發展滯后,主要依靠進口農藥。因此,農藥產品類的商貿物流市場潛力巨大。③化肥。最新數據表明:越南每年需要進口20萬t復合肥、70萬t磷酸二銨、150萬~180萬t尿素,所以,開發化肥商貿物流也大有可為。④飼料。由于越南的養殖業得到長足發展,飼料需求旺盛。而越南飼料年產量約200萬t,僅能滿足市場需求的55%,缺口巨大。我國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地緣優勢,積極擴大出口,同時可考慮在越北方投資辦廠,帶動國內設備和原材料出口,開發飼料產品的商貿物流市場。統一物流標準,降低商貿企業成本和流通費用物流標準化有助于減少重復勞動,降低物流成本,從而推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內商貿物流的發展。根據發達國家的計算,實施標準化后,所節約的資金與所花費的資金相比,在日本是10:1,美國是50:1,所以統一物流標準對于降低商貿物流企業成本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以昆曼公路貨運為例,可以少支付5倍的運費;以托盤標準化為例,可以節省1%-1.5%的物流總費用。在推動物流標準化的同時,還可以通過引入現代物流管理技術和管理方法,優化商貿物流企業的業務流程,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經營成本和流通費用。例如,通過物流配送體系的建立,可以提高供貨準確率和配送效率,實現出入庫作業高效化,縮短企業供貨的前置時間;從而降低有關操作費用和庫存占用資金。同時,現代物流配送中心的建立還能夠有效推動連鎖經營;現代物流配送體系的形成,改變了批發業、倉儲業的傳統經營方式,促使商業流通環節發生變化,由過去簡單的進、銷、存向市場分析、優化運輸路徑、優化庫存水平、計算機管理、完善區域經營網絡轉換,進一步降低商貿物流的流通費用。辦好中國-東盟博覽會,加大會展類商貿物流的宣傳力度中國-東盟博覽會是由中國和東盟各國共同主辦的、以“促進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共享合作與發展機遇”為宗旨,集貨物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高層論壇和文化交流于一體,服務全國、服務東盟、面向世界的綜合性、國際性博覽會,享有“經濟、科技、文化領域內的奧林匹克盛會”的美譽。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的立體宣傳已經成為提升中國-東盟博覽會品牌影響力的“軟實力”之一。因此今后在舉辦東盟博覽會時,加大商貿物流的宣傳力度,深挖東盟各國商貿物流潛力,必然可以極大地推動東盟各國商貿物流的發展。建設標準化的物流公共信息平臺提高商貿物流企業的物流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可以提升商貿物流的效率,降低商貿物流成本。如建立中國-東盟物流信息平臺,或利用“中國-東盟中心”,擴展其服務功能,建立標準化的公共信息平臺,滿足商貿物流企業對物流公用信息的需要,形成信息共享,支撐企業信息系統各種功能的實現[7]。
目前,中國-東盟商貿物流在產品和國家分布上存在著集中化趨勢,雖然總量高速增長,但商貿物流的結構和分布卻是失衡的。因此,要根據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內不同國家在資源、技術能力方面的特點深挖潛力、均衡發展;同時也要提高商貿物流企業的管理水平、統一物流標準,加大物流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從而使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內商貿物流又好又快發展。
- 上一篇:當代高新區商貿發展的啟發
- 下一篇:高校商貿教學實踐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