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養殖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探索
時間:2022-12-20 10:09:55
導語:生態養殖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在可持續發展戰略指導下,實現生態養殖和畜牧業兩者相融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不僅可以改善生態環境,減少環境污染,而且還可以提高畜牧養殖水平,保障畜牧產品安全可靠,從而使畜牧養殖效益穩步提升,增加農民收入,推動地區經濟發展。該文立足于實際,對當前生態養殖和畜牧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行論述,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生態養殖;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在地區經濟發展中,畜牧養殖業發揮重要作用,通過畜牧附加產品的不斷完善和升級,極大增加農民養殖收入。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實現生態養殖和畜牧業的融合,可以使畜牧業發展邁上新的臺階。
1西峽縣畜牧業發展情況
畜牧養殖主要品種有牛、羊、豬、雞等,2020年西峽縣有牛存欄量5萬頭以上、生豬存欄有20多萬頭、羊存欄量有30多萬只。根據政策要求,西峽縣畜牧養殖產業堅持發展和保護并舉,積極實現生態養殖和畜牧業相融合,轉變生產方式,推進畜牧養殖的規模化、產業化,實現養殖和環境的協調發展,推進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進程,進而促進地區經濟發展。
2生態健康養殖綜述
生態健康養殖的核心是生態化、安全化,以食品衛生安全為養殖標準,將檢疫和生產作為基礎,對各類畜牧生物的生物學特征、對環境帶來的影響等進行充分考慮,并在養殖過程中利用現代化先進的養殖技術,做好疾病檢疫和控制,達到養殖的高質量、高效率目標。對于它的含義闡述,可以從2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在畜牧養殖過程中,要考慮周圍環境因素,將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及時避免,提高養殖的環保價值,實現畜牧養殖的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相統一。其次,對現有動物養殖環境進行改善,達到空氣良好、水源干凈、飼料優質,為畜禽生長創造良好空間,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實現生態健康養殖。
3生態養殖和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之間的關系
畜牧養殖產業整體發展質量與生態健康養殖所采用的方法和形式有直接關系,兩者是相互依賴度很強。對于畜牧管理部門,要在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理念下,對畜牧養殖的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把控,對各地區畜牧養殖所面臨的環境信息有全面調查和掌握,將可能存在的污染因素及時消除,并對可利用資源加大開發力度,做好環境保護方面的各項工作[1]。在具體工作開展中,可積極運用現代化科學技術,以先進的養殖方法提高養殖質量,同時還要將養殖技術和疾病防控兩者作為重點來抓,為畜禽動物健康生長提供環境保障。從畜牧養殖產業的發展角度分析,融入生態養殖理念可進一步規范動物養殖方式,促使整個養殖行業的污染情況得到控制,污染范圍降為最小,穩步推進發展進程,且這種良性循環發展模式可以維持較長時間。此外,對于畜牧業基層員工,也要深刻領悟可持續發展內涵,嚴格落實各項指示選擇科學的養殖技術,提高畜牧養殖的工作效率,在實際養殖過程中落實各項發展細節,保證生態養殖整體工作質量得到提升,也可以帶動喂養效率提高,為畜牧養殖產業的未來發展指明道路,邁上新的臺階。
4畜牧產業中生態養殖技術
西峽縣的畜牧養殖產業在政策扶持下得到迅速發展,逐漸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手段,在長期的養殖生產中,生態養殖技術應用也趨于成熟,就目前西峽縣畜牧養殖產業現狀,對于生態養殖技術的融合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融合。
4.1發酵床養殖技術形式
畜禽養殖中,動物的糞便處理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內容,如果處理不當會對養殖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在傳統養殖模式中,由于養殖理念和思想影響,養殖戶會盲目的增加水源,過量水源會引起糞便的大量產生,尤其是在夏季高溫季節,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水質和空氣質量都會有所下降,更重要的是會對畜牧產業內部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制約作用,發展速度緩慢。還有部分養殖場所,在內部結構建立之初沒有完善布置排污系統,導致日常動物喂養中糞便、剩食等大量堆積,不能及時排出,也不能第一時間進行集中處理,也會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環境污染,嚴重的話還會阻礙地區環境保護工作進程[2]。西峽縣積極將現代化生態養殖技術進行大范圍普及和應用,將生態養殖理念融入其中,充分發揮現代養殖技術的優勢,對養殖產生的各種垃圾進行高效化處理,也就是實行微生物發酵技術,降低污染。發酵床養殖技術是把秸稈材料和糞水耗量較大的微生物材料進行科學摻和,摻和比例準確確定,然后經過發酵制成發酵料,再把這些發酵料使用到養殖過程中,實現循環利用,減少利用不當造成的污染,也就避免糞便所帶來的的環境污染問題出現,與畜牧也可持續發展要求是相吻合的。
4.2林下生態養殖技術形式
西峽縣地形復雜,丘陵和盆地占地面積較廣,基于這方面因素,會對部分地區的生態養殖技術形式選用造成一定難度。對于地勢起伏較大的地區,可在林地或坡地進行生態養殖技術應用,在準確把握周邊環境的前提下,積極探尋適宜的生態養殖模式,做到因地制宜。而林下生態養殖技術形式就是一種林地應用效果較好的模式,從這種養殖技術的實際應用分析,它的動物飼養方式更側重于散養,將動物集中在林中喂養,動物除必需的飼料外,可將林中的野果、昆蟲、草等作為食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補充微量元素的作用,這種自由喂養配合人工補飼的方式,最明顯的特點是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破壞,有利于養殖基地整體喂養水平提高,使畜牧附加產品品質得到確保,從經濟角度分析,這種林下生態養殖技術也有利于后期市場營銷工作順利開展,最大化獲得養殖的經濟效益[3]。此外,讓動物充分接觸外界自然環境,以散養形式增加動物活動量,可保證動物生長良好,自身抗病性得到加強,且動物產生的糞便也會在自然環境中轉換為植物所需的有機肥,不會對周圍水源、空氣造成污染,也為草類、植物等根部提供養分,有效提升畜牧養殖中資源的利用率,不會和生態環境出現沖突,畜禽養殖和自然環境是一種良性關系,各種資源可以循環利用,兼顧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4.3農業種植和動物飼養的循環利用技術形式
和前兩者技術形式不同的是,動物養殖和農業種植循環利用技術主要是針對養殖過程分析,主要效果也是從養殖過程中體現。依據生態化理念,將各種資源進行科學整合,實現循環利用,畜禽動物在養殖中所產生的糞便,可通過沼氣的發酵作用形成沼渣,沼渣又可作為漁業養殖飼料,也可直接施加到農田中,為植物提供腐熟的農家肥,確保生長各階段養分充足。對于農作物生長,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可以適當減少化學肥料施加量,合理利用畜牧產業資源,降低種植成本,確保農產品品質優良。
5結束語
在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生態養殖和畜牧業融合勢在必行。通過引進現代化畜牧養殖技術和方法,可以兼顧生態效益和養殖效益,減少生態環境污染,提高整個養殖產業的質量和效率,進而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曹志偉.生態養殖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研究[J].畜禽業,2021,32(4):20,22.
[2]劉志奇.生態養殖與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分析[J].今日畜牧獸醫,2020,36(6):54.
[3]唐智軍.畜牧業生態健康養殖與可持續發展初探[J].中國畜禽種業,2019,15(12):31.
作者:李娜 單位:河南省西峽縣農業農村局
- 上一篇:深基坑支護工程安全事故成因探討
- 下一篇:山羊環保養殖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