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發展論文

時間:2022-01-11 10:43:00

導語:農村經濟發展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濟發展論文

1平羅縣農村環境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硬環境建設需加強。

近年來,平羅縣不斷加強電力、水利、通信、道路、小城鎮等基礎設施建設,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隨著農村農業特色產業的不斷做大、做強,基礎設施投入的相對滯后,制約著平羅縣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

1.2企業生產經營干擾因素需排除。

一是來自行政執法部門的干擾。

去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優化環境的政策和措施,并要求各部門按照縣有關要求為企業和外商提供優質服務,優化縣域經濟發展環境。但個別行政執法部門自身利益、個人利益至上,不顧大局,我行我素,“吃、拿、卡、要、報”現象仍時有發生,企業有苦難言。

二是來自企業周圍村民的干擾。

企業周圍部分群眾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觀念、發展觀念、法制觀念。在企業征田、占地過程中漫天要價,百般刁難;在修路、架電過程中以種種不正當理由,人為設置障礙。

1.3鄉鎮政府的區域經濟發展觀念需更新。

部分鄉鎮過多地強調客觀理由,認為無資源、無項目,不能積極主動挖掘發展潛力,創造發展優勢,致使區域經濟發展緩慢。同樣沒有現實“資源優勢”的高仁鄉、卻能立足鄉情,主動爭取上級政策、資金扶持,強服務,建市場,搞外聯,使“樂海山”西瓜產業成為富民立鄉的主導產業。這說明部分鄉鎮經濟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還是主觀努力不夠,發展觀念不新不活。

1.4農村經濟發展的穩定環境需維護。

今年以來,平羅縣農村連續發生赴區、到市、縣集體上訪。信訪案件分散了各級領導抓發展的精力,也損害了企業的利益,對農村經濟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

2加強農村環境建設的主要對策

2.1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硬件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使強農、惠農政策的落實出現了瓶頸現象,要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使其適度超前發展,為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2.2轉變干群思想觀念,在人文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

人文環境是形成整體環境的基石和根本,軟環境建設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要對干部群眾持之以恒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重點教育引導廣大干部群眾樹立和強化五種意識。

一是開放意識。

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靠項目、靠開放,要教育干部群眾進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資源發展觀,強化“零資源經濟”的發展觀,樹立大開放意識。

二是大局意識。

教育引導干部群眾增強全局意識,轉變部門利益、個人利益至上的錯誤觀念,樹立科學發展觀。

三是法制意識。

加大法律法規宣傳普及力度,提高群眾知法守法水平,依法維護正當權益。

四是進取意識。

引導干部群眾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觀念,樹立發展意識和進取精神。

五是創新意識。

多用現念看問題、想問題,處理問題,克服守舊觀念。

2.3建設服務型政府,營造高效快捷的服務環境。

一是加強鄉級執政能力建設。

重點加強鄉鎮謀劃發展、對外開放、服務群眾、維護穩定四種能力建設,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二是增強服務意識,打造項目投資“綠色通道”。

鄉鎮政府要承擔起引導、扶持農戶的責任,有效進行市場調研、品種引進、試驗示范,主動承擔風險;建立和完善農產品供需市場信息機制,為群眾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務;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壯大經濟人隊伍,活躍農村經濟。

三是實施陽光工程。

扎實推行政務、村務公開,建立重大事項公示、社會聽證、社情民意反映等長效機制。

四是加強行風建設。

有效開展行風評議活動,有效實施群眾監督;開展執法、執紀大檢查,突出解決部門行業不正之風問題。

2.4建立信訪穩定工作長效機制,在穩定環境建設上實現突破。

一是以預防為主,加大調處力度。

要充分發揮信訪網絡的作用,常排查,勤調處。同時在決策和實施過程中,要預先考慮信訪因素,一旦發生矛盾,能夠及時就地解決。

二是齊抓共管,構建大信訪格局。

對信訪工作,各鄉鎮、各部門一把手不僅要親自抓,而且要善于調動副職及一般干部共同抓。

三是加強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務水平。

加強對各級干部的教育培訓,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設規范化機關,提高各部門的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減少工作偏差,維護群眾利益。

四是規范信訪程序,堅持依法治訪。

加大信訪條例等法律法規宣傳力度,教育群眾依法信訪。對于有理訪,要依法引導,妥善解決;對于無理訪及信訪過程中發生的違法違紀行為,堅決嚴厲打擊,促進信訪工作法制化、規范化。

五是加強群眾思想教育,引導群眾支持黨委政府工作。

教育群眾既要依法維護自身權益,又要依法規范自身言行。對群眾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時又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向群眾講明道理,取得他們對黨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群眾中創造優化環境、加快發展的強大氛圍。

2.5營造功能完善的發展環境,在經濟環境治理工作上實現突破。

一是將環境建設納入各鄉鎮、各部門的考核指標體系。

根據黨群、經濟、執法、社會事業及其它管理部門、垂直管理部門的不同性質和職能,分別下達不同的環境建設任務,確定不同的環境建設指標考核分值。

二是賦予黨群部門相應的環境治理工作職能,并在黨群部門設立“經濟環境治理工作”考核指標,以此加大經濟環境治理的工作力度。

三是營造親商富商的人文環境,廣泛開展文明村、文明村民、和諧村、和諧家庭的創建活動,通過樹立典型,示范帶動,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

摘要:以平羅縣農村環境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為例,簡述農村經濟發展環境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平羅縣;農村;經濟發展;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