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發展突出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12-14 10:08:42

導語:農村經濟發展突出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經濟發展突出問題及對策

一、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及重要性分析

(一)農村經濟發展現狀。進入2017年以來,農村經濟發展成效顯著,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1-5月份,農產品加工增值同比增加7.1%,主營業務收入提高9.4%,利潤同比增幅9.1%。新型農業經濟發展速度較快,農村網商已超過800多萬家,網絡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各類農業合作社、新型農場數量超過290萬家,新型職業農民人數已有1400萬余人,是供給側改革下農業發展的新生力量。農業投資繼續增長,1-5月農業投資達5938億元,同比增長16.9%。其中種植業投資同比增增幅21.4%。從農村勞動力就業情況來看,農民自主創業熱度不減,主要創業人員集中在農民工、退役人員、大學畢業生等群體中,總體人數達到700多萬人。6月份以前我國農村GDP同比增幅為7.4%,高于國家GDP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到,農村經濟整體發展形式良好,動力較為充足。(二)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性。農村經濟是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在政府工作中對農村經濟發展尤其重視,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政府都將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這就需要政府針對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制定更科學的發展措施。農村經濟的有序發展對于提高廣大農民收入、創新農業發展機制有著重要影響,農業歷來是我國重要的產業形式之一,但是由于農業經濟發展滯后,造成農村經濟整體發展水平落后與發達國家。這就需要在政府在農業生產結構方面進行大力調整,改變傳統低效農業發展模式,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提高廣大農民的經濟創造力,促進農村經濟的有序發展。

二、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問題的分析

(一)農民經濟收入不高。農業生產及加工銷售等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雖然當前農產品總量成效持續增長趨勢,但是與預期目標還有一定距離。而且由于農業生產干擾因素較多,一些農產品產量、質量都會因為氣候、病蟲害、自然災害、水利設施建設不到位等因素受到影響,進而影響農民增產增收。尤其是自然災害、氣候災害屬于人力不可控因素,因此農業經濟受到的影響具有不可預測性,而且農產品本身受市場波動因素影響,一旦農產品產量增加,則有可能出現價格下降,進而導致農民增產不增收。由于國家政策影響,不少農產品種類尚未設置最低保護價,這就使農產品價格難以得到保證。這些問題都暴露出當前農業經濟與市場需求、政策調控之間還有一定距離,而且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層分析,則能夠看到其中主要因素在于生產力過低、農業技術優勢不夠明顯。由于農業生產力落后,造成農產品質量和產量難以得到穩定保護,而一旦產品參與市場競爭,又會由于市場控制不得力而造成惡意競爭,進而使農業經濟陷入整體發展怪圈。進而造成生產成本控制不力,在農業生產中由于成本過高造成農民綜合效益相對低下。(二)農村剩余勞動力較多。有效勞動力是保障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而當前不少農村地區都存在勞動力過剩的問題。雖然我國土地資源較多,但是與人口比例相比人均占有量先對不足,尤其是在農村地區,地少人多現象并不少見,進而造成土地資源和人口數量之間的矛盾。而且從當前農業生產技術水平與人均耕地資源占比來說,由于兩者比例不均衡,進而造成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居高不下。而且在農業科技、農業機械化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還會進一步增加,這一趨勢勢必會造成農業生產中勞動力需求量大幅下降,剩余勞動力已經成為當前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不但影響農民經濟收入,而且還對產生更多社會問題。(三)農民貧富差距較大。農村經濟發展已經過多年實踐,而且不少農民已經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獲得了豐厚的經濟收入,成為農民當中的先富人群。尤其是在農村經濟持續發展中,農民之間的貧富差距進一步增加,進而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出現不平衡,雖然國家政策鼓勵一部人先富起來,但是嚴重的貧富差距是影響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的主體因素。尤其是在國家政策和市場經濟環境下,短期內農村貧富差距還將進一步加劇。貧富差距落差的不斷增加,會使農業經濟成果聚集在少部分人當中,而多數農民依然在經濟發展中舉步維艱,發展進程緩慢。(四)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產業結構單一。從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來看,不少農村水電設施建設相對不足,尤其是水利、電力供應穩定性不足。而是農村道路交通設施樓后,不少農村公路里程不達標,道路通達度、承載力等難以保障,而且交通管理混亂,影響了農村經濟的有效發展。從農業產業結構方面來看,由于市場作用不完善,生產技術落后,造成農業生產結構過于單一,主要生產方式以種植為主,農業一體化發展能效不足,種植品種尤其是經濟型農作物品種較少。在農產品交易中制度不夠健全,無論的交易規模還是交易質量都有待提高,這些都對農村經濟的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五)資源利用率較低。在不少農村地區,由于本土資源開發力度不足,利用價值尚未充分發揮,因此造成資源開發利用能效不明顯。不少農村資源浪費或閑置,難以發揮其應有作用,同時也抑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效率。同時,鄉鎮企業經濟發展遲緩,企業經營管理模式落后,難以體現出科技價值,這些問題對農村經濟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制約作用。

三、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可行對策

(一)重視農村經濟發展三要素的作用。新時期農村建設需要有技術、資金與信息的協同支持,這三個因素又被稱為“農村經濟三要素”,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只有充分發掘三要素的整合和促進作用,才能助力農村經濟獲得實質性發展。一是資金要素,資金是發展農村經濟的基礎要素,如果資金投入不到位,農村經濟將難以啟動,可以說資金是農村經濟發展的血液,能夠為經濟發展帶來充足的“氧氣”和“營養”,充足的資金保障則是保障農村經濟高速運轉的基礎。二是技術要素,技術是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的推助劑,隨著農資價格的不斷上漲,農業生產收益的提高需要面臨更大的成本挑戰,而通過技術促進農產品增長增收則具有較高的可行性,通過因地制宜發展技術型農業,能夠有效提高土地應用效率。在豐富農業經濟品類的同時加強技術操作,而農業技術的掌握和推廣需要專業的技術型人才,農村技術型人才缺失是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積極引入人才才能彌補這一缺口,實現向技術要效益的嶄新發展格局。三是信息要素,信息是連接農民和市場的無形紐帶,只有提高信息時效性才能保證農村經濟與市場需求建立密切聯系,才能提高農業經濟的有效價值。三要素的有機整合已成為新時期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三者共同影響、共同作用,為農村經濟的發展帶來了新活力。(二)加強農村城鎮化發展力度。隨著農村城鎮化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不少農村經濟深層問題得以解決,進而為新農村建設增加了活力。城鎮化建設能夠實現“生態難民”的有效轉移,通過統一規劃形成新的城鎮主體,小城鎮所具備的經濟輻射作用又能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的發展。首先需要將城鎮化建設納入農村經濟綜合發展體系內,結合農村經濟發展現狀突出自身資源優勢。其次,在城鎮化發展中需要具備正確理念,找準方向、突出特色,推動廣大農民走向更廣闊的經濟發展天地。此外,還需要準確把握經濟重點,通過規劃區域核心城鎮強化其經濟帶動和輻射作用,進而形成共贏、多贏的良好格局。(三)加強農業科技發展。科技是農業發展的第一生產力,這就需要在農村經濟發展中強化技術資本投入,在財政方面進一步提高對農業技術的資金支持,多方吸引上資本注入農業科研領域,建立更多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的科研機構。對于農業企業而言,科技創新能夠提升其自主發展能力,同時還需要在科技體制方面進行深入改革,使之與當前農村經濟的發展更加匹配。需要重點強調是,農業經濟的發展亟需農業科技服務體系的構建,只有體系化服務才能使更多先進技術應用與農業生產中,引導農民主動接受并實踐新科技,從而提高農村經濟發展質量。(四)強化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產業結構調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保障農村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首先要確保農田水利建設達標,保障農民自來水供應,為農田抗旱奠定良好基礎。加強農村電網建設,適當控制農民用電價格,加強農村信息網絡建設,大力推進農業信息化發展。二是強化農村道路交通建設,提高道理建設質量,拓寬道理,提高農村公路里程和使用效率,加強公路養護工作,提高農村道路使用年限,構建起暢通高效的農村道路網絡。三是注重先進農業技術的引進,通過科學技術的推動作用提高農民素質,提高機械化作業程度,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還需要在產業結構的調整中下功夫,產業結構調整有利于實現農村資源的高效配置,加速農業結構更新,使更多有效資源得以充足,從而實現產業結構的全面優化。通過產業結構的持續完善,有利于進一步明確市場發展方向,通過資源優勢對比拓展新市場,了解市場需求并實現靶向供應,通過農產品質量的提高、市場占有率的擴大提高自身競爭力。此外,還需要在農業生產組織制度方面進行有效更新,體現農村經濟的規模優勢,通過生產技術的提高控制其生產成本,從而促進農村經濟轉向良性發展軌道。(五)建設并完善農村技術市場。農村經濟的發展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同時也是影響整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當前,在農村經濟發展中,技術仍是一項薄弱環節,農業技術相對發展滯后,已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節點。基于此,農村經濟的發展需要以農業科技的建設和推廣為切入點,加強農村硬件設施建設,與農業和經濟院校建立長期合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實現以科技促發展的嶄新經濟發展形勢。在軟件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快改造步伐,建立完善的技術資金支持體系,充分發揮網絡技術優勢,構建起網絡技術支持下農村經濟發展的嶄新格局。

四、結語

農村經濟是促進社會整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全面發展農村經濟,才能逐步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公眾共同富裕。針對當前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有利于找到問題根源,通過有效干預和完善,促進農村經濟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加強資金和技術的雙重支持,加大農業實施建設力度,以此促進農村經濟更快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黃連貴.淺談農業產業化經營對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影響[J].農村經營管理.2015(04)

[2]夏敬源.中國農業技術推廣改革發展30年回顧與展望[J].中國農技推廣.2014(01)

[3]許潔,秦海田.“城市村莊”——城鄉空間協同發展模式[J].重慶建筑.2016(10)

[4]周新德.基于生命周期階段的農業產業集群形成和演化機理分析[J].經濟地理.2015(07)

[5]彭代彥,趙海.我國財政支農的影響因素分析[J].技術經濟.2016(07)

作者:王凱 單位: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