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區域域經濟今后發展方向

時間:2022-03-01 12:57:00

導語:國內區域域經濟今后發展方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內區域域經濟今后發展方向

2009年以來,在中央政策的積極鼓舞下,多個地方的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對當地去庫存、經濟拉動明顯。近來,不少地區密集出臺政策,積極落實中央政策。在中國區域戰略調整的大背景下,預計未來幾年,中國區域發展將呈現出以優化開發區為龍頭、以重點開發區為主導,以限制與禁止開發區為依托,促進東、中、西部地區優勢互補,減輕資源環境承載壓力,實現區域間統籌協調全面發展的趨勢。

華東與華北部分地區作為國家主體功能區的優化開發區域,將成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區域,全國重要的人口和經濟密集區,以及帶動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龍頭地區。政策上將把提高這一區域增長質量和效益放在首位,保持區域經濟持續增長,提升參與全球分工與競爭的層次,率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率先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長三角發展路徑選擇是主攻附加值和產業能級高、發展空間大的高端、現代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也迸發出勃勃生機。比如,江蘇省增強有效投入,加快了調結構、促轉型的步伐。今年上半年,江蘇三次產業全面增長,其中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以上,高于地區生產總值1.1個百分點。全省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和環保四大新興產業快速增長,尤其是新能源產業實現63%的增幅,光伏產業、風電裝備產業的規模、產值、銷售額均居全國前列。來自江蘇省科技部門的信息表明,今年以來,江蘇高新技術產業完成投資額、新開工項目、高新技術新產品增幅以及專利申請量,均居全國前列。

在政策的指引下,預計未來長三角區域的產業結構將進一步向第三產業傾斜,金融、文化、軟件、信息、旅游等服務業與高技術產業將成為今后這一區域的主導產業;同時船舶制造、精密儀器制造等高端制造業也將有一定發展;經濟增長將繼續保持穩定。目前,這種結構趨勢已初露端倪。

中南、東北地區,國家在政策取向上將在實施促進中部崛起與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同時,進一步落實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拓展發展空間,控制開發強度,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加快經濟發展,承接優化開發區域的產業轉移,承接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的人口轉移。預計未來中南、東北地區在新區域戰略的影響下,重化工業化產業、機械裝備制造業以及電子信息、生物技術等高技術產業比重與規模將逐漸擴大;城市化、工業化發展將呈現出雙加速態勢;區域經濟增長速度仍將持續提高,在產業升級與城市化加速的帶動下,其發展速度將高于全國平均增速。

西北、西南地區,國家在政策取向上將在進一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同時,限制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開發活動,保護其現有的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通過相應的財政補償,使其公共服務和生活條件得到改善;通過提高人口受教育水平,人口自愿并有能力轉移到其他區域,減輕人口壓力和就業壓力。西部地區由于擔負著維護生態與保護環境的使命,所以能源消耗相對較大、污染較為明顯的工業制造業將不會進一步向西部轉移,可能保持現有產業格局,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業未來將成為西部地區主導產業。在工業進一步大規模擴張受到限制的條件下,增長速度難以有大幅提高。

當然,隨著一系列政策安排、項目布局落實到位,中西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水平將再上新臺階,將為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培育新的增長極創造良好的發展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