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建設論文

時間:2022-01-21 09:40:00

導語:生態環境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環境建設論文

一、突出抓好林業重點工程建設

一是在平原農區實施高標準農田林網綠化工程,提高農田防護功能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二是突出抓好退耕還林工程,使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遏制。落實和兌現補償政策,加大造林地管理、管護投入,建立健全管護隊伍,調整結構和開發特色產業,解決退耕農民的長遠生計問題;三是認真抓好天然林保護工程,重視集體林的管護,通過公益林建設、封山育林、飛播造林等措施,進一步保護、恢復和發展天然林資源。同時,開展多種經營,開發新產業,妥善安置富余職工,維護林區穩定。四是高度重視野生動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工程建設,鞏固提高現有自然保護區管理水平,切實保護好各地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濕地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五是實施濕地保護工程,對濕地資源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通過濕地保護、恢復等措施,有效保護濕地資源。六是實施村莊綠化和坡塬丘陵困難地區林業富民工程,積極發揮林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作用,幫助農民致富增收。

二、加快建設高效林業產業,實現興林富民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林業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林業特色產業發展潛力很大。一定要處理好興林與富民的關系,處理好生態與產業的關系,把發展林業和林農致富緊密結合起來,把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緊密結合起來,在改善生態的同時,促進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一是要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業。提高服務質量和經營水平,加大對現有森林旅游景觀的整合,形成森林旅游文化特色,不斷提高吸引力和競爭力,努力增加經濟收入,逐步發展壯大森林旅游業。二是實施種苗工程,發展林木種苗花卉產業。對已建成的現有苗圃,積極引導,通過機制創新和改革,使其成為面向市場、規范有序、集約經營、富有活力的林木種苗花卉產業基地,帶動種苗生產、銷售產業發展,建設具有比較優勢和特色的種苗花卉市場,培育新的林業經濟增長點。三是大力發展名、特、優、新經濟林產業,積極推廣優良品種,推進規模化、規范化經營管理及標準化生產,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市場占有率,創名優綠色品牌產品,提高商品附加值。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制定優惠政策,重點引進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發展林副產品精深加工業,延長產業鏈,實現多次增值,提高綜合利用率,增加林副產品的有效供給,減輕生態建設壓力。五是培育林業后續產業開發,重視引導農民開展林藥、林草、林特等林下高效復合經營,發展森林野生食品采集業,使森林發揮最大效能。

三、建設和完善森林資源保護體系,強化森林資源管理

首先,要不斷完善和建立資源管理法規體系,通過立法、完善法規,做到以法治林。其次,加強林政資源管理機構建設,完善林政稽查隊伍和木材檢查站的規范執法,改善護林隊伍辦公條件。同時建立林地林權、森林資源、退耕還林檔案為主要內容的森林資源林政信息管理系統,加強資源監測,逐步實現森林資源林政管理的現代化、數字化,提高森林資源管理的決策水平。第三,要嚴格森林資源限額管理,嚴格“三總量”控制。第四,積極開展林政執法檢查和林區綜合治理工作,強化管理措施,堅決制止毀林開荒、亂砍濫伐、亂占林地的違法行為,確保森林資源安全。第五,提高森林火災預防、撲救能力,努力提高森林防火綜合能力,實現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學化、法制化、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第六,強化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認真實行“預防為主,科學防控、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綜合協調運用營林、生物、基因、人工、物理和化學等防治措施,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貫穿于林業生產全過程,著力促進森防工作由重防治向重預防戰略轉變,由治標向治本轉變,由一般防治向工程治理轉變,由以化學防治為主向以生物防治為主轉變。提高森林尤其是人工林自身抗御林業有害生物功能,提高預防和消滅林業有害生物的能力。重點完善有害生物監測預警體系、檢疫御災體系、防治減災體系、應急反應體系和防治法規體系這五大體系建設。

四、實施科技興林戰略

全面貫徹實施《國家林業科技“十一五”和中長期規劃》,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林業發展實際的科技體制,促進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培育一支高素質的林業科技隊伍,切實做好林業建設與發展的科技支撐工作。加快培育和引進優質、速生、抗逆性強的林木新品種,優先解決生態建設、天然林保育、防沙塵、森林災害防治、商品林培育、木材高效綜合利用等領域的關鍵技術,更好地為林業建設服務。要重點抓好林木良種、困難地段造林技術、森林有害生物防治、退耕還林等先進技術的推廣應用,建成一批一定規模的林業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園,穩定基層林業技術推廣隊伍,加強基層推廣人員的技術培訓,建立健全林業科技推廣網絡,加強林業技術監督體系建設,制定和完善林業國家標準化行業標準,為林業工程建設提供技術和質量保障。要加強行業人才規劃和林業教育資源的管理,積極引導支持林業技術人員進行自學考試和函授、廣播電視、計算機網絡等遠程教育,繼續為林業建設培育高素質人才。同時,要強化行業培訓,推進林業行業培訓工作制度化、規范化,保證各項林業重點工程的順利實施。

五、加強林業基礎設施建設

林業基礎設施建設,是林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切實搞好林業科技服務體系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體系,建設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不斷完善和提高林業科技服務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手段和水平,改善職工辦公條件,配備現代化的儀器設備,進行科技示范點建設,促進科技推廣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再上新臺階。抓好種苗和良種基地建設。根據林業建設的需要,重點建設種苗示范基地、林木良種繁育中心、采種基地,逐步實現主要造林樹種良種化,種源基地化,種子加工機械化,同時,加強林木種苗質量監督檢驗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基本形成種苗質量監督檢驗體系。完善提高國有林場管護站、木材檢查站、森林公安派出所、林業調查設計隊、鄉鎮林業工作站辦公條件和裝備水平,為基層林業職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進行林業信息網絡建設,用現代化手段,實現信息、技術的快速傳遞,實現辦公自動化的要求。建設好森林防火通訊網絡建設和專業撲火隊伍,提高防火指揮能力和撲救能力。逐步建立完善縣級防火指揮室和撲火專業隊伍,裝備先進的火情信息傳遞系統,做到森林防火工作的人員、指揮、交通、通訊、撲火機具、后勤保障六落實。

參考文獻:

[1]周訓芳,謝保國,范志超.林業法學[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

[2]周生賢.堅持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林業發展中的幾個重要關系[J].中國發展,2004,(2).

【摘要】林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林業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實現了森林面積和蓄積的“雙增長”,森林覆蓋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各項林業工作不斷深入。林業既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公益事業,又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產業,既有不可代替的生態效益,又有十分顯著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林業生態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