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生態經濟論文
時間:2022-12-24 04:51:42
導語:可持續發展生態經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菏澤市生態經濟建設優勢及在中原經濟區的定位
1.1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突出
菏澤地處中原東北部,山東西南部,與河南、江蘇和安徽接壤,并有京九鐵路貫穿其中,是與河南、江蘇和安徽交流的窗口和平臺。
1.2資源豐富,物質條件優越
菏澤自然資源豐富,轄區內煤、石油、生物資源和天然氣豐富,有華東地區最大的煤田基地——巨野煤田。同時,在曹縣新發現一處大型焦煤煤田。菏澤不僅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還是山東省重要的化工、紡織、工藝品生產基地。
1.3農業基礎穩固,是全國著名的優質糧棉林畜生產基地
菏澤市是我國三個農業畜牧大市和全國首批四個平原綠化達標地區之一。2013年,全市糧食作物面積1644.64萬畝,比上年增長了40.34萬畝,增長率為2.5%。農業種植面積大,農作物產量高,是山東省重要的農業輸出地。畜牧業發達,盛產牛、羊肉和禽蛋,單縣的羊肉和曹縣的牛肉已形成品牌,并遠銷國內外。菏澤有“牡丹之鄉”之稱,菏澤牡丹甲天下,受到了國內外很多游客的青睞。
1.4以東帶西政策和省政府的政策扶持,加速了菏澤的發展步伐
山東省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東部經濟發展迅速、西南部經濟相對落后,為實現山東省內東西部城市的均衡發展,政府決定采取東部城市幫扶西部城市、對口支援的政策,青島、煙臺均在菏澤投資巨大。山東省政府又陸續出臺了二十條新政策,支持菏澤發展,努力把菏澤打造為“魯蘇豫皖交界地區科學發展高地”,同時支持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發展,將國家和省安排的項目和資金重點向菏澤傾斜。
2菏澤市生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2.1生態環境脆弱,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
農業產量受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影響較大,常出現旱澇不均的現象,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受風沙和鹽堿等影響嚴重。農業集中化程度較低,菏澤是農業大市,但不是農業強市,其根本原因是農業集中化程度低,大部分農業是散戶耕種且機械化程度低。生態環境脆弱,生態破壞嚴重。隨著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越來越多外資企業和化工企業的增多,城市環境壓力越來越大,各種工業垃圾和白色污染導致城市的空氣質量變差。
2.2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整體素質不高
產業結構是衡量一個地區和城市經濟發展和社會協調的重要指標,合理的產業結構能推動各產業的協調發展,能適應市場的變化,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合理的產業結構應該是第一產業在三大產業中的比例呈逐漸下降的趨勢,第二產業應控制在合理的比重之內,第三產業在三大產業中所占比例最高。圖11979年-2013年菏澤市三次產業結構的演變數據來源:菏澤統計年鑒,2013圖21979年-2013年青島市三次產業結構的演變數據來源:青島統計年鑒,2013通過1979~2013年菏澤三大產業結構的演變,可以看出菏澤第一產業雖有下降的趨勢,但與經濟比較發達的青島市相比整體偏高,菏澤第三產業比重雖有所上升,但遠遠低于青島市第三產業的發展水平。第二產業發展過于迅速、第三產業比重過小,尤其是新興的金融、旅游、信息咨詢、保險、法律服務等比重較低。人均可支配收入近三年雖然增速達到15%左右,但與省內其他城市相比,遠遠低于其他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2.3居民消費信心受到制約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合理的消費水平能夠刺激經濟的發展,活躍一個地區或城市的消費市場。但菏澤居民消費能力偏弱的問題一直未能得到解決。我們對菏澤城鄉居民進行了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居民消費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對收入增長的預期估計不高,表1是統計結果。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大部分居民對自己未來的收入狀況不確定,這就直接影響居民的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當然這也與我國當前的社會保障水平和人們的消費理念有很大的關系,當前的社會保障還不能涵蓋所有的局面,人們擔心意外的發生,菏澤市的消費理念也比較落后,人們“存錢”的意識較濃。因此,要改變居民這種不愿和不敢消費的理念。
2.4觀念陳舊,人才流失嚴重
多數官員和群眾思想觀念陳舊,官員管理方式落后,不敢創新,缺乏改革創新的魄力,多數群眾有嚴重的等、靠、要的心態,安于現狀,不思進取,不敢創新,害怕失敗。政府工作中沒有一套系統的提升經濟發展的模式,導致在經濟發展中只求外援,不思進取。菏澤市高校較少,還沒有研究類院校,主要以技校為主,教育相對落后。由于科教滯后,勞動力的綜合素質較差,技術人才匱乏。
3菏澤市融入中原經濟區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建議和戰略選擇
通過以上分析,菏澤在融入中原經濟區建設中有自身獨特的資源和區位優勢,但也存在著一些制約生態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我們只有正確認識和克服這些不利因素,變不利為有利,開拓思路,積極爭取,才能實現菏澤地區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3.1努力做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治理工作
首先要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摒棄“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確立生態壞境優先的理念,把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生態效益好的項目作為優先發展的產業。積極探索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依法關閉重污染企業,轉移或禁止引進污染項目。對于污染較重的化工項目和影響城市形象的企業依法搬遷或關閉。加快城市環境綜合治理的步伐和力度,提升污水、廢棄物和垃圾的處置力度。加大生態示范區建設,做好標桿項目。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力度,開展有機農業和生態農業,對于農藥、化肥等合理使用,保證農產品的安全和質量,在農村和城市開展植樹造林工程,實施“綠色菏澤”計劃。
3.2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農業發展中的推動作用
首先,要加強以水利為中心的基本建設,增強農業防汛抗旱的能力。集中做好黃河大堤的加固、東魚河流域建設、洙趙新河流域建設、閆潭灌區水利建設、謝寨引黃灌溉工程建設、鄄鄆河疏浚等水利工程建設。確保旱可澆,澇可排,井河兩灌齊并進,確保旱澇不影響豐收。其次,要大力發展農村信息服務業,引導調整農作物的生產結構和產品結構。最后,要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在保證糧食產量增長的前提下,針對市場的需求狀況,從以經濟作物為主轉變為多元化經營模式。
3.3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發展整體水平
實現菏澤經濟的穩定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要在目前的產業結構水平下,穩定發展第一產業,降低第二產業的比重,優先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提高第三產業在三大產業中的比重。合理利用當地的資源,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如能源及化學工業、裝備制造、優勢礦產,并發展特產農業,壯大旅游、金融、餐飲等服務業,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形成傳統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協調發展的新局面。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使企業由粗放的經濟增長方式向集約型生產方式轉變,從而獲得最佳經濟效益。
3.4刺激居民消費,拉動內需
菏澤市居民存在著消費滯后的現象,要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首先,提高居民的收入是根本。只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使消費得到保障,政府可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其次,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機制。黨的十七大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社會保障機制,菏澤市政府也要積極探索更適合本地居民的社會保障機制,使人們的消費無后顧之憂。最后,要轉變居民的消費理念,扭轉掙錢為養老的思想。
3.5增加教育投資,積極引進人才
要實現經濟的快速發展,教育是基礎,人才是根本。要重視教育投資和教育質量,引進高層次人才,同時對菏澤經濟有重要貢獻的人才要在精神和物質方面給予獎勵。建立人才引進機制,讓大家愿意來菏澤工作,以菏澤為榮。首先,要有一個寬松的環境,做到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和待遇留人。其次,要吸引人才,在待遇、環境等方面給予傾斜,讓來菏澤工作的人才無后顧之憂。最后,要完善人才配置功能,健全人才市場,使人才在競爭中優勝劣汰。
作者:林飛王秀然單位:山東協和學院
- 上一篇:公司治理經濟學論文
- 下一篇:就業保障經濟學理論論文
相關文章
精品范文
10可持續發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