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經濟視角下城市綜合競爭力研究

時間:2022-12-09 08:29:51

導語:生態經濟視角下城市綜合競爭力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經濟視角下城市綜合競爭力研究

一、高度關注生態競爭力

城市建設中,政府起主導作用,在引導城市發展方向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傳統的考核方式專注于短期內見效明顯的發展模式,把GDP作為考核政府官員任期政績的主要方式,使政府一味追求短期經濟效益,對生態發展造成長期破壞。因此,要提升濟南市的綜合競爭力,政府要轉變考核導向,凸顯在城市發展中生態因素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提高生態發展考核在綜合測評中所占比例,促進濟南市的可持續發展。政府要制定政策方針、規范性文件,體現對城市建設的支持行為和禁止行為,為城市發展指明方向。在城市建設中,一直鼓勵社會力量的參與,社會力量也隨之壯大起來,不僅僅涉及到經濟領域,也開始滲透到社會領域和生態領域。因此,要提升濟南市的綜合競爭力,應該充分重視社會力量,發揮其潛力大、來源廣的優勢,為生態競爭力的提升提供動力和支持。在城市建設中,人民群眾的作用不容小覷,人民群眾既是提升濟南市生態競爭力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提升濟南市生態競爭力參與者。因此,在提升濟南市生態競爭力的過程中,應該通過教育、宣傳等方式鼓勵人民群眾參與進來,逐步培養人民群眾的生態經濟意識,節約資源、植樹造林、愛護花草樹木、綠色出行、減少使用一次性產品等等。

二、基于生態經濟進行城市定位

早在2006年省政府就正式了濟南都市圈的規劃。在規劃中,濟南都市圈涵蓋濟南、德州、泰安、萊蕪、淄博、濱州、聊城這7個城市。這一都市圈南接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北連京津冀都市圈,交通便利,農業較為發達,工業發展較好,金融、物流等一系列服務業發展迅速。目前,濟南都市圈已經初具規模,但是濟南市作為都市圈中的核心城市,其綜合輻射力較弱,因此,濟南市作為山東省的省會城市、都市圈的核心城市,應該依托地理區位、自身政策、技術人才和科研教育等眾多優勢,對自身進行合理定位,打造濟南都市圈。按照基本戰略“東拓西進、南控北跨、中疏通”,東部、西部要重點發展服務、電子化工、制造業、金融等相關產業,南部重點打造基于生態經濟的旅游業,北部大力發展物流業,加快濟南市中心城區合理空間布局的完成。以中心城區為基點,產業分流到各個郊縣,促進各個郊縣經濟的增長,然后按軸線滲透德州、泰安、萊蕪、淄博、濱州、聊城這6個城市,促使產業發展集群化,形成規模效應。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要關注于環境保護、園林建設,把濟南建設成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城市,輻射整個黃河三角洲生態經濟區。

三、基于生態經濟提升城市創新力

知識經濟時代,創新在經濟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創新力是城市競爭力提升的根本動力和關鍵所在。首先,濟南市要完善創新政策。落實國家和山東省關于增加科技投入的相關規定,比如增加建設創新平臺、培養創新人才、構建創新服務體系、重點攻關項目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制定企業技術創新、高新技術產業、創業風險投資等相關領域的政策和指導方針,使自主創新、科技進步等步入法治化進程;學習榜樣城市,借鑒其先進經驗,因地制宜的制訂適合濟南市創新發展的政策,營造建設生態城市的政策氛圍,促進濟南城市競爭力的提升。其次,濟南市要搭建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新區,抓住機遇促使高新區服務功能的完善,輻射周圍區縣和其他城市;鼓勵聯合創新,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創新組織,充分發揮高校、科研機構的創新作用,使創新資源集聚于企業,做到產學研融合;建設創新載體,比如公共服務平臺、中介服務機構等等,使其發揮助推器作用;建設各個層次的產業基地,使產業基地在科技創新中發揮先行者作用和領頭羊作用,凸顯產業集聚效應。最后,濟南市要重視創新主體的發展。政府要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強化創新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主體地位,不斷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具、新工藝等,使企業充滿活力;支持小微企業進行合作研發,采用共同委托、聯合出資等方式進行技術研發,促進其快速成長;鼓勵大企業建設技術中心或研發中心,從事關鍵技術、核心技術、公共技術等的研發,能夠在科技創新方面起到示范作用。

四、基于生態經濟更新戰略重點

縱觀濟南市企業類型,私營企業占了很高的比重,外資企業占比較低,因此,濟南市要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讓更多資金進入到濟南,促進濟南市對外開放的程度,帶動經濟快速的發展。招商引資的擴大,外向型經濟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通訊、電力、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只有基礎設施建設好,完善城市投資的配套措施,才能更好地招商引資,為濟南市的經濟發展奠定基礎。在招商引資的過程中,濟南市要根據生態經濟的要求和自身的實際狀況,選擇具有良好發展前景、對環境不會產生污染的產業,發展產業集群。以領頭企業為中心,發揮集聚效應,培養核心競爭力,吸引相類似的企業,形成產業集群。把產業鏈建設成集群的主動脈,把高新區和工業園區做成產業集群的功能區,大力發展私營經濟,推動國有經濟的重組,重點發展大集團、大公司。目前,濟南市重點發展四大產業集群:能源和鋼鐵的產業集群、金融和制造的產業集群、電子信息的產業集群、商貿物流的產業集群。這些產業集群都是建立在生態經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已經初步凸顯出產業集群的優勢。關鍵是這些產業集群經過合理布局,自我發展能力比較強,消耗低,不會對城市生態產生破壞。

五、發展生態旅游

基于生態經濟的旅游是一種新興旅游方式,發展非常迅速,鼓勵大家回歸自然,在自然環境中觀賞、狩獵、探險等,返璞歸真,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保護了旅游資源。近幾年,濟南的生態旅游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尤其是南部山區,逐步形成了各類型景區、農家樂等組成的跨層次格局。濟南市被稱為泉城,“家家泉水,戶戶垂柳”。除了趵突泉、還有久負盛名的大明湖、千佛山,以及南部山區,旅游資源豐富,是一個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知名城市。目前,濟南市生態旅游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濟南市景點眾多,但是多數游客僅僅知道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許多景點尤其中小景點根本不被游客所知曉。因此,濟南市應該整體策劃,選擇適宜的媒體,進行宣傳,突出景區特色,彰顯景區魅力。依托生態旅游,重點發展農業觀光、服務等第三產業,綠化荒山,嚴禁亂挖濫采山體,整治河道,對國道、城市主干道、社區廣場等進行統一綠化,使濟南市空氣清新,營造吸引更多游客的美麗生態環境。

作者:劉美芬 單位:齊魯工業大學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