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思想指導生態經濟探究

時間:2022-01-18 08:41:07

導語:生態文明思想指導生態經濟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文明思想指導生態經濟探究

什么是生態經濟學?這需要從自然系統提供的各種服務說起。自然系統是一個有著多種產出及其關聯產品的復合系統。這個自然復合體能夠為經濟系統提供四種服務。首先,自然系統是經濟系統中原材料輸入的來源;第二,自然系統可以為生命系統的維持提供必要的服務,包括可供呼吸的空氣以及賴以生存的氣候條件等;第三,自然系統為人類提供了豐富多樣的舒適性服務,包括野生生物觀賞、美景所帶來的愉悅感等;第四,自然系統能夠分解、轉移、容納經濟活動的副產品。由于自然系統提供的各種服務密不可分,廣義的生態經濟學將自然系統提供的這四大類服務都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

近年來,盡管我國的生態經濟學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但無論是大學教科書,還是研究者的話語體系,基本上都是以西方生態經濟學為借鑒的。當前的一些研究工作,往往存在著一般化,問題意識比較模糊,思想內核不夠強大,導致生態經濟學學術體系內部研究并不規范。而面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要求,這樣的一套學術體系顯然并不適應,可能導致生態經濟學與相關學科界限不清。近日,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曾賢剛新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經濟體系研究》正式出版。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發展戰略,滿足生態文明建設的時代要求,該書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經濟體系這一重大研究課題,系統回答了新時代的生態經濟學與過去的生態經濟學的區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經濟學與西方生態經濟學的區別、生態經濟學是經濟學還是生態學、生態經濟學與資源環境經濟學的區別等一系列重要問題,深入分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經濟體系研究的必要性,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經濟體系研究的理論體系。

二十多年來,本書作者一直耕耘于生態經濟學領域,對生態經濟學相關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調研。從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到錫林郭勒草原、從西藏拉薩的拉魯濕地到江蘇鹽城濕地、從福建長汀縣水土保持到江西贛州稀土開發后的生態修復、從浙江安吉縣生態產業發展到安徽涇縣宣紙生產、從鄱陽湖的生態保護到赤水河流域的生態補償、從湖南郴州循環經濟示范區到青海鹽湖集團鉀肥生產、從新疆的克拉瑪依油田到神華集團的煤炭開采、從四川宜賓市的綠色發展到華電集團的低碳發展、從黑龍江伊春森林資源城市轉型發展到安徽淮南煤炭資源城市轉型發展……書中,作者重點以青海三江源區、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浙江安吉、福建長汀、貴州赤水河流域、安徽涇縣等地的生態經濟發展為案例,進行了深入分析。結合訪談和問卷調查獲得的一手資料,通過調研分析,作者總結歸納出了以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的一般性規律,對新時代的生態經濟理論進行了系統闡釋,并運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經濟理論對具體的生態環境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且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論觀點。

例如,“生態環境生產力論”是超越傳統生產力資源“無限論、無價論與無主論”的保護、改善、建設生態環境的重要理論。傳統的生產關系是與傳統的生產力理論相適應的。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就是要建立與新的生態環境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機制,也是要建立與新的生態環境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同時,作者還提出了生態產品市場化供給方式的多元化、生態產權分割會導致生態系統的碎片化、生態環境管理應由分散化管理轉變為整體性治理等一些有新意的觀點。這些觀點建立在作者多年系統研究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的思想啟迪性。該書在把握生態經濟體系內在邏輯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生態經濟理論體系。書中,第一部分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經濟理論進行了系統闡釋。第二部分提出了生態經濟的研究目標,即“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與生態服務的均等化。生態經濟不僅要研究人與自然的關系,而且要研究人與人的關系;不僅要研究生態經濟的效率、最優與可持續,而且要研究生態環境公平與普惠。

第三部分運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經濟理論,結合資源與環境經濟學、公共產品理論、機制設計理論、價值理論、產權理論、制度經濟學理論與可持續發展等理論,對生態產品市場、生態價值、生態資源產權等基本經濟概念進行了深入分析。第四部分對生態經濟的研究主體——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進行了系統研究。對舒適性、原材料類、環境容量類、生命支持性等四類生態資源的產業化路徑進行了系統分析,同時對我國重點行業產業生態化的效率進行了評價,并提出了產業生態化的路徑選擇。第五部分則是對生態經濟與管理制度進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對生態補償制度進行了系統研究,包括生態補償的制度設計、基于市場的生態補償機制、生態補償政策效果、生態補償績效影響因素等。另外,還對我國生態環境管理制度變遷、制度結構與制度績效進行了分析,在充分考慮我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特征的情況下,提出了生態環境管理從分散化管理到整體性治理的具體思路。生態經濟學是為了解決生態環境問題而誕生的,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以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經濟既是一個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實踐問題,因此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研究這一問題的根本思路。為此,作者在著作過程中綜合運用了理論分析與實踐研究相結合、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制度分析、問卷調查與訪談、比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增強了本書的指導性,希望可以為生態經濟學研究和生態經濟實踐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作者: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