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倫理下種養循環經濟發展研究
時間:2022-02-28 04:13:00
導語:生態倫理下種養循環經濟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生態經濟的不斷發展,種養循環經濟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方式。種養循環經濟是在農業和畜牧業的基礎上,通過種與養結合的方式實現農業與畜牧業產業化與規模化的發展。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種養循環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意義,并對種養循環經濟本身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解決策略,以期為種養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種養結合;循環經濟;生態經濟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方向之一。農村種養循環經濟建設是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傳統的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是彼此分割的,互不相關。故此,轉變農業與畜牧業之間的發展模式,實現農業與畜牧業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有機統一是至關重要的。
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在生態倫理背景下發展種養循環經濟,建設種養循環經濟新模式對當前生態經濟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1.1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改善生活條件。種養循環經濟模式推進了農業與畜牧業的共同發展。采用種養循環經濟模式后,單位勞動力既可以承擔農業生產活動,也能夠同時進行畜牧業養殖活動,能夠有效減少勞動力資源的投入,提高農業與畜牧業的生產效率,增加農業與畜牧業的經濟收益。同時,農業為畜牧業提供了飼料,畜牧業為農業種植提供綠色農家肥作為肥料,減少了農業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降低了農業生產的成本,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入,改善了農村的生活條件。隨著種養循環經濟的不斷普及,最終會形成專業化、規范化、規模化的循環發展模式的農業企業,實現農業與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1.2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機統一。種養循環經濟模實現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種養循環經濟在提高農民經濟收益的同時也帶來較高的生態效益,轉變了過去農業和畜牧業的生產方式。過去的畜牧業生產需要大量的水資源處理牲畜糞便,同時排放大量的污水,有些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污染河水。養殖戶周圍臭氣熏天,過往行人掩住口鼻、奔跑而過。種養循環經濟模式將畜牧業的糞便做沼氣的原料,通過一系列無害化處理輸出沼氣,然后將其余殘渣作為農業生產的肥料,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農藥和化肥的使用,解決了土壤問題。這種模式不僅節約了水資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減少了環境污染。1.3創新農業發展模式。種養循環經濟模式是農業與畜牧業的有機結合,擺脫了傳統農業與畜牧業分離的狀態,由傳統的分散生產轉變為集中化、機械化生產。種養循環經濟模式能夠優化資源配置,創造生態效益,減少畜牧業飼料原料的投入,降低了生產成本。此外,在種養循環經濟模式下的畜牧業產出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高,且肉質更為優質,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種養循環經濟這種新模實現了農業和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了農業與畜牧業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在這個過程中,畜牧業為農業生產提供肥料,農業生產為畜牧業提供飼料,解決了生態環境問題,切實推動了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在種養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中,國家和政府需要加大資金投入,推動生產方式轉變和生產模式完善,重視生態環境,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有機統一。
2生態倫理背景下種養循環經濟存在的問題
在生態倫理的背景下,種養循環經濟模式雖然已經初步形成,但是仍然存在諸多問題,主要包括種養循環經濟缺乏規范化的管理標準,缺少專業人才,資金投入不足,現有畜牧業企業帶動性不足,產品質量有待提高等問題。2.1缺乏規范化的管理標準。種養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農業和畜牧業的現代化發展,但是在管理標準量化上存在一系列問題。例如由于農村青年大部門在城市務工導致現在農村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相對于年輕人而言,農村老年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對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規范化標準接受和理解程度較低,故而在種養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推進過程中量化管理標準存在一定的難度。在已經建立的種養循環經濟模式的實驗區內也存在類似的管理標準規范化的問題。例如在農業和畜牧業的生產過程中缺乏健全的生產經營制度、科學規范化的操作與管理流程、全面細致準確的檔案記錄、嚴格執行安全生產標準化操作等問題制約了農業和畜牧業的現代化生產與發展。2.2缺少專業人員。種養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實施需要專業的技術與經驗,從農業和畜牧業總體從業者構成來看,特別是農業生產者,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專業知識和技術接受能力不高,所以在構建種養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過程中缺少專業性人才。近年來,政府重視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但是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較小。農業與畜牧業的從業者具有豐富的經驗,缺少規范化操作,需進行規范化操作培訓。此外,人才隊伍建設不能滿足實際需求,雖然一些農業學校加強了對農業和畜牧業的人才培養,但是年輕人在畢業后只有一小部分從事相關專業的生產活動,且很少有年輕人選擇回到鄉鎮或者鄉村去從事農業與畜牧業的生產活動,青年人的就業觀直接影響了種農業現代化的進程。2.3資金投入不足。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以來,國家對農業與畜牧業的發展十分重視,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農業與畜牧業的財政支持,但就目前的種養循環經濟的發展狀況來看,種養循環經濟的資金投入仍舊不足。受資金投入不足的影響,在推進種養循環經濟模式發展過程中,相應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無法滿足種養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推進需求。此外,種養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收益期長,所以鮮有企業進行資本投入,只能靠政府的財政補貼,故而影響了種養循環經濟模式的發展。
3發展種養循環經濟的措施
針對種養循環經濟模式存在的諸多問題,本文提出以下3點解決策略。3.1培養專業人才。在農村推進種養循環經濟模式的發展,專業人才是至關重要的。首先,鼓勵農業相關專業畢業的年輕人回鄉創業或者工作。農業相關專業畢業的年輕人具有專業的理論知識,能夠為種養循環經濟提供理論指導,推進種養循環經濟模式可行性分析。通過制定相關激勵政策使年輕人返回家鄉用專業的知識推進本地區的種養循環經濟發展。其次,政府組織開辦培訓班。由政府聘請專家和專業人員為該地區的農業和畜牧業的從業者進行培訓,使其了解專業知識,并能應用于后續的管理工作中。最后,制定相關政策鼓勵外出務工的年輕人返鄉創業。目前,留在農村生活的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即使參加政府組織的培訓,其接受信息、學習信息與理解信息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較弱,且執行能力相對年輕人而言會差一些。年輕人返回鄉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種養循環經濟模式發展的人才短缺問題。3.2規范化種養循環經濟模式的管理制度。在種養循環經濟模式的發展過程中,專業化的管理制度一定程度能夠促進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在國家規定的規范化管理標準的要求下,制定專業的種養循環經濟模式的管理制度。在農業方面,建立農業生產檔案,如實登記播種、施肥與農藥使用的時間、次數。在農產品收割之后要詳細計算畝產,重視相應秸稈處理,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在畜牧業方面,詳細記錄獸藥、疫苗、飼料等生產資料投入的日期、數量、次數,生病牲畜的治療記錄以及死亡后的無害化處理等,實現安全生產。建立農產品和畜牧業產品的備案制度和管理機制,促進種養循環經濟模式發展。3.3加大資金投入。種養循環經濟模式在農村需要建設大量的基礎設施,包括沼氣池建設、廠房建設、設備購進等需要大量財力。農業和畜牧業的從業者,特別是農業的從業者收入都是血汗錢,不敢貿然接受新鮮事物,擔心無法推進種養循環經濟模式發展,導致個人血本無歸。為此,政府財政應該加大對農村種養循環經濟模式發展資金投入,對有意愿參與種養循環經濟模式的從業者給予經濟上的補貼和政策上的支持,幫助其建設基礎設施,提供技術指導。此外,對已經走在種養循環經濟模式道路上的從業者給予經濟支持、政府鼓勵、技術指導,為其申請示范區或者示范戶以獲得更優惠的政策。同時也要發揮發揮示范作用,引導其他從業者了解種養循環經濟模式,走種養循環經濟的發展新模式。
4結語
實現農業生產和畜牧養殖產業協同發展,進一步提高農業與畜牧業的資源使用效率,有效降低生態環境污染問題。同時,通過糞便科學無害化處理,為農業生產提供有機肥料,不僅能夠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而且能增加土壤肥效,實現養殖和種植的協調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楊友林,陳明生.發展種養循環農業,改善生態環境[J].中國畜禽種業,2018(7).
[2]湖北省畜牧獸醫局.綜合利用糞肥資源做好種養結合文章[J].中國畜牧業,2017(16).
[3]王曉武.種養結合綠色循環農業模式研究——以玉米-牛羊-蚯蚓-雞-肥模式為例[J].山西農經,2016(9).
[4]劉長妹,林孝麗,楊晞.循環農業生態環境效應的環境經濟學分析——以“稻—魚”種養結合模式為例[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6).
[5]李海鷗,鄭引妹,王發國,等.種養結合生態農業模式初探[J].農業與技術,2019(18).
[6]王紅,姚惠嬌,溫海霞,等.河北省規模養殖場糞便資源化利用研究——種養結合小循環模式的初步探索[J].北方牧業,2019(14).
[7]金艷華.種養結合如何實現良性循環[J].新農業,2019(13).
[8]孫志衛.種養結合發展循環農業關鍵技術[J].中國畜禽種業,2019(5).
[9]王紅藝.探索種養結合模式,發展生態循環農業[J].中國牛業科學,2019(3).
作者:鄭麗 曲巍 單位:錦州醫科大學
- 上一篇:解析不動產登記對房地產經濟的影響
- 下一篇:農業生態與農業經濟協調發展路徑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