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內涵
時間:2022-03-24 04:37:00
導語:利率市場化內涵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利率市場化是指利率的決定權交給市場、由市場主體自主決定利率的過程。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如果市場競爭充分,則任何單一的經濟主體都不可能成為利率的單方面制定者,而只能是利率的接受者。
利率市場化至少應該包括如下內容。
(一)金融交易主體享有利率決定權。金融活動不外乎是資金盈余部門和赤字部門之間進行的資金交易活動。金融交易主體應該有權對其資金交易的規模、價格、償還期限、擔保方式等具體條款進行討價還價,討價還價的方式可能是面談:L招標,也可能是資金供求雙方在不同客戶或者服務提供商之間反復權衡和選擇。
(二)利率的數量結構、期限結構和風險結構應由市場自發選擇。同任何商品交易一樣,金融交易同樣存在批發與零售的價格差別;與其不同的是,資金交易的價格還應該存在期限差別和風險差別。利率計劃當局既無必要也無可能對利率的數量結構、期限結構和風險結構進行科學準確的測算。相反,金融交易的雙方應該有權就某一項交易的具體數量(或稱規模)、期限、風險及其具體利率水平達成協議,從而為整個金融市場合成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利率數量結構、期限結構和風險結構。
(三)同業拆借利率或短期國債利率將成為市場利率的基本指針。從微觀層面上看,市場利率比計劃利率檔次更多,結構更為復雜,市場利率水平只能根據一種或幾種市場交易量大、為金融交易主體所普遍接受的利率來確定。根據其他國家的經驗,同業拆借利率或者長期國債利率是市場上交易量最大、信息披露最充分從而也是最有代表性的市場利率,它們將成為制定其他一切利率水平的基本標準,也是衡量市場利率水平漲跌的基本依據。
(四)政府(或中央銀行)享有間接影響金融資產利率的權力。利率市場化并不是主張放棄政府的金融調控,正如市場經濟并不排斥政府的宏觀調控一樣。但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政府(或中央銀行)對金融的調控只能依靠間接手段,例如通過公開市場操作影響資金供求格局,從而間接影響利率水平;或者通過調整基準利率影響商業銀行資金成本,從而改變市場利率水平。在金融調控機制局部失靈的情況下,可對商業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的金融行為進行適當方式和程度的窗口指導,但這種手段不宜用得過多,以免干擾了金融市場本身的運行秩序。
二、利率市場化的動因
(一)利率市場化的最主要動因在于,它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問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關鍵就在于,要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的配置起基礎性作用,而資源的配置首先是通過資金的配置完成的。這就要求資金的價格商品化,由市場供求決定,使投融資主體根據資金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要求公開自由競價,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必要的利率管制。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簡單的競爭壟斷模型來分析利率在管制和市場化情況下不同的福利效應。
完全競爭的借貸市場暗含著的前提條件是:第一,構成借方的諸多借款人是完全競爭的,構成貸方的諸多貸款人是完全競爭的,資金的借貸雙方也是完全競爭的,因而,借款和貸款的任何一方都不能左右借貸市場的價格,只能是市場價格的被動接受者。第二,借貸雙方都是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借方或貸方,任何一方影響市場價格的變動另一方立即會做出有利于其邊際效益的理性反映。第三,借貸雙方對信息的占有是充分的。
(二)由經濟發展帶來的利率市場化動因。①加入WTO的需要。20世紀80年代以來,金融國際化成為世界金融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也帶動了國際貿易和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中國金融業應進一步創造條件逐步實現與國際金融接軌,而條件之一就是以利率和匯率為中心的金融商品價格形成市場化。②迎接網絡經濟的需要。以互聯網技術為核心的網絡經濟無疑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主流。網絡銀行是銀行業適應網絡經濟發展的一項創新。網絡銀行迅猛發展的一個原因在于它極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由此帶來服務的價格優勢。
三、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總體思路
上述這些問題的存在,決定了當前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不會也不可能一步到位、一蹴而就。根據國際經驗,結合我國目前經濟金融發展的實際情況,提出我國利率市場化的總體思路。根據實際情況,我國推進利率市場化的總體思路可考慮為:
(一)放松對商業銀行的利率管制與培育貨幣市場并舉,提高貨幣市場上形成利率信號的導向作用,逐步形成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有管理的同業拆借利率,初步建立起以中央銀行再貸款利率為引導、以同業拆借利率為基礎的利率體系。
(二)在放松商業銀行不同貨幣利率管理中,應當先放松對外幣利率的管制,后放松人民幣利率的管制;對商業銀行的不同業務品種,應當依據不同市場主體對于利率信號的敏感程度,遵循先批發、后零售的順序,先放開貸款利率,后放開存款利率;對于存款利率,先放開大額存款利率,后放開小額存款利率。
(三)在放松貸款利率管制的進程中,及時擴大利率的浮動幅度,簡化利率種類,逐步健全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體系,并在國有銀行完全商業化的基礎上,使我國的金融業與國際接軌。
四、推進利率市場化的政策的配合
當前,利率市場化的思路和方案已經基本明晰,當務之急是積極創造條件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進程,防范和化解利率市場化進程中蘊藏的各種風險。從目前看,推進利率市場化應當有以下政策的配合。
(一)加快進行國有企業的債務重組與制度創新,硬化國有企業的預算約束。特別是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企業內部的法人治理結構,形成對投資效益、資產質量、財務狀況的出資人約束機制,在此基礎上實現企業借貸行為的合理化。
(二)推進商業銀行制度建設,強化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和風險管理,加強其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金融監管,確保銀行體系內的有序競爭。
(三)大力發展金融市場,尤其是貨幣市場,放寬中央銀行對貨幣市場的限制,以便發現資金的市場價格,并以此作為中央銀行進行利率政策操作的參照指標,依據市場資金供求狀況靈活進行調整。
(四)加大貨幣政策的實施力度,發揮中央銀行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作用,創造一個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保障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順利進行。
(五)把握好利率市場化與金融業開放的關系。吸收東亞地區利率市場化的經驗教訓,在利率市場化改革時,一定要把握好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節奏。
參考文獻:
[1]李鳳玲,《對利率市場化的淺析》,江西社會科學,1994年第6期。
[2]王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利率機制與我國利率市場化》,商業研究,總第241期。
[3]曾儉華,《利率機制實證分析及我國利率市場化思考》,武漢金融,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