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

時間:2022-04-04 10:42:15

導語: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及對策

一、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分析

如何在迅速發展的金融市場中解決企業融資,對企業生產和發展至關重要。

(一)主觀因素

在我國現有的經濟構成中,雖然中小企業在數量上占據了絕大多數,但由于其在生產經營上的特點,多體現為產品品種單一老化、設備陳舊、產業落后;著名品牌不多、特色產品少、新款少;暢銷產品生產能力低、檔次不高、輻射面窄等。這些由于企業創新能力和技術能力帶來的限制,使得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中實質上還是一種弱勢成分,面臨著一些巨大的阻礙,發展受限。其內部經營管理還存在欠缺,管理理念模糊、經營思路不清晰、產品發展無規劃、科研投入不足,致使企業拳頭產品單一、缺少內部控制機制、生產經營成本高,同時,由于中小企業對外界環境的改變極為敏感,上游成本增加、政策變動及產品調整等因素都能導致其生產經營出現困境,致使出現資金斷鏈、經營困難甚至倒閉。目前,風險投資、股權投資、債權融資、民間借貸、銀行及金融機構貸款等是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但長期以來作為企業發展“啟動器、撬桿“的銀行,對中小企業發放的貸款規模較小,這與我國銀行業性質及投放政策有關,也與中小企業缺乏抵押資產,企業信息不公開,資金需求“小、快、急”等問題有關。這類中小企業貸款交易成本高、預期收益低,銀行必然會減少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規模,對其融資必須謹慎。因而,這些主觀因素致使中小企業當前的融資對象主要還是內源資金,使用企業累計利潤等內部資本來實現企業的資金需求。當內部資金不能滿足生產經營需要時,就會借助民間借貸,但由于民間借貸的高成本和不確定性,給企業較高的經營風險和高昂的融資成本,進而更進一步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二)客觀因素

國際上對中小企業的服務管理主要分為市場主導型和政府主導型兩類。市場主導型以市場自由競爭為主、輔以必要的政策扶持;政府主導型強調政策的推動作用,傾向于用行政力量對市場進行適當程度的干預。我國處在經濟轉型期,尚未完善市場機制,以及中央集權的政治特征,必然傾向于采用政府主導。但事實上,我國對中小企業目前并未成立相對集中服務管理組織來實施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信用評級等中介行為,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規保障、產業政策保障和扶持引導保障,不能保障不同所有制的企業間權利和義務平等。其次,我國資本市場發展較晚,自身結構不平衡,波動幅度大,金融機構成分較為單一,交易限制較多,門檻高。這既有歷史的原因,也與我國的制度有很大關系,在國家現行政策的引導下,資本流動偏向與國有企業、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很難在本來就存在資金量不夠的資本市場中競爭到融資資金。從目前市場上主流的融資方式來看,發行企業債權、IPO等等,都必須具備較高在資產、資質和預期收益。雖然這些政策的出臺是從保護投資者利益出發,但對“小、快、靈”的中小企業來說,很難達到這些標準,難以找到合適的融資方式。再次,就目前資本市場主流的銀行借貸來說,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有著完全不同資金需求,但兩者在銀行必須通過本質上基本一樣的申請和審核程序;由于自身特點和行業特征,監管困難,融資資金必須承當高風險才能得到高收益,而銀行看重的穩定的利息收入和本金回收,與中小企業發展的不確定性存在一定的沖突。不同的起跑線卻相同的終點,銀行必然對管理成本和風險成本較低的大型企業青睞,資金投向傾向性明顯。近年來國家應對后金融危機的挑戰,不斷調整金融政策,壓縮信貸規模,銀行等金融機構資金也出現短缺,“錢慌”頻現,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在所難免。同時,由于中小企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我國對中小企業逐步出臺了財政補助政策,通過財政杠桿來提供一定的資金補助,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但實際操作中,中小企業獲得財政補助條件較為嚴格,一些政策執行起來操作難,落到實處難。而且這些補助政策多是在體現在稅收減免、招投標等經營后期環節,對解決企業擴大生產、解決生產成本投入作用有限,再加上財政補助總量小,申報和撥款時間長等特點,必然致使其不能成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

二、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解決機遇

我國中小企業長期以來,得到國家的支持不夠,發展得不到重視,這種局面有著經濟體制的原因。隨著近年國家經濟轉型,政府對中小企業逐步重視,實施金融體制改革,規范資本市場,建立融資渠道,針對中小企業數量多、發展快、資金需求旺盛的特點,出臺了一些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政策,通過完善法律、政策保障體系,逐步建立提供社會化服務管理機構,進而保障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政府扶持對策

1、完善融資信用擔保體系

當前,我國融資性擔保機構少,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擔保的機構更少,不能適應中小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的需要。2009年以來,國務院進一步對融資性擔保企業的監督管理,規范市場行為,促進行業的有序發展,出臺了《融資性擔保公司管理暫行辦法》、《關于促進融資性擔保行業規范發展意見》等一系列的規范性文件,逐步完善融資的信用擔保體系。近年來,融資性擔保機構雖然規模實力都有所增長,但由于其自身經營的限制,擔保收入與代償賠付間的比例還存在一定的不配比,經營風險較大。政府必須出臺更進一步優惠的財務和稅收政策,加大財政補助力度并納入政府預算管理,引導商業銀行、金融機構和大型企業參與到融資性擔保行業中,優化資源配置,扶持一些優秀機構做大做強,降低中小企業向擔保機構申請的信用擔保的門檻,構建各類擔保企業的互補、公平、良性競爭的融資性信用擔保體系,服務好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2、發展中小型金融機構

地方性中小金融機構是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幾大商業銀行壟斷銀行體系的現狀,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金融機構的發展空間,對中小企業支持有限。中小金融機構自身也存在一些缺陷,沒有很好的規劃性指導,在長期經營中聚集風險。對此,國家應當重視其發展策略,完善進入門檻,構建監管體系,清理不良機構,以市場競爭機制為基礎,通過適當的行政干預,發展中小金融機構,強化其對中小企業的服務能力,保障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3、規范民間融資行為

由于資本市場流動性趨緊,民間借貸已成為中小企業解決急需資金的重要渠道,私募資本也逐步成為主流。由于借貸利息超過法定利率,融資雙方的利益都難以得到保障,從法律角度來看,這些方式定義為了非法集資行為。“存在即合理”,資本市場上出現民間借貸反映出現有融資渠道的缺乏,資本缺口巨大,在正規金融體系融資供給收緊的大趨勢下,政府應當如何規范民間融資,通過建立陽光渠道引導游資回歸,繼續出臺能夠引導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鼓勵民營機構成立多種形制的金融機構,加強融資雙方的信用管理,建立擔保體系和監管體制,控制金融風險,推動小額貸款公司等機構的發展,完善法律法規,放開信貸市場準入,發展多元化的融資信貸市場,實現全方位、多層次的資金供給渠道。

4、發展直接融資渠道

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下發展多品種直接融資渠道是解決國際金融危機下,資本市場流動性降低時,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效途徑。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是改善我國融資方式不發達現狀的有效手段。通過發展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和中小企業短期融資券等直接融資工具,構架直接融資渠道,解決企業極大依賴于銀行信貸融資的局面,完善合理的融資渠道格局。同時,還應當為這些直接融資工具設立相適應的市場,比如地方證券交易市場,風險資本市場等。

(二)企業自身對策

1、認真進行收益與成本比較

資本的逐利性,要求投入必須有回報,企業進行了融資,必然要承擔風險、付出融資費用和利息等資金使用成本。中小企業發展受限時,必須要更謹慎的調查分析,了解融資收益相對于付出的資金成本是否合適,是否有利于企業長期的發展,只有融資能夠給企業帶來真正的發展機遇時,才作出是否融資的決策。

2、選擇適合的融資方式

企業要進行融資,首先必須有優質、足夠的內源資金,這樣才能吸引到合適的外源資金。中小企業在發展的前期,外源資金可能有戰略投資、風投早期投資等,在此基礎上,可以考慮股權融資。到發展中后期,就可以考慮債權融資等。其中的融資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地方性金融機構融資、貿易信貸、資本性租賃融資等等,這是企業就需要根據自身發展階段和企業資金需求性質來選擇合適的融資方式。

3、確定中小企業合理的融資規模

確定融資規模,是中小企業在融資時需要考慮的關鍵。融資前必須正確分析企業發展狀況,了解生產經營對資金的實際需要,結合融資方式的難度和成本,合理的確定融資規模。

4、確定中小企業最佳融資策略

從融資時間來看,企業融資主要分為短期融資和長期融資。在兩者之間選擇,需要考慮到資金用途和融資人對風險的喜好。按照資金用途來考慮,用于企業流動資產的融資,就要充分保障流動資產快速周轉、變現容易、補充投入小、使用時間短的特點,選擇短期融資,主要有短期貸款、信用貸款等。反之,融資用于固定資產、大型設備等投入,則應選擇長期融資,如長期貸款,股權融資等。按照風險喜好來考慮,可采取配合型、激進型、穩健型等不同的融資策略。融資用于滿足臨時性流動資產時使用短期融資,用于固定資產、長期投資時使用長期融資,是配合型融資策略,風險與成本、收益適中;融資用于滿足臨時性流動資產和用于固定資產、長期投資,都使用短期融資是激進型融資策略;都使用長期融資則是穩健型融資策略,配合型激進型風險大、成本小、收益大,穩健型風險小、成本大、收益小。綜上所述,后金融危機時代,對中小企業而言,困境與機遇并存。如何更好地拓展融資渠道,募集資金發展,成為中小企業破解金融困局必須重視的環節。伴隨著國家政策的轉變與支持,結合中小企業對融資環節的重視與積極,后金融危機時代會成為推動中小企業發展的另一個契機。

作者:胡丞春工作單位:桂林電子科技大學MBA教育中心